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無畏(上)
第十五章 大無畏(上)
石笙說罷,便要將火把丟下,龍施哈哈笑道:“丟不得,丟不得,這一丟可就真死了。”
石笙一愣,望著龍施不明所以,手掌卻將火把牢牢抓住,生怕掉了下去,龍施神秘一笑,道:“你聽過鳳凰涅槃,不破不立麽?”石笙本也是聰明人,一聽之下,驚疑不定:“你……你是說他們……他們……”
龍施笑道:“不錯,這些村民,一個都不會死,除非你一火把丟下去,那就另當別論。”石笙又驚又喜,忙將火把熄滅,道:“龍施,到底怎麽回事?你沒騙我?”
龍施瞪了石笙一眼,道:“騙沒騙你,你自己不知道看?”石笙轉眼看去,但見村民們身上的狼毛竟有退化之勢,雖然不甚明顯,但石笙搬了幾千具“屍體”,早對著狼毛的長短色澤記憶深刻,一看之下立馬分辨出來,不由大喜過望。
“再過不久,他們便會恢複人形,並且複活。”龍施歎了口氣,又道:“那一嗔和尚,可說一代高僧,我也是直到今日,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良苦用心?”石笙不解,道:“你就別快賣關子了,到底什麽意思?”龍施示意石笙坐下,道:“這話說來可就長了,你還記得一嗔說過‘有佛之心即是佛心,心中有魔便是邪魔’?”
石笙點頭道:“記得,他還說村民心魔深種,他以毒降魔,乃是衛道。”龍施道:“那你可知道一嗔說的降魔,這個‘魔’是指的什麽?”石笙迷惑不解,道:“不是指村民麽?”
龍施搖頭道:“自然不是,一嗔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殺害村民,他所說的‘魔’,其實乃是心魔,一嗔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替村民抹除心魔,心中有魔便是邪魔,心中無魔自然就不是邪魔了,一嗔的法子,可謂釜底抽薪。”
石笙略一沉吟,問道:“你是指妖變?”龍施道:“不錯,這一嗔年紀比你還小,本心卻異常堅定,能夠明心見性,他看出村民的心魔,乃是對妖的憎恨,亦是對妖的恐懼,因此才以狼毒,讓村民妖變。”
“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若不入世,焉能出世?菩提如來皆是以身證道,一嗔便效法佛祖,讓村民妖變,受盡苦難,從而領悟眾生平等的真諦,既然人妖平等,又何須憎恨恐懼?這心魔自然而然,便就解了。”
石笙怪道:“受苦就能抹除心魔?這也太玄了些。”龍施嘿了一聲,道:“這可不是一般的苦,記不記得一嗔第一次進村的時候說過,要讓村民焦慮、恐懼,讓村民痛苦?”
石笙點點頭道:“記得,他還說那隻是個開始。”龍施道:“的確隻是一個開始,村民所受的苦,叫做‘八苦’,在佛家的經典中,乃是一切塵世之苦的根本,小子,知道‘佛家八苦’嗎?”
石笙點點頭,道:“我知道,佛家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龍施道:“你記得倒清楚,一嗔借助‘狼毒’,讓村民將‘八苦’嚐了個遍,所謂自反而縮,人要嚐到苦頭,才知自省,然後才能頓悟,佛門眾多大能,皆是苦行證道,一嗔的作為,正是以‘八苦’來讓村民頓悟,化解心魔。”
石笙迷惑不解,道:“不就是妖變麽?怎麽同八苦扯上幹係?”
龍施道:“一嗔通過使村民妖變,讓他們體驗從所未有的人生,村民從中毒到妖變,從妖變到衰老,從衰老到死亡,就像經曆了另一場短暫的人生,隻不過這一場人生是作為妖生存,中毒就是他們這場另類人生的開始,這便是‘八苦’中的‘生’。”
“村民中毒之初,痛苦煎熬的那幾日,便是‘病’;中毒一月之後,泯滅人性,狂暴傷人,是為‘五陰熾盛’;村民為了不傷害親人,在狂暴之前,紛紛和自己最親人的人分離,此即‘愛別離’;再一月之後,村民便會逐漸衰老,是為‘老’;在生命終結之前,村民回光返照,恢複理智,可那時,整個村子,甚至他們自己,都是他們最害怕、最憎恨的妖,這便是‘怨憎會’,而‘死’,就是村民妖變生涯的結束。”
“這些原本或許並非痛苦之事,可是一旦加上隻剩兩月性命的前提,對村民而言可就痛苦不堪了。至於‘求不得’,就是一嗔的最後一步,舉火**,徹底斷絕村民的希望。”
石笙聽完,一時呆住,不料一嗔籌劃如此縝密,半晌方道:“就算如此,他也不必自殺啊,我們根本就拿他沒辦法,即便他不死,村民也是‘求不得’。”
龍施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一嗔**,有三個原因,第一,隻要一嗔還活著,村民內心深處,就算再微小,也始終會存著僥幸,希望能夠解毒,正如一嗔所說,就是要有希望,絕望才更有意義,隻有當一嗔死了,村民才會徹底絕望,才是真的‘求不得’。”
“第二,佛家素有紅蓮業火,焚盡罪孽之說,一嗔**而死,正是希望以死謝罪,化解自己的罪孽。”
石笙不解道:“一嗔根本沒有殺害村民,就算有罪孽,也罪不至死啊?”龍施看了石笙一眼,道:“沒有殺害村民?未必見得吧。”石笙一愣,隨即醒悟,脫口道:“王靖?”
龍施點點頭:“王靖殺害何家二老,逼死明秀,一嗔還不恨之入骨?取其性命也是人之常情,隻是一嗔身為佛門弟子,妄造殺業,連犯殺戒、妄語、嗔心三大十重禁戒,隻得以命抵命,以死謝罪。”
“至於第三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一嗔死前曾言‘眾生皆平等,因果俱我消’,說來這段橫跨十年的公案,起因便在一嗔身上,正是因為他的狼嬰之身,村民才逼死何家三口,如今一嗔替何家報了仇,這段公案也算有了結果,但這既是果也是因,一嗔的怨是消了,可村民呢?村民白白擔驚受怕,吃盡苦頭,他們的怨氣怎麽辦?王岩的殺父之仇該找誰報?一嗔也說了‘惡兮怨所交’,世人總是因怨生惡,一嗔**,正是想以自己一死,帶走所有人的怨恨,因與果都隨他而消,這便是佛家大無畏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