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兔起鶻落安之若素
俞大猷早年跟隨王宣、林福學習《易經》,後來更是拜趙學本為師用《易經》推衍兵法,這將會成就他戰功彪炳的一生。
除了《易經》外,俞大猷還正經學過理學,得到理學大家蔡清的真傳。
所以,俞大猷如果不繼承父親的泉州百戶的武職,走科舉之路說不定也有不錯的成就,是一個文武通才。
王倬知曉俞大猷師承。
蔡清最佩服的就是賈誼和諸葛亮,作為真傳弟子,俞大猷肯定是知曉的。
唐朝李商隱有首詩專門寫賈誼: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王倬以嘉靖沉迷修道為切入來遊說,自然更能撓到癢處。
然而。
俞大猷雖然覺得皇帝沉迷修仙是壞事,但張執象靜坐請願是在幫百姓做好事,他心中有猶疑,王倬明白是怎麽回事,便再勸道:“靜坐請願逼朝廷服軟,這不是做事的方法。”
“倘若張執象成功了,以後天下各處爭相效仿,朝廷威嚴何在?”
“若真是為百姓伸冤也就算了。”
“但更多的,恐怕是別有用心之徒,長此以往,必然法紀敗壞,天下失常。”
“當然。”
“賑災是會賑的,但朝廷沒那麽多銀子,不可能直接兌付,隻能一邊查案一邊追繳銀兩,然後在核定受災人員,給生活困難的人提供保障。”
“誌輔放心,絕不會有百姓因此餓死的事情發生。”
“老夫以頭上烏紗帽作保!”
王倬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又對他有知遇之恩,俞大猷推脫不得,即便他明白攔下大防風代表著張執象身邊防衛力量空虛,可能會有人對張執象出手,為了大局,他也隻能去一趟了。
“王公放心。”
“這大防風我也早有耳聞,且讓我去會他一會。”
王倬揖了一禮,俞大猷回禮後便動身離開,緩步走向千步街盡頭的正陽門,那裏是內城的南城門,大防風自南邊來,必然要經過此門的。
俞大猷應下後,王倬麵色輕鬆了不少,向錦衣衛鎮撫使趙克戎示意,趙克戎點了點頭,親自帶人走向了張執象那邊。
此時的千步街上。
不光有靜坐的,還有許多站著看熱鬧和聽課的,王源之就站在人群當中,他看到趙克戎靠近,便低聲念了句:“要動手了。”
坐在張執象對麵,最前一排的張永煥緩緩睜開了眼睛。
耳順境不僅表現在五感增強,還有心眼之能,他感覺到了……殺氣。
張永煥集中精神,全身繃緊,低沉的呼吸當中已經開始有雷音虎嘯,筋骨隱隱發出爆豆一般的霹靂響聲……
忽然。
天空光線一暗,張永煥暴起如箭,徑直迎上那個從承天門上一躍而下的人影,居然是從承天門城牆上攻下,城牆上還有嚴陣以待謹防暴亂的金吾衛大軍呢!
這裏裏外外,少說有兩千大軍守著!
不是朝廷默許,這人如何能從承天門上發起進攻?
還有,這金刀……
江湖上那麽多人,自然不可能認全,但青龍榜上的那些,行走江湖哪能不知道,金刀大俠劉渡舟,汪家的首席供奉!
認出來人,張永煥並沒有慌張。
他雖然教張執象的是八極拳,卻不代表他隻會八極,他一身所學繁雜類多,武學一途,最擅長太極、心意、八極。
心意,也是形意。
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練功夫。
心意拳造詣最高的當屬青龍榜第三的九州神槍姬際可,姬際可層說過武夫對戰,有進無退,寧可一絲進,莫在一絲停!
張永煥行動之間可見虎豹雷音,形意拳自然也已登堂入室。
形意之剛猛,八極之開門。
張永煥這一拳,便是金刀也要避讓三分!
然而。
本該是兩強交鋒的局麵,劉渡舟卻看也沒有看他,那金刀劈砍,殘影如金線,竟然直奔張執象而去,這是打算以命換命?
不對!
張永煥陡然一驚,真氣猛提,竟然淩空轉向,一手探出勉強抓住那迅疾無比的一箭,然後借力返身,要攔下劉渡舟。
但,這一瞬間,兩人已經錯身而過,來不及了……
也就是此時。
最前排靜坐的人群當中,一名農夫打扮的男子忽然起身,此人正是暗中保護的那位王家供奉,但不等他趕到張執象麵前,官軍當中就有人“快速”反應過來,嗬斥著暴亂的同時,來製止暴徒,竟是一陣弓弩聲響起,直直奔張執象而去,那王家供奉不得不去擋那箭雨。
隻是在這之前,盡最後一份力,手中的飛刀朝劉渡舟激射而去。
這竟是一位暗器高手!
劉渡舟心下凜冽,但心知張執象再無護衛,不願意換命,便改變刀勢,劈開飛刀之後便以落地,前踏一步,朝著張執象劈頭斬下!
下一瞬,張執象就將一刀兩斷!
“好膽!!”
此時人群當中忽然暴起一聲虎嗬,隻見一杆長槍飛出,徑直轟在那金刀之上,讓劉渡舟一刀斬偏!
而方才投槍之人也凜然前飄,身形快如疾風!
雖然猜到會有江湖義士相助,但沒有想到會這麽快,此人功夫應是相當了得!
劉渡舟心下急切,不回揮刀,任由身體傾瀉,卻順勢踢出一腳,直奔頭顱而去,這種小娃娃他隻一腳就可以隨便踢死!
如此。
竟再也無人可以趕上救援,那義士的前進路線,更是被趙克戎擋住……
一連竄的變故隻在眨眼之間,而張執象卻好像沒有反應過來一樣,他還在繼續念誦經文,這是嚇傻了嗎?
在那一腳踢中張執象前的最後一瞬,這道思緒從劉渡舟腦海中飄過。
可當那一腳踢實,並整個人被轟然彈飛,直接炸進城牆當中後,他才明白,不是這樣的。
那端坐如常的小真人,金光閃耀如蓮,仿若神仙……
(PS:姬際可是明末的人,形意拳祖師,形意拳源於心意拳,有兩個源頭的說法,一說是源於達摩,二說是源於嶽飛。但姬際可的形意拳的確是傳承自嶽飛,通過《嶽武穆王拳經》所學,至於這本拳經是否是真的,尚未有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