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努爾哈赤的野望

大雪飄飄,將原野上鋪上了一層厚實的地毯。

大風刮起了雪花,迷迷蒙蒙的,看不了多遠。

寂靜的原野上,一隊騎兵緩步而來。

“啪啪啪”,馬蹄踏著冰麵的腳步聲非常的有節奏。

如此天氣下,他們也不敢跑得太快,避免發生什麽意外。

“陳叔,看來我們不能趕回去過春節了!”

楊延武琦在馬上,耳邊呼嘯著的冷風將他的聲音傳出去很遠,有些縹緲!

“總兵大人,我們當兵的,都是這樣過來的,哪裏顧得上什麽節日,戰爭來臨的時候,窩在雪窩子裏,有個饅頭啃就不錯了!”

陳剛對春節的期盼不大,那是小孩子們才期盼的節日,而大人,那個時候,必須強裝著歡喜,愁著怎麽給一家人置辦點暖和的衣物。

“總不能讓兄弟們在冰天雪地過春節吧,我們到達安州府就不趕了,在安州過了節再走!”

楊延武的決定,讓騎兵們歡呼雀躍!

遼東,建州衛。

努爾哈赤東征西討,從遺甲十三副,兵不過百,發展到現在統一整個建州女真,吞並了海西女真,帶甲五千,兵員上萬,治下之民已經有五萬之數。

努爾哈赤為此拚搏了二十五年。

努爾哈赤站在簡易的地圖前,看著西南大明的廣袤領土,眼饞不已。

不過他現在還不敢打大明的主意,那裏有一個讓他一輩子都害怕的人,他叫李成梁。

這個人殺了他的祖父和他的父親,但他卻不敢報仇。

李成梁太厲害了,他就是整個遼東兵的魂!

努爾哈赤懼怕他,為了搞倒李成梁,他沒有直接選擇報仇,而是動用了讓人不齒的手段。

他賄賂了北京城中的文官,彈劾李成梁,讓皇帝不信任他,罷免了他的官職!

沒有李成梁坐鎮的日子,是努爾哈赤放飛自我的日子,利用朝鮮的倭寇之亂,他統一了建州女真。

李成梁的兒子李如鬆戰死在蒙古高原上,努爾哈赤高興地喝了一大壇酒,慶祝了一個晚上!

努爾哈赤也趁此機會吞並了海西女真。

努爾哈赤覺得這個遼東,再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但是他沒有想到,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李成梁再次被啟用!

當奴爾哈赤得到這個消息以後,他放下了心中所有的驕傲,前往明朝朝貢稱臣,他害怕李成梁將目光盯上自己!

“貝勒爺,李成梁被撤職了!”李成梁手下親衛來報!

“你確定嗎?李成梁被撤職了?”

努爾哈赤興奮的問道,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回主子,這個消息確定無疑!”

“哈哈哈,天助我也!”努爾哈赤仰天大笑,“他是因為什麽原因被撤職的,是我的銀子起作用了嗎?”

“回主子,這次是因為李成梁要裁撤寬甸六堡,結果寬甸六堡鬧兵變,他才被裁撤掉的!”

“兵變?有寬甸堡的消息沒有?”

“回主子,寬甸堡方向並沒有人過來,我們派過去的人,也沒有能夠回來,至今都還不知道那裏的消息!”

“派一隻商隊,拿上上好的皮毛,再拿上一萬兩銀子,將寬甸堡中的情況弄清楚!”

“渣!”

努爾哈赤心中興奮,這遼東終究將成為他的地盤!

可惜李成梁還沒有死,否則得話,他就要帶上兵馬去試試這寬甸堡的虛實了!

不過,有一件事情,他可以下定決心去做了。

此前東海女真瓦爾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來拜見努爾哈赤,述說其部在投奔烏拉後,屢次遭到布占泰的羞辱,希望可以歸附建州。

努爾哈赤思考了很久,一直都做不下決定,現在,他可以很爽快的做決定了。

努爾哈赤命令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費英東、扈爾漢、揚古利三員大將率三千兵馬即刻趕至蜚悠城收服其部眾。

並且打擊烏拉河畔的東海女真!

染指烏拉河!

現在是1607年正月,明朝的春節,女真人沒有這個節日,選擇了這個時候出征。

楊延武卻好好慶祝了這個節日,他停留在了安州府,好好的歇了一晚上,給手下的士兵們加了餐,還特意請安州府妓生館的姑娘們給手下們吹了首曲,演唱了一番!

士兵們都是糙漢子,心思都放在了姑娘們的身段上了。

第二天,楊延武繼續趕路,在正月初七的下午,回到了九連城!

九連城依然沒有多大變化,還是那個有著低矮城牆的小城。

楊延武原本興奮的心情變淡了很多。

楊延武對於古人有著眼界上的優勢,但他絕對不認為自己在打仗的能力上比古人厲害。

有一個堅實的堡壘會讓他心安很多,九連城的城牆,確實給不了他多少安全感!

雖然現在他有兵馬三萬,領下有五十多萬人,這還沒有加上朝鮮半島的地盤。

但楊延武心中一直沒底,他希望盡可能地發展,建立更好的優勢,摧枯拉朽般地將一切敵人掃滅。

不過想想,自己隻是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已經打下了如此局麵,他又顯得自信了起來!

“哥,恭喜你得勝歸來!”楊延文已經帶人在九連城門口迎接!

“幹得不錯!”楊延武在他弟弟的胸口前輕輕地錘了一下!

楊延武進了城,來到了總部府衙門,進了衙門,一屁股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陳剛忙著給他沏茶,楊延文緊跟了進來!

“延文,這段時間沒有讓人溜出去吧?”

“沒有,三哥將一些能夠輕鬆翻越的地方都修建了衛堡,順便開墾了幾萬畝的農田,安排進行了戶籍登記,應該是沒有人從遼左跑出去的!”

“那就好!”楊延武就擔心有人將遼左的消息泄露出去,這樣無論是應對大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