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人在舊金山ISSCC會議現場
“我仔細研究了你設計的UWB芯片,有一定的價值,足夠支撐起一家中小型半導體公司。
如果從設計到製造都自己來的話,那上億營收規模的半導體企業都沒問題。
但是從市場層麵來說,這個細分領域還是太小了。”
在ISSCC大會召開前夕,周新終於開始經常往實驗室跑了。
以至於胡正明手下的其他博士都很詫異,周新對他們來說屬於隻聽說過有這個人,從來沒有見過。
像這種大佬,大家還是想混個眼熟的。
但是周新來實驗室,絕大多數時候隻是和他們簡單的打一個招呼,然後跑到胡正明的辦公室去和他單獨聊一些關鍵性問題。
胡正明在仔細研究周新的UWB芯片專利後,和周新談到:“不可否認,分集式天線開發的Ultra-MIMO架構比傳統線纜的方法更有意義。
而且提供更大的範圍以及更高的鏈接可靠性。”
胡正明停頓喝水的片刻,周新補充道:“而且有更強的射頻穿透性。”
胡正明繼續說道:“但問題在於,成本也高啊。
家用視頻IP網絡用UWB芯片的話成本會比傳統線纜模式高不少。”
即便在高幹擾信號下,也能實現無錯誤傳輸信息。
唯一的問題是現在的應用場景還太少了。
802.11無線標準在1997年發布,但是較慢的速度和昂貴的硬件一直成為其普及化的最大阻礙。
後來普及的802.11b標準都還沒有研發出來。
802.11標準也就是wifi的原始標準,傳輸速率隻有2Mbit/s,到了802.11b之後,速率提高到了11Mbit/s。
等到後麵的5GHz頻段,傳輸速率會進一步大幅度提高,也就是54Mbit/s。
等到移動互聯網時代,UWB芯片被大量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比如iPhone的找回功能,就是基於UWB技術實現的厘米級定位。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UWB芯片屬於軍用芯片,沒有FCC批準,是無法應用在民用領域。”
FCC:聯邦通訊委員會。
和傳統UWB技術相比,周新設計的UWB雙芯片組技術,增加了傳輸距離、傳輸速率和射頻穿透性。
也就是說基於UWB雙芯片組構建的家用WIFI係統,能夠實現100Mbps以上的數據流傳輸。
周新傻眼了,他不知道這個年代UWB技術還需要獲得許可才能在民用領域使用。
不過他很快想到了解決方案:“華國應該沒有相關規定,我們可以把UWB公司建在華國。”
胡正明點頭:“應該可以,我對華國通信方麵的法規不太了解。
不過這東西性價比有限,現在的應用不需要這麽高速的流量。
在阿美利肯都沒有應用場景,在華國就更沒有應用場景了。”
華國的主幹寬帶擴容工程在1998年的7月才開始啟動,啟動之後擴充至155M,即便你利用UWB技術搞了個100Mbps的家用網絡,電信那邊也支撐不起你這麽高的寬帶需求。
簡單來說,這技術太高端,現在不適用。
這就是時代所帶來的代溝,無解的難題。
胡正明接著說道:“我之前說的有上億美元的營收規模,那得你把這項技術應用在軍用雷達上。
但是你華國人的身份注定了你的產品無法獲得阿美利肯方麵的信任。
不過單純從技術層麵出發,這絕對是一項足夠優秀的技術。
隻是目前沒有發掘出他的應用場景而已。”胡正明最後下定論道。
周新的第一個專利,從技術層麵讓胡正明足夠驚豔了。
隻是應用場景的局限,讓這項技術暫時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周新有些沮喪,難怪三星會把這項技術轉讓出去,原來是找不到大規模的應用場景。
好在三星轉讓的技術裏,並不隻有這一項。
更重要的是,有著來自後世的眼光,周新可以自己主導一些技術的研發。
等資金寬裕之後,周新打算成立在矽穀成立一家專門的集成電路研究所。
“好吧,可惜了這項技術。”
“很正常,這是研究人員經常遇到的困境。
很多時候你的發明,當下沒有作用,可能要到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被發掘出它真正的用途。
比如高錕在1966年通過實驗驗證了光纖通信的可行性,一直到十年以後第一條光纖通訊係統才誕生。
這是常態。”胡正明安慰道。
“另外到時候你需要在ISSCC上做一個匯報,你準備好了沒?”
“早就準備好了,這種匯報小case。”
“我很多集成電路領域的朋友都對你很感興趣,你的匯報肯定會有很多人來聽。
你別給我丟臉。”
胡正明完全是開玩笑的,以周新的成就,即便在ISSCC現場裸奔,也會被大家認為是真性情。
“我做好準備了,同時有一些新的思路可以和大家講。”
……
“克拉森,好久不見,這是我的學生紐曼!”
舊金山是ISSCC會議的永久舉辦地,胡正明來過很多次,在會場就和回到自己家一樣熟悉。
由於他還沒有發表他研究生涯最著名的研究成果,FinEFTP架構,所以他現在隻是比較知名的學者。
克拉森起身和胡正明擁抱了一下:“好久不見,上次見麵還是你來荷蘭參加一個學術會議。
紐曼,你好,我是克拉森,西奧·克拉森,很高興見到你,我和Chenming在郵件中經常聊到你。
他經常向我炫耀自己有個好學生。”
克拉森是業界大佬,此時已經是飛利浦半導體的首席技術專家,之前是飛利浦研發中心的副主席。
他不僅僅在集成電路領域有極高的造詣,同時在自動化領域同樣有著很深的造詣,一年後IEEE舉辦的設計自動化大會上就是由他進行的開幕演講。
ISSCC會有大量來自學術界和業界的研究人員參加,一般在全體論文會議前會有一些其他的議程和展示。
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論文介紹和學術交流,還有少量短期課程。
“你好,我在集成電路領域隻是學生,有很多需要向各位資深從業人士學習的。”
單純從半導體領域來說,業界上下遊的企業,無論大小都不會拿真東西出來講。
甚至會為了誤導競爭對手,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反而學術界要坦誠很多,每年都會有不少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