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好多八卦
顧傾城鬆了口氣,也就一個爽點嘛,好說,她還以為要按小時來算呢,萬一弄出個天價存放費,她就不劃算了。
如果存個茶飲,要收n多個爽點,她虧大了。
聽係統這麽說,以後她要存的時候,可以把當時收集到的物資一並放一個存放櫃,一次就隻要一個爽點的存放費,劃算。
“宿主,沒有問題的話,親,麻煩給個五星好評!”
一旦金手指用了撒嬌的語氣,就是要索求五星好評了。
但不知道為什麽,每回金手指這種語氣,就讓顧傾城腦子裏浮現一個摳腳大漢撒嬌的模樣。
她忍住一身雞皮疙瘩,突然想起自己還有個關鍵問題還沒問。
“金手指,我爹娘能和我共用存放櫃嗎?”
“下次再回答您吧,兩分鍾解答的時間到了。”
顧傾城無語,行吧,還有求於金手指,便爽快地給它一個五星好評。
於是顧傾城花費了一個爽點,把花茶飲放到存放櫃裏,看著桌上憑空消失的茶飲,顧朝北和胡蘭芳對視了一眼,流露出激動。
“成了嗎?”
他們倆問顧傾城。
“成了,但要交一個爽點存放費。”顧傾城笑道,“我多放一會兒,觀察一下,看看它的溫度和鮮度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所變化。”
話說茶樓還真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他們邊上桌子的客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有的人談古論今;
有的人興奮地述說街巷最近發生的趣事;
還有人在慷慨激揚,針砭時弊,看著就像是讀書人的模樣。
顧朝北一家屁股像長了釘子似的,坐下就一直沒走,不過他們有不斷續茶,夥計也不會把他們趕走。M..
“浦口村聽說弄了一座七星鎮邪塔,大有來頭,鎮的是旱魃,聽說是浦口村的大地主古老爺操持的。”
桌上有個老者,撫著胡子在說故事一般。
顧家人豎起了耳朵,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古人封建迷信,他算是見識到了。
“有什麽講究,七星鎮邪塔真的能鎮住旱魃?”老者同桌的人大感新鮮。
“當然能,七星鎮邪塔是金沙觀裏張道士設計的,據說最厲害的是,塔下要活祭一對童男童女,利用他們的怨氣,把旱魃鎮住,就能求來雨了。”
老者一臉神秘地道。
“嘶,活祭?有人願意賣孩子嗎?”同桌人不信。
“這兩年大旱,老百姓的生活不知道有多苦,有的地方都整村逃荒了,路上甚至發生了易子而食的事情。
連那樣的肉都能吃了,所以要買對童男童女還不簡單?聽說古老爺出價一對童男童女20兩銀子。
好歹孩子能弄個全屍,家裏還能拿20兩銀子,自然有人願意。”老者道。
“嗯,有20兩銀子,真不少了,可以買好幾百斤糧食了,應該能撐得過饑荒。”
邊上的人聽了,竟然一臉讚同。
顧家三口麵麵相覷,一陣後背發寒。
果然,挺封建迷信的,關鍵是這種事還能公開說呀?邊上的人還讚同了?
若是放在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裏,古老爺敢動這個念頭,他和助紂為虐的一幫人早就被抓起來,關進監牢裏撿肥皂,警察叔叔和獄友們會教他們做人。
“哎,我聽說最近逃荒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咱們城裏卻沒見到幾個,難道逃荒的事,是大家以訛傳訛嗎?”
另一桌,有個書生和朋友在喝茶飲,隨意交談。
“哎,你不知道夏王爺下了嚴令,不許災民進城,昨天才勸阻了一批。”
“是嗎?唉,可憐,啥時候能夠天下無災啊!”
書生輕鬆喝著茶飲,臉上一副心理憂國憂民的樣子,狀態讓人覺得他是在作秀。
“勸阻一批人?”顧朝北也聽到了,小聲說,“不會是咱們村的吧,難怪我今天在街上都沒遇到他們。”
“幸虧咱們三個人提前進來了,說起來,那一兩銀子真沒白花。”
顧朝北心有餘悸,若是不能進城,此刻他們還得在城外過苦日子。
雖然不必忍饑挨餓,但沒溫暖的房子住,沒舒服的大床可以躺。
想到顧爺爺和顧奶奶一行人也被拒之門外,顧傾城覺得挺幸災樂禍的。
“最近可是禍事頻頻,才9月,金沙山上竟然下起了飛雪,那些礦工聽說都被凍死了20多個,開不了工,夏王爺暴怒,今天一早,靖王爺還親自去巡山了。”
另一桌,有消息靈通人士在侃大山。
“夏王爺能不生氣嗎?他每年的收支稅賦全靠金沙山產的金子呢,別看他別的產業也賺錢,但都不及那個金山沙的零頭。
現在金沙山一天不開工,他就損失一天。”
茶樓真是什麽人都有,什麽八卦都敢講,顧傾城一家聽得津津有味的,還真是在這裏聽了很多所謂的秘辛,讓他們覺得對大周朝風土人情、世故了解了許多。
“遼國那邊聽說最近又有動作,每年下雪,遼國一旦沒得吃喝,遼兵就會來我大周境內燒殺搶掠,今年提前下雪,他們不會近期就有動作了吧?”
一個中年漢子憂心忡忡地道。
“那誰知道了,邊境離咱這還有上千裏,打也打不到咱們這來。
遼國沒吃的就過來搶,這不是慣例嗎?你愁什麽呢?”同桌人笑道。
“唉,我兒上個月剛押了批貨去邊境做買賣,哪曾想會提前下雪呢?你說我愁不愁?也不知道我兒在外頭安好否。”
中年漢子原來是有親人在邊境,所以才如此共情。
一早上,耳朵裏灌了不少“新聞”,顧家三人覺得真是大開眼界。
原來大周朝還有個近鄰敵人,就是大遼國。
大遼國應該就是北方遊牧民族,國家自然環境惡劣,隻能靠養牛養做交易為生。
一旦下雪,牧草枯萎,牛羊挨餓受凍,老百姓們沒得吃喝,就會來大周邊境劫掠。
遊牧民族,吃肉的體格,性情也凶悍,大周朝如今邊關腐敗,官兵都不思戰鬥,因此每年都屢吃敗仗,弄得大周朝的老百姓都習慣了。
但是,一旦春暖花開,大遼國國內環境好轉,牧草發芽,那些由牧民轉化的官兵,又要回去放牧,所以就會放棄戰鬥,邊境轉安。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無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