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輕井澤商業銀行

這一天,石原直樹剛一走進了輕井澤商業銀行投資部的門,就見到了下屬們站著,滿臉堆笑的還衝著自己“啪啪啪”的鼓掌。

副部長熱情洋溢的帶頭道:“部長,恭喜你以董事的身份進入董事會。你不但是實至名歸,而且更是眾望所歸。”

石原直樹雖然早就知道這一天會到來,隻是時間問題,但是他的內心裏麵並不怎麽開心。

他沒有在臉上顯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雙手朝下壓了壓,示意大家不用再鼓掌道:“晚上,我請大家的客。”

課長有意的提高了聲音分貝道:“謝謝部長。部長,萬歲,萬歲。我們能夠跟隨你這樣的一個好上司,那絕對是三生有幸。”

石原直樹對於下屬吹捧和溢美之詞,內心裏麵仍舊是非常的平靜。自己的當務之急還是要解決問題。

他簡單的示意了副部長和課長跟上自己。於是,副部長和課長就跟著他,走進了對方的那一間獨立辦公室。

石原直樹還沒有坐到自己的部長之位上麵就開口道:“把門關上,窗簾也給拉上。”

副部長和課長分別是一個去關門,另一個是去把窗簾給拉了起來。他們深知,這就意味著部長要對他們說重要的事情。

石原直樹坐在了自己的那一個位置上麵,卻沒有急於開口。他隻是看著坐在自己對麵的這兩個屬下。

兩人非但不是隻會拍馬屁的平庸之輩,而是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的人才。否則,也進不了自己這一個部門。

作為投資部,這可是輕井澤商業銀行的核心部門之一。一直以來,無數人都極其的向往。

每年光是輕井澤商業銀行的正式社員招聘不但競爭上麵異常激烈,而且還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

日本本土大手企業的正式社員招聘是出了名的“變態”。銀行業在這一個方麵更是做到了極致。

按照他們的話來說,這是時刻需要和錢打交道的工作,絲毫馬虎不得。求職者對銀行業又是趨之如騖,猶如過江之鯉。

這毫不誇張的相當於一眾考生每年考名牌大學的場景是如出一轍。當然,要是求職者沒有名牌大學的本科學曆,連投簡曆的

這樣的個人簡曆,要麽被hr直接給退回去,要麽就是會被扔進垃圾桶。在經由hr對求職者個人簡曆的審查無誤之後,才意味著其具備資格參加

至於筆試的具體一個地點,自然是會由大手企業親自指定,並且由其內部人員擔任監考。

求職者哪怕通過了

即便要三次麵試,也實屬正常的很。麵試可絕對不是走過場。一個人一次麵試三五個小時被麵試官輪番發問,那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而想要進入輕井澤商業銀行的投資部,不隻是宛如考進東京大學的難度,而且更是考入東京大學錄取分數最高醫學部的難度。

副部長和課長雙雙都是東京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副部長算是石原直樹母校的前輩,而課長是他母校的後輩。

兩人都不是菜鳥新人,又不是不清楚日本職場的潛規則之一,就是要會拍上司的馬屁。何況他們的這一個上司,還是太子爺。

像這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誰願意錯過?一旦自己被太子爺賞識,那麽就意味著自己成為了太子爺的人,未來的前途也會一片光明。

石原直樹麵色凝重道:“目前為止,我們投資部的賬麵損失已經高達了8%。”

副部長倒也不是一味的推卸責任道:“部長,伱就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一味的太過於追求完美。

就當下的全球經濟大環境本就不好,今年又趕上了美國,歐洲那邊銀行業出了些問題,也連帶到了日本這邊。

日本整個銀行業的平均損失率是在16%,而我們還隻是整個行業損失率的一半,已經算很不錯了。”

石原直樹不滿意他這一個回答道:“我不是要聽你說這些。我要的是扭虧為盈的對策。”

課長趕緊進言道:“我們投資部當下的損失,還隻是浮虧,並沒有造成實際的一個損失。我們損失主要在兩個方麵。

一個是在美債上麵,另一個就是在越南的投資。就前一個來說,短期內是難以改觀。隻要我們秉持著暫不拋售的策略,未來到期也會出現變負為正。

我們輕井澤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資金是非常的充足,乃至還有些過剩,根本就不存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萬一,我說的隻是萬一,如果我們輕井澤商業銀行遇到了流動性資金不足的情況,還可以朝向輕井澤集團母公司求救。

輕井澤商業銀行當如何把過剩的儲蓄給投資出去。

要不然,付給儲戶們的利息,又會成為我們銀行方麵的一個負擔。至於後一個,我有一些話不知道該說還是不該說。”

石原直樹直言道:“你有什麽話就說。”

課長壯著膽子,還是有所顧忌的小心翼翼道:“我知道部長的妻子是野村家的千金小姐。野村證券和我們聯手在越南房地產的投資上麵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越南胡誌明市,河內,峴港等這些城市的房價高的也太離譜。我擔心越南的經濟根本就支撐不起這麽高的房價。”

副部長帶有明顯的針對性道:“你的意思就是在勸部長事先不給野村證券那邊打招呼,提前把投資在越南房地產市場上麵的資金撤走。這簡直就是背信棄義。”

課長直來直去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副部長反駁道:“那可不是部長的朋友,而是部長的妻家。若是真采納了你這一招,無異於就是短視。

從長期來看,這會嚴重的破壞輕井澤商業銀行和野村證券,石原家和野村家的良好合作關係和信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