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綴術衍道混元為宗

銀河係在左旋,太陽係公轉也是左旋,行星公轉、自轉也都是左旋……

就連人體的氣機、DNA這些也都在左旋。

電流產生的磁場也是左旋。

這已經不能用巧合可以解釋的了,當所有的事實擺在麵前的時候,那便是真理,就是如老天師所說——大道左旋。

“知曉了大道左旋,在看太極圖的時候,是不是又疑惑了?”

“以圭表測影所畫的太極圖是右旋的,但是你平常看到的太極圖,我們道家所用的,都是左旋的,對吧?”

“這其實是視角問題。”

“你看,我們看星空,其實是鏡麵相對的。”

“太極畢竟是來源於天,所以翻轉過來,左旋的太極圖,才是天道本相。”

“太極圖雖然是根據圭表測影畫出來的,但也正是這種‘天垂象’,才反應了大道,先人對於世界的認知,從表麵的象上升到了道。”

“再由道去推理萬物,就很簡單了。”

“你爹沒有告訴你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從何而來,是想讓我跟你講修行的關聯,但其實要講道,還是會從象的層麵著手。”

“你爹講圭表測影,應該有告訴你,我們的星球,實際上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吧?”

張執象點頭,心道,原來大家都知道……

很快,他便震驚於這份認知並非是鄭和船隊全球航行測繪地圖後的結果,而是數千年前,先祖們早已知曉。

老天師問:“那麽你覺得,站在我們的角度上看,日月又是怎麽運動的呢?”

張執象呆呆的將雙手托舉,假如一手是日,一手是月,那麽它們圍繞我的運動,便正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一樣,隻是兩者的速度……

“師兄,它們的速度不同。”

老天師反問:“日夜是等長的嗎?陰陽是涇渭分明的嗎?月亮的轉動,又豈能與太陽無關?轉一圈與轉十二圈有何區別?”

“若隻是一昧的細分,是學不**陽的。”

“陰陽本就是統一的。”

“懂嗎?”

張執象有些懵懂,主要是與前世的認知有些衝突,但他能夠明白師兄的意思,陰陽雖然分了陰陽,但實際是一體的。

月亮的運動受太陽的引力影響,所以兩者轉動的速率其實在考慮到這些影響後,就是相同的……

“覺得不可驗算,對吧?”

見張執象如此,老天師也沒有什麽不耐煩,反而很有興致,說道:“算學起源於天文,在秦九韶的《數書九章》裏,有內算和外算的說法。”

“其言:係於方圓者為蚩術,皆曰外算,對內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岐二。”

“內算與外算其實是相通的,你所見所知,此樓有多高,影有多長,物有多重,這些都是外算,外算直觀能見,所以會產生唯外算論的觀念。”

“實則,萬事萬物,互有幹擾。”

“外算所驗證者,都是在某個尺度之下,才能保證正確。”

“若是尺度不為掌控,便不靈了,當今外算之法,算不出陰陽,這很正常,畢竟是在推演大道,子子孫孫無窮盡,也是算不完的。”

“聽聞山西王文素完成了《算學寶鑒》一書,在外算上又有了些進步。但目前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

“或許未來有一天,外算到一定的高度,能夠推衍吧。”

“在那之前,我們觀天地,觀道,還是要用內算。”

“內算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占卜,主要有:太乙、六壬、三甲,當然,這些都是術法小道,你以後再學,現在我們繼續學大道。”

《數書九章》裏竟然有這些內容?

秦九韶這位數學大家,張執象是知曉的,卻沒有想到古代的數學居然如此發達……

“說到陰陽的推算,不僅外算難以推演,就連內算也難以推演,所以,就有必要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了,所以就需要五行了。”

“既然要講太極,就避不開一個故事。”

“誇父逐日。”

“《山海經》記載: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誇父與日逐走,的確是在追逐太陽。”

“因為誇父在不同的地點,記錄一年當中的日影變化,以此來測定天時,其測定日影的方法就是圭表測影。”

“他先是在黃河、渭水流域測量,發現不夠,便向‘北’。”

“此北,乃太陽之極北。”

“是為夏至之時,日影長度為零的地區。”

“所以。”

“北飲大澤是向長江而去,但還沒有測量到長江,誇父就去世了,而他用來測量日影的木杆就是桃木,所以我們說桃木是純陽之木,有避邪的功效。”

“那麽誇父最後抵達了哪裏呢?”

“是漢江。”

“誇父不但在測量日影,他還在測繪一路來的地理,也正是先人的不斷測繪記錄,我們才有山海經傳下來。”

“他測繪完漢江的形狀之後,在夜裏思索天文規律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銀河。”

“那銀河的形狀,竟與漢江如此相似。”

“所以,將其取名為漢江。”

“何為漢?”

“我們為何是漢族,不是秦族?不是周族?因為維天有漢!星漢燦爛,這才是我們漢族!”

“天垂象,聖人則之,定漢之名。”

“且以圭表測影畫出一年四季的日影長度,得太極圖,確定二分二至,定了四時稼獵,誇父乃中國之父,因而以父名之。”

“何為中國?”

“中央之國,燧明之國也。”(“中”字的甲骨文就是圭表測影的象形字,中國既是指中央之國,也是指懂得天道的國家,所以我們稱天朝實際上並非是自大。)

“先燧人氏觀測大火星,定‘年’而有曆,有開天之功。”

“故燧人氏被尊為天皇,有燧明國,誇父乃燧明國人,因誇父逐日得四季曆法,燧明國成為中央之國,直至伏羲繼承燧明、華胥二國,為天下共主,號為中華。”

“有羲皇一畫開天,衍太極,出五行,定八卦。”

“從此大道定矣。”

張執象震撼怔然,原來,中華、漢族,竟是這麽來的。

要學道,首先要搞清楚我們是從來哪裏而來,要明白我們的文明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是怎麽演化的,陰陽、五行、八卦,都是怎麽得來的。

讓張執象消化了一下,老天師便指著天空的北鬥說道。

“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觀天必先觀北鬥。”

“北鬥為指針,周天為表盤,有二十八刻度。”

“分別為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胄、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你看。”

“鬥柄如今正指向的方向,那裏便是北方玄武,正好在虛、女之間。”

“冬至一陽來複是什麽時候?是子時,對應的星宿是危、虛、女,過了子時便是醜時,對應的星宿是牛、鬥。”

“我們常說氣衝鬥牛,形容劍氣淩冽,因為這個時候天地之間寒氣最盛,當鬥柄轉過鬥宿的時候。”

“鬥柄回寅,大地回春,此時……正是一年之首,春節。”

“你看……”

“至龍尾而起,左旋而上,青龍屬木,春天,朱雀屬火,夏天,白虎屬於金,秋天,玄武屬水,冬天。”

老天師說到這裏停了下,張執象呢喃著“木火金水”,五行,怎麽少了一個?

四季,五行。

不配啊……

“師兄,即便中央屬土,可為何其餘四行都有季節,而土沒有?”在張執象的概念當中,土應該是五行當中最重要的才是,不應該如此。

老天師含笑撫須,說道:“原本是有的,現在沒有了。”

“上古之時,以十月為曆,一年分為五季,春、夏、長夏、秋、冬,長夏便是土,你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便是按照五季順序而來。”

上古居然是十月曆?

張執象有點懵,這搞不清上古史,都學不會道法啊。

“可為什麽還是變成了四季呢?”

他不是抬杠,他是真不明白,四季的氣候所對應的意象都很貼切,一年當中沒有什麽情況可以用來對應土才對。

他才這麽想,老天師就做出了解答。

“兩季,四季,五季,都是歸納劃分的。”

“最早隻有陰陽兩季,後來根據雨雪、生長、酷暑、幹旱、戰爭,劃分了水、木、火、土、金五季,再後來,就根據四時氣象,定了大地回春為歲首,便有了春夏長夏秋冬。”

“何為長夏?長在夏中。”

“說是五季,其實隻是四季,長夏本身還是夏,隻因為火為土母,所以火最盛的那一段時間,規劃為了土季,實際上,土居中方,早已化入四季,木、火、金、水,五行何曾絕對?不過是天地之間,此時節下,以某氣主之罷了。”

“土合四季,四季便是五行。”

“懂了嗎?”

老天師雖然有些奇怪自家師弟對於“細分”的執著,但也能夠理解,認為隻是聰明用錯了方向,所以很有耐心的在教導張執象。

要告訴他,萬事萬物不是絕對的。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聖人化陰陽為五行,卻不是讓五行孤立的,即便水火相克,但也水中有火,火中有水……

混元,才是內算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