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指南針(一)
在浩渺無際的大海上,上百艘大明寶船排成隊列,浩浩****,風帆鼓**,向著遠方航行。
為首的幾艘寶船,十分巨大。後世已有考證,鄭和船隊裏最大的寶船長度有一百多米,寬有六十米,比印度的維特拉航母還要大。
三保太監鄭和站在船首,看著遠處海平麵上出現的一線陸地,露出笑容。
......
嬴政看到仙畫中規模龐大的船隊,不由在心中將這明朝的寶船與大秦的船隻比較了一下。
然後遺憾的歎氣,這後世的船隻果然更宏偉。
隻是,自己派徐福出海是為了尋找海上仙山,尋求長生不死的仙藥。這後世明代這麽大的船隊出海難道也是尋仙問藥?
而明朝,朱元璋卻在宮城之中雷霆大怒。
“朕早已經下令,封禁各處海港,民間海船不得私自出海!是哪個不孝子孫,竟然將祖宗之法棄之敝履?!”
要是讓他知道了,他非要罵他個狗血淋頭甚至親自踹幾腳不可。
一定是朱棣這不孝子!
朱元璋想到之前仙畫所說朱棣成了皇帝,原本心中就有所芥蒂,此時更是生出偏見。
好你個朱棣,居然將你老父親的旨意不放在心上!
這還了得?
也不怨朱元璋如此生氣。在他的這個朝代,頒下禁海令是情有可原。這時候,蒙古人並沒有完全被消滅,還在北方虎視眈眈等著卷土重來。所以他的防禦重心都放在了北方,包括他將驍勇善戰的四子朱棣封為燕王,也是為了讓他在燕地可以更好的領兵對付蒙古。而沿海之地,倭寇橫行,還有方國珍和張士誠的殘餘部隊舉著反明的旗幟在活動。朱元璋沒有辦法做到兩麵禦敵,索性將海岸線一封了之。
但其實,朱元璋是冤枉了自己的這個兒子。
永樂年間。
因為仙畫提及了鄭和,所以也投影在了這裏。
朱棣在北平的皇宮中負手看著仙畫。
他如今已派鄭和下了兩次西洋,主要是為了揚大明天威。
暗搓搓的,內心深處可能還有點想讓這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名正言順的大明皇帝,天下共主!
但其實,他本身並沒有下西洋這件事情有多麽多麽的重要和必要。
他以為仙畫會提到自己的其他功績,比如封狼居胥,將蒙古趕回漠北之地,比如他組織編撰的《永樂大典》。但沒想到,仙畫重點提到的卻是自己派鄭和下西洋。
雖然這和指南針的主旨有關,但朱棣作為帝王,想得總是多了一些。
他琢磨著,或許這裏麵還有什麽隱情。
朱棣問身邊的大太監王景弘:“馬和如今在哪兒?”
他將馬和賜姓為鄭,但自己卻還是習慣叫他的舊名字。馬和本就是他的貼身太監首領,從他四處征戰時就跟著他,叫了這麽多年,叫習慣了。
王景弘恭謹的回答:“回陛下,鄭大人日前已回京,正在宅邸休息。”
鄭和如今是正四品,叫一句鄭大人並不未過。
“傳旨讓他來見我。”
“遵旨。”
......
【歐洲的航海時代,本質上就是通過海洋對外探險以及對外擴張的殖民時代。15世紀到16世紀,葡萄牙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僅在東亞和東南亞就包括了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南部的馬六甲、甚至是中國澳門地區等地;西班牙的殖民地則主要集中在了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荷蘭後來居上,在爭搶殖民地和貿易據點的步伐上,很快超越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原來屬於這兩個國家的地盤,許多都落入荷蘭之手。17世紀中期,也就是清朝初期的時候,荷蘭的全球霸權如日中天。掛有荷蘭三色旗的一萬餘艘商船遊弋在世界五大洋上,比英法德等國的商船總數都要多。】
【接下來,英法德也在全球殖民的道路上粉墨登場。歐洲的國家大家也都知道,本土都小得要死,也就我們一個省的麵積大小,但是他們在全球的殖民地卻非常非常的大。他們從殖民地裏掠奪了無數的資源和財富,用於本土的發展,這些資源和財富甚至讓他們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依然享受著餘蔭。】
仙畫中的全球地圖模式再度開啟。
路小柒這次還非常清晰的標上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以及他們的殖民地的位置,讓觀眾可以看得更加明白。
......
之前仙畫隻是展示了一下從天空俯瞰的球形地圖,但這次卻加入了平鋪開的全球地圖。
更加直觀也更加清晰!
帝王將相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華夏在全球地圖中的位置,原本以為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竟然隻占了全球疆域很小的一塊。
記錄仙畫內容的小吏們奮筆疾書。
有一專門記錄地圖的小吏興奮的喊了出來:“我補全了!我終於補全了!”
他因為擅長畫畫,被自己的上官召過來專門記錄仙畫中出現的各種疆域輿圖。之前的輿圖大多都是球麵,並不是很好理解,隻能依葫蘆畫瓢。但今天終於出現了平麵的,小吏趕緊記下來,和之前球麵的對比,大概可以出一版最簡易的全球地圖。
因此,他激動的叫了出來。
叫出來之後才瑟瑟發抖,趕緊趴在地上請罪。
他忘記了皇帝陛下和衛將軍正在一旁觀看仙畫。
好在劉徹聽聞之後,並不覺得自己被驚擾,反倒驚喜不已:“很好!賞十萬錢!”
他看向所有正在奮筆疾書的書吏和小黃門道:“好生記錄,有功者皆有賞賜!”
書吏們於是更加勤奮了。
劉徹收獲了全球地圖,其他朝代的帝王們自然也沒落後。
唐朝因其紙張和筆更加好用,書寫速度更快,所獲得的地圖還要更加的詳盡。
李世民和趕來的群臣都驚訝於仙畫中所展示的歐洲霸主們全球殖民地圖。
長孫無忌:“這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的國土竟如此之小?”
房玄齡:“尚不如我大唐一州之地!”
李世民思索:“假使這幾國擁有像仙畫中那樣的船隻與火器,船堅炮利,那的確可以以小國之姿統禦如此之大的殖民地。”
殖民地這個名詞他第一次接觸到,但並不難懂。
甚至,天可汗覺得這名詞十分傳神。
他原本心情有些複雜。即使大唐萬邦來朝,自己是天可汗,但從擁有的疆域麵積來看,似乎還不如這些小國的君主。
但將這個名詞咂摸了一番後,卻明白過來,這些所謂的殖民地或許稱不上是國土。所以,他們才能如仙畫所說大肆掠奪那裏的資源和財富。
甚至,這個詞本身就帶著高人一等的蔑視與傲慢。
魏征眉頭深鎖:“即使船堅炮利,但如此小國,且距離這麽遠,他們是怎麽能掌控治理好這些地區的?”
魏征向來反對李世民對外擴張。
他是儒家。
但卻也不能因此說他迂腐。
畢竟,擴張容易,但山高路遠,治理卻很難,可能投入大量的成本最後卻得不到什麽回報。他一向認為,要以本國的百姓為重,以民生為重。
李世民頗有深意的說:“魏愛卿,殖民地,殖民為何意?”
殖為繁殖、孳生之意,將民綴在其後,竟有些不寒而栗。
不愧是天資聰穎的李二鳳,隻憑借一個名詞就能將這些歐洲霸主們對外擴張的血腥殘酷政策本質理解清楚了。
魏征啞然。
他作為儒家,覺得這樣的行為似乎並符合聖賢所宣揚的仁義,但作為政治家,他在內心深處卻不得不讚同,或許這樣才是最省事的做法。
但,其他的儒生卻不會有他這樣長遠的政治眼光。
國子監中,有儒生就極為不滿:“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隻知逐利而不知教化,非君子所為!”①
“不錯。若我朝艦隊也能到達這些地區,一定要推行聖賢之言,以德治國才是為君之道。”
......
眾人還在討論不休的時候,仙畫卻主動提起了當時的鄭和下西洋。
路小柒的聲音又變得沉重起來,甚至還帶著點惆悵。
【而那個時候,我們卻關閉了海上通道,實行了海禁,閉關鎖國,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虛妄美夢之中。】
【我們在曆史上的某一個時段,其實是有過海洋探索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永樂大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最遠甚至到達了非洲。可以說我們的起點比歐洲還要早。就算是一百多年之後,西班牙所謂的無敵艦隊都還沒有鄭和船隊的規模大。】
地圖再度出現,將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標注了出來。
可以看到,當時的鄭和船隊,從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和霍爾木茲海峽,沿途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鄭和的船隊武力值非常高,在當時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的。】
【有記載,他在下西洋的過程中打了三場戰役,第一場是在如今的蘇門答臘島和大海盜陳祖義對戰,第二場是在錫蘭國,也就是現在的斯裏蘭卡和錫蘭打了一仗,第三場又是在蘇門答臘,和謀反的蘇門答臘王子打了一仗,每一仗都是大勝。明朝水兵的軍力對於這些土著小國家來說,簡直就是摧枯拉朽。】
仙畫很貼心的把這三場戰役的地點標注了出來。
離大明本土已經非常非常的遙遠。
【但!即便如此,明朝並沒有與東南亞諸地建立起長期的往來關係,也沒有對其上的資源進行勘探和開采。因為,朱棣派鄭和出使西洋,隻是為了揚大明國威,連貿易都是順帶而為之的。對,這次出使的確是讓這些國家知道了世界上有個大明,很多國家也來大明朝拜,政治意義的確是達到了。但花費了重金,建造了這麽多這麽大的船隊,成本巨大,平均出航每次耗費六百萬兩白銀,去了整整七次!隻是為了揚名似乎是有那麽不劃算的。】
【它原本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當然了,不是說我們也要成為殖民者,但共同發展嘛,還是可以的。可惜的是,在朱棣死後,遠航的活動就被叫停了。繼續開始了閉關鎖國。】
-----
①出自《論語·裏仁》。
ps
朱元璋的海禁十分嚴格,一直到臨死前都不忘叮囑要記得海禁,就很執著。實際上,朱棣也是支持海禁的,隻允許朝廷的官船下海。一直到明朝中後期,海禁讓沿海民不聊生,這才有所鬆動。哎!
pps
然後魏征是很反對對外擴張的,但李世民在軍事上不太聽他的,哈哈。在這個戰略眼光上,他可比不上李世民。
ppps
明清時期的朝貢,特麽藩屬國得到的賞賜比自己朝貢上來的還要多!真的是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