第二章 貪官+宰相=奸臣
哦對了,某次聽到誰誰給她爹送了一整套的瑪瑙杯子,第二天這套東西就出現在了她房裏,眼下正在她桌子上擺著呢。據說,這位有眼色的家夥,如今已經擠掉了上司當了主管了。
據此,她這個親生女兒都能得出結論:鄭相即便不貪汙也受賄了。貪贓與枉法從來都是孿生兄弟。一旦枉法,就免不了陷害忠良神馬的,奸臣,是一個係統工程。
靠!
貪官+宰相=奸臣
古今中外的曆史上,奸臣的下場總是淒涼的,奸臣家屬的下場比淒涼還淒涼。奸臣還有可能混個壽終正寢,死了再被清算,而奸臣家屬在那個時候肯定還活著,就是最大的清算對象。
鄭琰悲憤了。
我就知道穿越大神沒安好心!我這是掉進什麽模式裏麵了啊?
自從隱約知道自家處境之後,鄭琰就開始認真考慮各種“奸臣家族奔向光明未來”的方法。
未果。
想也知道,如果奸臣一家子隨便找個辦法都能有好結果的話,這個世界真就是沒天理了。
俗話說得好,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未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定當還報。
眼下是時辰沒到,等時辰到了,那就是全家死翹翹。
最好的避禍方法就是讓她爹轉型,問題是,型,是那麽好轉的麽?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政治轉型真有那麽容易,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奸臣”?
又或者,培養家族之勢力,營造良好的家族氛圍,形成一個詩書傳家一類的大家族。清貴、無害,為國為民,皇帝都不好意思對你家下手。然而,鄭琰麵前從來就沒有出現過自家(專指家庭)成員以外的親戚!
家族就暫時不要肖想了,親戚都沒有幾門,還是現結的,門第也算不上太高——這也是鄭靖業被世家詬病的一大傷處。
真是前路漫漫,滿眼黑暗啊!
最可恨的是她的年紀,也太蘿莉了一點兒,有辦法也沒有執行力。古人當家立業的年紀早,也沒有早到七歲的,尤其還是女孩子,這會兒也不是母係社會,大環境是相對寬鬆的,還沒到她能夠隨便說一句話就能讓全家聽命的程度——她爹再疼她也沒用。
鄭琰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平平安安長大,並且祈禱在她能作為成年人發言之前,自家不要出什麽無法挽回的差錯。
阿米豆腐。
多想無益,她現在應該繼續沒心沒肺地生活,愁眉苦臉的樣子可沒人會喜歡。如果人見人厭,她的後招就算是被廢了一半兒了。
“七娘、七娘。大喜事。”杜氏那裏的一個老婦笑盈盈地過來向鄭琰道喜,“三娘有喜了,七娘又要做姑母了。夫人使老奴請七娘一處說話呢。”
鄭靖業與杜氏育有五子二女,排下來鄭琰正是老幺,用的是男女通排的大排行,鄭琰就行七,人稱七娘。唯一的姐姐鄭瑜行四,人稱四娘,餘下的都是哥哥,從大郎一路排到了六郎。
對於這個時空的稱呼問題,鄭琰隻能慶幸她爹不姓武,她媽在出嫁前排行老大。杜大娘比杜十娘好聽多了,而她爹是她祖父的獨子,年輕時很做了不少年“大郎”。
有兒有女,還有了孫子輩,鄭靖業又已拜相,鄭靖業與杜氏在府中仆婦口中的稱呼也更具有的敬意。杜氏恰巧是有誥命的邢國夫人,仆婦們自是尊稱她一聲“夫人”。
哦,扯遠了,她五個哥哥分別名為琇、琦、琛、琬、瑞,頭三個已經成婚,三個嫂子在家中的稱呼也是跟著丈夫的排行,喚作大娘、二娘、三娘,各人在娘家的排行卻不在這府中敘了,倒是自家房裏關起門來稱呼也漸漸少了,隻有回娘家的時候方能聽到舊時閨中稱呼。
老婦人說的就這個三娘,就是鄭琰三哥鄭琛的妻子趙氏。
哎哎,這真是一個人丁興旺的家族啊!
杜氏自己生育了五子二女不說,三個兒媳婦也各有所出。
長子鄭琇與妻子方氏育有三子,分名德興、德安、德謙。鄭琇是長兄,鄭琰是幼妹,兩個足足差了二十五歲,他的長子德興今年十二歲,比鄭琰這個小姑姑還要大。就是德安,今年也有十歲了。
次子鄭琦比幼妹大了二十歲,比哥哥小了五歲,卻比哥哥還能生。他與妻子關氏生了德平、德良、德儉、德芳四個兒子。
三子鄭琛長鄭琰十七歲,與妻子趙氏成婚四載,這已是第二胎了,兩人長男名德恭,去年過的周歲生日。
大家族講究個人丁興旺、聚族而居,這大概也是農耕社會的一大習俗了。
杜氏今年五十了,妻憑夫貴、子孫繞膝,好不快活。
她老人家是當家主母,理所當然地居住在整座府邸的中心地帶,院子也比別人的更加寬敞。鄭琰趕到的時候,她正在屋子裏被三個兒媳婦擁簇著說話。懷孕的是趙氏,大家的恭喜卻多半要衝向杜氏。
杜氏正說著:“開枝散葉總是喜事,不好鬧得太大,免得有人說閑話,親家那裏還是要使人去說一聲的。”
奸相不是一天煉成的,鄭相大人雖然仕途亨通,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絕非僥幸,否則他就是個“幸臣”而不是“權奸”了。因是一步一步爬上來的,家裏這一堆孩子的婚事也是後來者居上。
這倒不是說方氏出身有多低,而是弟媳們的家世更耀眼。鄭靖業不是個肯吃虧的主兒,自是不會虧待了自家的孩子,結的親家也是當時條件下能夠結到的最好的選擇。
十五年前,鄭相已經是一郡之長,還任職於最肥的地界上,從這裏你就能看出他有多會做官了。那時候給長子挑的媳婦兒,當然也不會差到哪裏去。方氏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家中為一方旺族,雖則其父方延齡混了個官身之後不久就辦了離休手續,還有四兄二弟都有著六、七品的品級。
已經算是挺不錯的家族了。
兩位弟媳婦來頭更猛。
方氏入門五年後,杜氏的二兒子已經可與勳貴之家結親了,娶的就是寧遠侯關正彥的女兒。
眼下懷孕的這個趙氏更了不得,人家家族“世代為官”,已經混倒了兩個朝代,如今這是第三個,她們家依舊是全國知名品牌,呃,錯了,是全國聞名的“世家”。保守估計,趙氏家族已經興旺了四百年。
別看鄭靖業已拜相,能給兒子娶上這麽個人家裏的女孩子,雖非本宗,也是高攀了。跟人家比起來,鄭家就是真暴發戶。
饒是杜氏身為宰相之妻、一品夫人,也會給三媳婦更多的尊重。虧得世家女孩子教養好,趙氏也不很敢在夫家拿大,雖然從小到大的教養擺在那裏,也會露出一些與這個家庭的不同來,與婆母、妯娌、小姑子相交倒並不淩人——稍有不習慣也是難免。
似這般特意提到親家的事兒,杜氏也是下意識就去做了。
鄭琰進屋之前估計是已經有人往裏稟報過了,等她邁進門檻,屋裏已經沒有說話的聲音了,杜氏招手對鄭琰道:“七娘過來坐。”杜氏獨在一張長榻上坐著,媳婦們在底下坐塌上分序坐定,鄭琰很習慣地跑去與杜氏對坐:“阿娘,我又要添侄兒了?”
杜氏笑道:“快見過你嫂嫂們,”指趙氏道,“還不賀過三娘?”
鄭家這三個媳婦兒都是比較標準的“賢妻”相,就是那種看起來好生養,實際上也好生養,慈眉善眼。相較起來,鄭琰倒覺得她這輩子的親媽杜氏,眼睛裏隱著更多的果敢。
方氏比鄭琇還要大上一歲,兒子都快能博個蔭官了,這兩年來力圖持重,衣服也不穿帶過多文繡的,首飾也不肯插滿頭。她的家族不是全國知名,也是一郡之望,自己又是這一家的宗婦,更不肯在趙氏麵前顯得不堪。
關氏原就出身不壞,倒是三妯娌裏最顯活潑的一個。方氏、趙氏兩個人的話加起來也沒有她一個人多,偏偏她話多得並不令人討厭。這裏麵關氏那副好嗓子也是居功至偉。
趙氏最年輕,還沒有顯懷,一身天青色的衫子,上麵繡著暗紋,是低調的華麗。
姑嫂二人廝見一回,杜氏摟著女兒道:“可惜四娘不在家。”鄭瑜已嫁,因嫂子有孕這樣的“小事”專程去報信還把她弄回來,即便是奸臣宰相家,也略顯囂張了些,何況鄭家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家是囂張跋扈的奸相之家的。
又說:“過一會兒你阿爹、哥哥們就該回來了,三郎怕不要樂得飛上天去。”
女眷們一處說些閑話,因有鄭琰這個小姑娘在,大家又拿捏著不在趙氏麵前顯得俗,話題倒是很有分寸。
光看這樣兒,誰會覺得這家會敗啊?
如果看另一處場景呢?
作為一個國家的宰相,鄭靖業並非一家獨大,真要這樣,不用等鄭琰有什麽念頭,這相府也到了不想篡位就等著被收拾的時候了。這坑爹的大郤朝的官製發展至今,光宰相就有五個,隻不過鄭相比較囂張比較討人厭卻又不討皇帝厭罷了。
得皇帝喜歡,又有能力,還囂張,鄭靖業就非常忙。
早起五鼓、晚睡半夜,天不亮去上朝,在單位食堂吃飯,直到傍晚才回來。回來了還不得安寧,這位奸臣的家門口早早地圍上了一堆的官員,送禮的、請見的、打小報告的、來拍馬屁的、匯報工作的……應有盡有。
既有五相,鄭靖業拜相方五年,又有勳貴、世家、宗室等在朝,他就不能太過放鬆了——他的地位還不算太穩。
並非鄭相太無能,他拜相的時候才四十五歲,四十五歲的政治局常委,“年少有為”當之無愧。拜相之初就遇到前任留下的爛攤子,還頂著一個已經登基二十七年,年近六旬,寵愛新進小老婆苗貴妃的皇帝,旁邊還有一群對他的相位虎視眈眈的同僚們,哦,皇子們也在四處活動,千頭百緒之下,他能站穩腳跟、還混得讓人想罵,功力確是非同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