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會愛上兩種人
人與人的相處很多時候都是從單向奔赴開始的,然後通過真誠、善意與內在的相似性打動另一個人,最後對方也奔向你。
單向奔赴也很有意義
就像小時候媽媽教我們要做一個真誠的人,保持真誠,永遠不要停止奔跑,最後世界都會奔向你。
“落日晚霞海風吹過我希望所有的溫柔都隨你而來”。
我所理解的愛情。
不是隻有喜歡對方就可以,更重要的是不能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不喜歡自己花費大量時間隻為琢磨另一個人的心情。我不喜歡自己焦慮、患得患失的樣子。
我不喜歡自己一天什麽事都不做,隻為了等待另一個人的信息。我不喜歡這樣沒有安全感、毫無自我的自己。
我隻想當一個冷靜自持的人,永遠能跳脫自身看問題,像一個給自己開刀的外科醫生。
也許我做不到永遠冷靜理性地對待任何事情,但我們可以清楚自己是否喜歡現在的自己。
我大概會愛上兩種人,一種治好了我的病,一種讓我病入膏肓。
愛一個人要適度。
你越是費盡心思地去取悅一個人,那個人到最後就越有可能讓你痛徹心扉。
想要保持長久舒適的關係,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一味的付出以及你道德式的自我感動。
愛不到就算了,因為死纏爛打的樣子很醜,別把自己搞得太狼狽,更別讓自己那麽卑微。
如果在戀愛中你發現你們不適合,請及時止損,不要為了一個跟你接下來的日子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人,浪費自己寶貴的青春歲月。
我們經常說兩個人互相獨立有多重要。
實際上戀愛裏的鬆弛感,就是一段感情舒適且獨立的最佳命題。
就像在兩端極限拉扯的皮筋,到達一定限度總會分崩離析。一段舒適的戀愛關係,並不是抓得越緊越好,反而都要給對方一定的自由,有所羈絆互相依賴,卻又輕鬆自在,擁有獨立空間。
很多人一旦戀愛,就會陷入“戀愛腦”的境地,時時刻刻關注對方,時時刻刻圍著對方轉。
很多時候我們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那個原本自在,坦**,又頗多興趣追求的自己,這樣過度的關注往往會讓這段關係變得緊繃,久而久之相處的緊張感就隨之而來了。
說白了,擁有鬆弛感的戀愛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愛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你也應有你自己的興趣空間。
在信任感建立的基礎上,試著不那麽關注對方,讓自己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愛人有空間去追逐他的熱愛,在戀愛中坦坦****,大大方方,讓繃緊的弦鬆弛下來。
祝大家都能自在如風,坦**去愛。
我一直覺得感情最好的狀態不是保持永恒的熱烈和期待,而是熱烈之後還是想要和對方走下去的堅定。世界上根本沒有完完全全合適的兩個人,都是從喜歡與動心開始,需要彼此磨合珍惜;總有一天你們會窩在同一個沙發上一起看同一本書同一部電影,然後一起度過每一個晝夜等長的春分時刻;會一起去努力著成為更好的自己;下了班的傍晚牽著手散步在夕陽下;等到天冷的時候,他會把你的手揣到兜裏告訴你:看吧兩個人總是比一個人溫暖。
最近有個特奇怪的事,我身邊這些離婚的朋友,據我所知,基本都是當初因為愛情才結的婚。
但另一部分朋友純粹是為了搭夥過日子結的婚,甚至還有很多是相親認識的,都過得挺好。
所以令人費解的事情出現了,因為愛情結婚的反而離了,搭夥過日子竟然過得還挺好。
後來我仔細一想,倒也合理,為了愛情結婚的,婚後發現跟自己預期的生活落差太大,久而久之失望就越大。反而那些搭夥過日子的,從一開始就對婚姻不抱太大希望,但婚後發現還挺香的。
所以一個終極問題出現了,婚姻到底要不要對付。
關於婚姻,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如果有一天,你選擇結婚,我希望你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幸福,而不是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總算完成了一個任務。
如果有一天,你選擇離婚,我希望你明白:離婚不是結婚的反義詞,因為結婚是為了幸福,離婚也是。
感情有三大誤區:
一是誤以為愛情必須是甜的。不管是愛一天,還是愛一輩子,一旦發現愛情不甜了,就認為這段感情壞掉了。
二是誤以為生活出了問題,結個婚就能解決了,而一旦婚姻出了問題,生個孩子就能解決了。
三是誤以為追到手了,或者結婚了,戀愛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愛情並不保甜,婚姻也解決不了幸福的問題,唯有你變好了,你的愛情和生活才能一並得救。
愛是理解,是忍讓,不是瞪著眼珠子亂強。沒有煉獄般的磨合,哪有心有靈犀的一生浪漫。
親密關係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是:你要主動做出改變,對方才有可能跟著改變;你要說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對方才有可能明白你的真實意圖。
曾經的我很天真的認為,隻要我們互相喜歡,我未來的另一半一定是你。但是現實往往總是殘酷的,事實證明,互相喜歡的兩個人也會分手。
就像《二十不惑》裏的梁爽和趙優秀,他們互相喜歡,可最終的結局也是分手,而他們分手的原因隻是因為不合適,再美好的愛情也抵不過“不合適”三個字。
有人說,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所以有時候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喜歡是真的,但是分手也是真的。
分手其實並不可悲,可悲的是分手後的我們互相喜歡,但無法在一起。
喜歡是真的,無法在一起也是真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整理好心情,勇敢的麵對未來,麵對生活。
在傾訴多次卻不能被認真對待或者理解之後,表達欲逐漸喪失。在被人問到「你怎麽了」,即便滿是情緒,大腦卻一片空白,語言係統處於死機狀態,除了回複「沒事」,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我明白很少有人是出於真正的關心,大多人隻是聽著當消遣。
想到這裏,就挺慶幸自己的後來大多時候的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