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卷 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

“你還有個姐姐?”

“對,她叫薑亦晚,就在芷陽城四百裏外的深山中,我隻有這一個親人了,這兵荒馬亂的年歲,我實在是放心不下。”

“薑亦晨,薑亦晚。”徐勝不由自主地念了一遍,饒有興致地說道:“你們兩個的名字相互映襯,倒是很有意思,父母高才呀。”

“那裏,我們姐弟的名字並非父母所取。”小薑有些不好意思,低頭摸了摸鼻子。

“哦?”徐勝覺得好奇,打量了一眼小薑,繼續追問道:“名字並非父母所取,那又是誰人所為呢?”

“我聽我爹說過,我們的名字是一個雲遊道士推算而出的。”

道士!

徐勝心中一驚,不可遏製地就想到了一段過往,想到了一個曾經見過的道人。

那個道人,是他在前往許家的那條官道上,在那場磅礴的大雨中遇到的。當時,徐勝以為他隻是神智不清的傻道,而今想來,卻絕非那麽簡單。

徐勝至今還記得那道人倚著窗子,悠悠地問道:“你相信天命嗎?”

那個時候,他對這問題並不在意,認為天命可疑,隨意一想,說了句不信;然而如今看來,這問題至關重要,那天命,也絕非虛無縹緲。

“天命!天命!”徐勝念了兩遍,眼中露出深深的疑惑。

“神...哥,你怎麽了哥?”小薑察覺到徐勝有所反常,在一旁輕聲喚著。

“無事”徐勝擺了擺手,覺得是自己多想了,強自穩下心神,對著小薑嗬嗬一笑,“去把你姐姐接來吧,在芷陽城中她一定是安全的。”

“好,多謝,多謝。”小薑臉上是掩蓋不住地喜悅,他沒有過多停頓,當即手忙腳亂地收拾了起來。

“你這是?現在就要走?”徐勝疑惑發問。

“嗯,宜早不宜遲。”小薑帶著笑意回答道。

“但你還是等等吧,我去給你找些物什。”徐勝不待小薑作答,一轉身,帶上門出去了。

剛剛走出庭院,他就看到端立在兩旁的軍士。

“我哥呢?”徐勝環顧四周,沒有看到徐猖的身影,好奇地問道。

“徐公子”有一軍卒上前,抱拳說道:“徐將軍北上衡郡與我樊川軍諸將帥會晤,他在臨走之際交代過了,整個芷陽,您的話就是他的欽命。”

“走了?!”徐勝聽聞此,瞬間覺得失落,但他很快恢複,仔細地看了眼那說話的軍卒,說道:“既然我哥吩咐了,那我也不必假惺惺的客套,這位大哥,能否從軍中抽調出幾人,組成護送隊呢?”

“徐將軍有令,你不能外出。”軍卒的語氣中是不容商量的嚴肅。

不能外出!

徐勝聽到這話,瞬間就有了不滿。這些軍士,說了聽從他的號令,卻還是一心隻有徐猖。既然不能外出,那他又如何去取那掩藏在逝水上遊的“天外隕石”與《涅槃真經》?

不過......

徐勝轉念一想,現在還真不是他應該離去的時候。其一,兄長已離,他沒有辭別,已經間隙頗多的兄弟難免不會更添隔閡;其二,北方正在打仗,一意孤行,勢必要碰到些危險;其三,小薑接來姐姐後,也是少不了他的安排照料。

“好吧,我不出去。”徐勝與軍卒對峙了許久,卻是先退一步,慢吞吞地說道:“我不走,但是身後房子裏的人卻是一定要外出,你們最好不要阻攔。”

“這個...”軍卒麵露難色,徐勝則目光迫人。

“可以”許久之後,那軍卒終於退讓,帶著不滿說道:“那人出去可以,但是護送隊的話,最多隻能調集十人。”

“好”徐勝點了點頭,而後長袖一甩,大步而去。在他走了十幾步後,一對軍士排列整齊,不聲不響地跟上......

夜,悄無聲息地再次降臨,無邊大地上,隻有些斑駁的光影閃動。

小薑一個人,騎著毛驢,在起伏的山巒間靜默地行進。

徐勝給了他十人的護衛,他卻是一個也不帶;事實上,他是個聰明人,在這件事上,他比徐勝想得更深。

十個人能起到的保護作用畢竟有限,反倒容易因招搖致禍,不如他一個人選些窮山惡水行走的安全;再者,他不會騎馬,總不能讓十個軍士陪他一起騎毛驢,或是直接讓他們掂腿步行吧,那樣未免太慢。

小薑顛簸地走著,心裏頭喜憂參半,他迫切地想要看到姐姐,又害怕到家之後隻有一片荒蕪。

“姐姐,等我。小薑馬上就回去了,我帶你過好日子,你以後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嗚咽的風聲裏,小薑的聲音帶著哭腔飄**了很遠...

小薑所不知道的是,在這樣孤寂的夜晚,有人跟他一樣,在抓緊趕路,片刻不停。

那個人,長著俊美至極的妖異麵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一路南下,瘋狂疾馳。他的行進方向與小薑相背,目標隻有一個,就是那在小薑眼中萬分安穩、足以保護她姐姐周全的芷陽城。

芷陽安全嗎?也許曾經是的,而今卻不然。它的危機不僅來自於那個一路南下的,遼州亂葬崗的青年,還源自某人的某個決定。

在徐勝從未到達過的神州,徐猖和樊川軍各將領沒有想到的是,那個被天下人唾罵、權傾朝野的“大柱國”在幾個月前發布了一條詔令:

今者,天下大亂,民生凋敝,各地烽煙群起,而關東尤甚。各豺狼惡徒、猛虎梟毒橫行,肆虐大地,觸怒上蒼;使我田園荒蕪成草,使我百姓餓死於野。嗚呼,我所聽聞,常仰麵歎息,淚濕衣裳;常捶胸頓足,夜不能寐。吾數次與大將軍商議,欲撥軍濟國;然,國家傾頹,府庫空虛,天時不順,朝野渾**,所欲不可,所想不能。而今之時,經吾十數載奮力匡扶,皇天不負有心人,大局初定,朝堂暫清,適逢關東群賊混戰,野火愈烈;吾力排眾議,振全國之力,將不顧生死往而擊之。今天下之民,以神、雍二州為先行,凡流放、在逃、收押、獲刑、死罪、為奴者,一經從軍,概不追究;所有流民失田者,征戰過後,關東土地任君挑擇。

值此國家危難之際,仁人義士自當奮不顧身,桑履布衣亦不能辭其責;過往罪惡之人,正是贖身良機;曾經失意之者,何放此次機緣?關東宵小,如何能抗我大國之威?羸弱廢兵,焉可阻我天朝上師?

關東惡徒,天理不容,人神共憤,皇天後土不可容納,人人得而誅之,實應剪除幹淨,一並抹殺,不受其諂媚躬身之欺詐。公等謹記,共勉之。

勝敗之理不必多言,興衰之勢天地昭然。

特以此詔宣示天下,九州十方共瞻之。

就是這樣一封詔令,揭開了平亂關東的序幕。

大柱國的這一“倉促之舉”,實在出乎世人意料。事實上,他對於關東的態度,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

關東的亂,雖然聲勢浩大,但說到底,也隻是在關東。這場戰亂,向東不能衝破汜水關,向南不能打垮江州大族,向北也遠遠觸及不到北幽荒人的核心地帶。

這場亂,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個笑話。但凡明眼人都看得清楚,關東的實力太孱弱了,不用跟神州朝廷相比,單是“半壁中州”的劉家也對其悍然無懼。 隻要“大柱國”願意,那麽關東的亂頃刻之間就能夠被平定。

可是,令人費解的是,牢牢掌握著神、雍兩州絕對權力的“大柱國”對於關東,一直采取放任政策,坐視不管。

關東戰火燒了三十年,“大柱國”主政二十多載,在這二十年裏,他實在是有太多次機會;可是,他一次機會也沒抓住,或者可以說,他對此毫不在意。

有些人覺得是“大柱國”太“慫”了,即使擁有著絕對的實力,卻還是擔心“萬一”;有人認為“大柱國”是在采取“平衡術”,想借關東之亂削弱其他大族的實力;還有人猜測,“大柱國”其實並無實權,他和雍州王家的結盟隻是表麵文章,甚至其家族內部也有著不小的反對力。

不論到底那樣,總之二十多年間裏,“大柱國”一直對關東放任自流,好像完全不記掛在心。誰也沒有想到,一向對關東熟視無睹的“他”,竟然在這個時候,發布了討伐的征令!

雖然他大概隻能調動神、雍兩州的兵力,但是足夠了;而且他還征召流民和罪犯,其軍力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

現在,差不多四十萬軍械完備、糧草充足的士卒正朝著關東行進,甚至其先頭軍已經到了關東。從他們移動的方向上看,第一站,就是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