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花錢毫無負擔
顧朝北問道:“夥計,你們家酒樓的菜有外送到家嗎?”
“有啊,客官你要送哪裏去?要訂什麽菜式?您提前告知,我們會按您說的好時辰送去。”
“要加價嗎?”顧朝北要打探清楚。
“不加價。您都是老客戶了,怎麽能加價呢?”
夥計還挺會做生意的,明明第一次看到他們,就和他們認“老客戶”了。
一回生,二回熟,馬上要下訂單,也算老客戶了,沒毛病。
顧朝北點點頭,結了賬,告訴夥計說,回頭會經常來訂餐外送到家,屆時再提前通知他們。
現在他們自家的宅子還沒收拾好,讓酒樓送到客棧也不方便,隻能等宅子好了,再讓酒樓大量外送。
三個人大魚大肉一頓吃,一結賬,隻要580文錢。
換算成現代貨幣,不到200元,真夠便宜的。
在現代,200元錢想要點這麽好的菜,隻有做夢了!夢裏全有!
最主要的是,這些錢他們得來不費吹灰之樂,花得毫無心理負擔,吃到就是賺到。
顧朝北把剩下的一串銅錢放進袖子裏,凡爾賽地說:
“什麽都好,就是這零錢也太沉了,兜著它們在街上走一圈,就好像練臂力一樣。”
話是這麽說,他也希望天天都這麽練臂力!
顧傾城和娘親哈哈一樂!
爹真有趣!
這一樂,顧傾城又收到了係統發的3個爽點,來源:親情和諧有愛的滿足!
出了杏花酒樓,沿街都是差不多的酒樓,這裏應該是酒樓一條街,顧朝北有經驗了,挑了幾家顧客多的酒樓一問,都可以點餐外送。
三人暗暗高興,就準備等宅子收拾好了,讓酒樓天天往家裏送菜。
光讓一家酒樓天天送菜太打眼,他們得每天輪著,讓不同的酒樓送菜。
沿街逛時,顧傾城看到有一家店黑乎乎的,店門口擺了一堆煤球,掛了塊招牌,上書:出售煤球。
啊?原來這裏的人都已經懂得燒蜂窩煤了?
顧傾城熟讀曆史,知道在古代,一般將煤燒製成碳,然後再進入家庭,作為加熱的能量源。
采煤及燒製碳的過程成本較高,因而,在古代民間,一般是經濟較富裕的人家或官宦家庭,才用得起煤炭。
甚至到清代,下級進貢上級官員的物品中,就常常有煤炭,當時稱其為“碳敬”。
隻是沒想到,大周朝的老百姓已經懂得直接用煤取暖了?
真是大利於她!
顧傾城停下腳步,進去問店老板煤球怎麽賣。
店老板是個三十出頭的漢子,因為做煤生意,手上臉上都是黑乎乎的,隻有牙齒和眼睛在閃閃發亮。
“您要買煤粉還是蜂窩煤?煤粉的話一鈞500文錢,蜂窩煤的話,換算成煤粉的重量算價。差不多500文錢180餅,因為蜂窩煤還要加黃土,所以會折一些價。
顧傾城掐指一算:
一鈞相等於三十斤,三十斤煤500文錢,一斤煤差不多要18文錢,換算成現代的貨幣,一斤煤要三元錢。
而在現代社會,正常年景煤一斤4毛錢左右,最高一元左右,相對於如今的物價,這時候的煤價格高昂,普通的老百姓肯定燒不起,能來買煤燒的肯定都是達官貴人。
難怪店老板看她問價,神情猶豫了一下,也許覺得穿著粗棉布衣的顧家燒不起煤。
但這個價格對於顧傾城來說不算貴,主要是她有源源不斷的爽點可以兌換銀元寶。
“我訂一百鈞煤粉,再訂1800餅煤球,可以送貨上門嗎?”
“啊?一百鈞?真的要這麽多嗎?”店老板瞠目結舌。
一百鈞相當於3000斤,價值50兩銀子,1800餅煤球也要5兩銀子,加起來是55兩銀子,看起來,顧家不象是能付出這筆錢的人家。
“我家宅子在崖山,您可以送貨嗎?可以的話,過幾天再送吧。”
店老板聽她說得肯定,就問她為何要一下子買這麽多煤。
顧傾城說崖山比較冷,燒煤方便取暖。
店老板聽了,倒是好心的說:
“那你們要注意通風,不然煤燒了會產生稀薄的毒氣,如果屋子關太緊,會毒死人的。”
顧傾城覺得這個老板還挺善良的,對他表示了謝意,好感大生。
他們一家在店裏站了好一會兒,顧傾城也沒覺得冷,開始以為是屋裏避風的緣故,後來就覺得不對勁,暖和得羽絨服都要穿不住了,這絕不是現在正常的溫度。
顧傾城便問店老板,為何他家裏如此暖和。
店老板笑說,他們是北方遷過來的,最近天氣驟然變冷,家裏有老人,怕老人受不了,就弄了地龍,用煤供熱,所以溫度比店外高多了。
顧傾城一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便和顧朝北商量,是不是在自家宅子裏,也弄一間有地龍的臥室。
顧朝北夫妻當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於是,顧傾城問店老板,能不能幫忙弄地龍?以後她家燒地龍用的煤就直接從他這裏訂。
店老板一聽有錢賺,那還能不樂意呀?
問了地址,他表示明天就帶幫手去做,但估計得弄幾天。
一聽說是崖山的老宅子,店老板也知道,說那宅子已經荒廢很久了,沒想到那宅子還能賣出去。
他還好心地告訴顧朝北,說老房子要清理仔細,可不能光表麵除個草,抹個牆啥的。
太久沒人住,下水道那裏估計堵了,要疏通,屋頂瓦簷上的枯枝雜草也得清理掉,不然萬一雪下大了,會壓壞了瓦片,大冬天找不到人處理就麻煩了。
顧氏夫妻這才恍然大悟,看來,維修又得不少費用,難怪孫三娘一副迫不及待出手的樣子。
要不是得了這老板的點撥,還真不知道要處理這麽多瑣碎的雜事。
顧朝北便和老板寒喧討教,打好關係後,便讓老板再多招呼幾個懂行的,明天幫他去處理宅子。
店老板自我介紹姓張,是18歲才從北方來這做生意的,後來娶親生子,就在這紮根了,所以懂得北方的禦寒之術。
張老板還感概,這幾年除了煤的生意好做,其它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