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她想進醫官署
“二聖臨朝?”
“嗯,”袁老板點了點頭,為顧荷添上茶水,“五年前,陛下上燕山為蒼生祈福,回宮後便昏迷不醒。皇後娘娘召集百醫看診,均無計可施。直到一黎姓神醫出現,才護住陛下聖體。可惜黎神醫醫術有限,雖保住了陛下龍體,卻不能使其蘇醒。陛下就這樣在龍**躺了五年。”
“陛下昏迷後,群臣無首,百官呼籲立太子。然陛下子嗣單薄,膝下並無子嗣。正犯難時,太醫署傳來消息說董淑妃有孕。於是大夥盼星星盼月亮,等著淑妃腹中孩子降世。天意難測,臨盆之際,宮中忽然走水,淑妃娘娘和未出世的皇子均葬身火海。”
袁老板說到這裏,忍不住歎了口氣。
“太曲折了,”簡直可以拍成一部電視連續劇,顧荷悶了茶水,繼續追問,“所以現在主持朝堂的是誰?”
“現在主持朝堂的是陛下的兄弟,楚王陛下。”
“如此,看來二聖裏臨朝便指陛下和楚王陛下了。”
袁老板搖了搖頭,確認周圍無人後,才小聲道,“這是明麵上的,民間也有說二聖指楚王陛下和皇後娘娘。”
顧荷點了點頭,總歸就是先帝變成了植物人,楚王和皇後掌權。
“這跟醫官署有何關係?”
“為了陛下能早日蘇醒,皇後娘娘和楚王陛下創建醫官署,邀天下醫學之士入內。凡有醫術高超之人,經過考核,都能加入醫官署。若碰巧有人能治好陛下,則賞金萬兩,祖孫三代封侯。”
“好家夥,一步登天啊。”
顧荷摩拳擦掌,欲欲躍試。
“不過,”她有些疑慮,“醫官署到底是治病救人的部門,沒你說的那般厲害吧?”
“剛開始是治病救人,可隨著日子過去,上頭越發著急,開始官方培養大夫。這些年醫官署逐漸擴建,發展成每縣一署。所有藥田和民間醫館,都需向醫官署報備。”
顧荷有些明白了,醫官署直接掌握著藥田和天下醫館,間接掌握著所有人的生命。
加上懸賞在前,無外乎受人追捧。
“對了,妹子,你有醫師證嗎?”袁老板又問。
顧荷搖頭,上輩子倒是有。
“那麻煩了,”袁老板替她著急,“隻有擁有醫師證的人才能創立醫館,給人治病。創立醫館得經過醫官署考核,那李氏醫館在醫館署有人,如今你得罪了他們,恐怕今後的路不好走。”
他看得出來,顧荷今後是要走醫術這條道路的。
是有些麻煩,顧荷忍不住皺眉,那李氏醫館不是好相與的,自己得罪了個硬茬。
不過,“管它呢,船到橋頭自然直。縣城那麽多,大不了我換個地方考核。”
她淡淡道,“說不得我就是那個為陛下治病的人呢。”
“妹子好誌氣,”袁老板撫掌大笑,“我就喜歡妹子這樣的性子。”
他這人為人大方,不拘小節,平生好友無數,其中也不乏女子。隻顧荷是他所有朋友裏,年齡最小又對他有恩的。
袁老板開朗健談,見多識廣,顧荷從他那裏獲取了許多信息,對這個世界又有了新的認識。
晌午她在匯聚樓用過飯,就在袁老板的酒樓
到晚上,她攢夠醫療值,並打包了幾份飯菜回蘇家。
“你與匯聚樓的袁老板很熟?”蘇案瑾隻看了一眼菜,便知其來路。
他有些玄學在身,不出門卻知天下事。
“上次不是幫他解決了一件麻煩事嗎?今日進城碰巧遇見他,就請我吃飯。”顧荷道。
又讓他將手伸出來,為他檢查身體。
“淤青已經淡,今日感覺如何?”
蘇案瑾指了指盤裏的飯菜,桃花眼輕勾,“除了沒味覺,一切正常。”
“不用擔心,後期會恢複的。”顧荷安慰。
“我不擔心,”蘇案瑾看著她,微微一笑,“你會解決。”
夭壽了,顧荷手指顫抖,咱長得好看能不能注意點,別隨便放電。
麵上仍平靜道,“我跟你有約定,自然會解決這些副作用。”
距離兩人約定時間,已經過去十來天。
那日她分明向三弟承認喜歡自己,如今又說離開,蘇案瑾凝神想了好一會兒,猜她應該是故意這樣說,好讓自己挽留。
隻是他心有顧慮,“其實你不必……”
不必試探,若真到那天,他會為她安排好一切退路。
顧荷耐心等待,沒等來下一句。
恰好蘇案染帶著蘇小四進門,顧荷朝後者招了招手,“小四,過來姐姐給你吃糖。”
蘇案染腦抽了一句:“二哥說,小孩子吃多了糖不好。”
顧荷冷哼:“又不經常吃,再說咱們小女孩吃點糖怎麽了?”
蘇案染:“……”
蘇案瑾掩唇咳嗽:“……”
顧荷白了他一眼,凶兮兮道:“你也一樣,趕緊將那茶具丟了,好好養病別,別作。不然下次我就不救你了。”
蘇案瑾:“……”
她現在是越發厲害了,不止敢凶案染,連自己也不放在眼裏。
不過這樣的她,好像格外生動。
顧荷享受著從食物鏈底端,逐漸走到食物鏈中段的過程,一個字爽!
“哦,對了,有一件事需要你幫我一下。”
蘇案瑾好脾氣問:“何事?”
“你讀書多,能教我最快方法認字嗎?”
“這是為何?”
顧荷道:“我想考醫師證,進醫官署。”
這是她昨晚思考了許久確定的,醫師證是她開醫館必備證件,醫官署好歹吃皇糧。何況係統給她的任務是成為神醫,治療陛下就是最好的證明。
唯一難的是醫官署目前沒有招女子的先例。
“你要進醫官署?”出乎意料,蘇案瑾竟然不讚同這個想法,“以你的醫術,進醫官署毫無意外,但我不建議你去。”
“為何?”
“醫官署不是你想的那麽簡單,”他麵有憂色,“進去以後就身不由己。”
最近幾年,上麵瘋魔一樣收羅醫學人才,背後的想法令人深思。
更令人擔憂的是,從各地送往京都的醫師,沒有一個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