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二位皇子帶頭向朝廷捐銀, 其餘各地宗室藩王也不得不放血,共計向戶部納銀二十萬兩,皇帝囑意戶部, 這筆款項全部用於賑災,當然,層層下放之後,真正可以用之於民的不知幾多。
八月初, 上諭欽天監,命禮部擇期齋戒祈雨,祭告天地、社稷、山川之神;命順天府及各州縣用心綏撫、安置、賑濟流民;撥款調糧至受災州縣, 都察院派遣禦史督查賑災, 引流民回鄉複業雲雲。
京郊各州縣設粥廠施粥, 規定每個流民每日一碗稀飯一個雜麵饅頭的指標, 為避□□民無所事事形成匪患,各縣還貼出告示,招募流民代替民夫修補城牆、疏通運河、卸運漕糧等, 以工代賑。
按照官場規則, 知府不該過多插手州縣庶務,但曹知縣為表重視,還是親自到各州縣巡察賑災情況。果不其然, 下級官吏無不怨聲載道, 眼看就要入冬了,受災的府縣不下雨, 京畿一帶雨水也很少, 土地減產, 倉內存糧是預備用來給京城百姓度過春荒的,眼下還要替地方養著這麽多流民直到開春, 實在是難。
曹知府知道下麵州縣各有各的難處,磨破了嘴皮,盡量勸慰安撫:“連祁王、雍王都節衣縮食向朝廷捐銀了,足見陛下對流民的重視,多事之秋,大家苦一段時間,和衷共濟吧。”
……
鄭閣老分管工部,這天忽然叫沈聿陪他去通州考察漕運。沈聿知道,是恩師有話要跟他說,十有八*九還是為祁王推舉講官的事。
沈聿並不知道祁王捐銀的背後真相,隻是經此一事,對祁王的為人有了一些初步的概念。
馬車沿管道一路出城,二人幾乎沒有什麽交談,沈聿等老師先開口,鄭遷卻似乎陷入沉思。
二人一路幾乎沒有什麽交談,來到通州碼頭,扶著城牆遠眺川流不息的運河,無數流民應召在此做工,正往一艘巨大的進鮮船上搬運貨物,官員打著蒲扇,在他們身後催促咒罵。
即便是這樣,因為可以換一點銀錢,他們仍甘之如飴。
鄭遷叫沈聿陪他往遠處走走,左右隨員便被留在了原地。
沈聿恭聲道:“不知恩師有何訓教?”
鄭遷平靜的目光掃過他的臉,問道:“你與那個安江知縣趙淳有私交?”
沈聿不假思索道:“沒有。”
鄭遷疑惑的看向他:“沒有私交,你為何苦心替他周旋?”
沈聿道:“為了給大亓的官場留下最後一點良心。”
鄭閣老頓了片刻,不置可否:“此次外查,吏部要給他挪個位子,平調。”
沈聿了然,南直隸官場同樣錯綜複雜,其中吳浚父子的親信不知凡幾,趙知縣守土抗倭的經曆被沈聿宣揚的人盡皆知,甚至被說書先生編成了段子傳遍大街小巷,一時間誰也不敢再提罷他的官。
他們便換了個思路,給吏部施壓,無論如何要把這個擋路礙事且隨時會炸的危險人物弄走。
如果前任吏部尚書周信還在,必定讓他們從哪來的滾回哪去,可是兩年前周信被陷害,如今的吏部尚書會變通的多。
但好在官位保住了,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做知縣罷了。
鄭遷忽而指著那艘巨船道:“他們正在搬運的,是宮裏賞賜雍王的絲綢,共計兩萬匹。”
沈聿側目看向鄭遷,詫異中帶著一絲怨憤。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莫如是矣。
“祁王呢?”沈聿問的是,祁王有什麽賞賜?
鄭遷話音中透出一絲譏諷之意:“祁王,拿到了拖欠兩年的歲賜。”
沈聿無言以對。
鄭遷反問他:“明翰,你也是兩個兒子的父親,會因為寵愛幼子而苛待長子嗎?”
沈聿道:“怎麽會呢。”
懷銘、懷安、芃兒,都是他的心頭肉,他隻恨不得用身軀擋住所有風雨,讓他們永遠活在一片光亮之中。
苛待子女是一種什麽樣的心態,他始終不理解,就像他一生也無法理解他的父親一樣。
鄭閣老也歎道:“祁王仁厚賢德,不該被如此對待。”
沈聿想到自己曾經的處境,深知祁王的痛苦,父權如一座大山壓在頭頂,壓得人喘不過氣,祁王或許比自己更加艱難,因為父權之上還有一道君權。
君父不仁慈,臣子卻仍要忠孝。
他胸中突然湧起一團火,為自己的過往,為祁王的處境,為國朝的未來……盡管他深知,這是鄭閣老的激將之法。
鄭遷遠眺滾滾浪濤:“明翰,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你忍心看著這風雨飄搖的國朝,落入這等驕奢**逸之人的手中嗎?”
起風了,一道驚雷掣過,震人心魄。
似乎是上天對這等大逆不道之言有所示警,可鄭閣老迎著風雷,毫不畏懼。
沈聿緊繃的麵色忽而釋然:“恩師誤會了,學生此前並非敷衍推脫,實在是唯恐學問淺薄,難以勝任。今日聞恩師一言,如醍醐灌頂。”
沈聿麵朝鄭遷,雙袖交疊,鄭重一揖:“聿雖不才,請嚐試之。”
鄭遷的笑聲淹沒在狂風驟雨聲中,他連道三個“好”字,深望著沈聿:“老夫沒有看錯人。”
……
京郊雲青觀,溫陽公主開設的粥廠仍在施粥。二王相繼捐銀後,京中的達官貴人也紛紛解囊,募集了近萬兩的善款。
溫陽公主生來精明能幹,從流民中選出幾個機敏心善的婦人協助,將西郊一帶兩萬多流民安排的井井有條,沒有一人餓死,也沒有再發生過搶劫和騷亂,放眼京城各個州縣的粥廠,也是首屈一指。
青壯的男子白天去修城牆,溫陽怕年輕的女子無所事事煩悶憂愁,輾轉從營繕司討來一筆製作戎服的訂單,讓她們也能做工補貼家用。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青雲觀的鼎力支持。
青雲觀的主持長老曾是深受皇帝信任的真人之一,但他不讚成一國之君服食丹藥,逐漸被皇帝冷落。後來年老體衰,就深居觀中清淨修行,觀中瑣事全部交由尚還年輕的大弟子周息塵負責。
他做主在觀中辟出一片空地,裏頭聚集了上百個孩童,不拘男孩女孩,紛紛席地而坐。又遣了幾個弟子,與自己一起,輪流教他們讀《三字經》,識一些常用的字。
流民中有些即將臨產的孕婦也被他收入觀中生產,為此還請了兩個穩婆常在觀中料理。
這在許多同門師弟眼中是對天尊的大不敬,更有人看不慣師兄將道觀搞得“烏煙瘴氣”,擾了正常的香客上香,去向主持告狀。
老主持隻讓小道童傳出一句話來:“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便將他們打發了去。
溫陽公主聽聞此事,一大清早扮作普通婦人打扮來到雲青觀,首先入耳的不是道人們早課的誦經聲,而是孩童的琅琅書聲。
緩緩走進道觀大門,果真見到一群孩子圍坐在大殿前的廣場上,中間站著一個道人,麵頰清瘦,身材高挑,衣袂翩躚,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
那道人正是周息塵,隻見他一手執拂塵,一手執書卷,念一句,孩子們就跟著誦一句。
孩童們聲音稚嫩,咬字不清,可溫陽隻覺得此生從未聽過這般動聽的聲音,一時間淚盈眼眶,呆呆立在原地。
忽而一顆豆大的水珠打在她的臉頰。
她以為自己流淚了,可是很快,第二顆,第三顆,砸在她的額頭上,發髻上……她舉頭望向天空,果然有豆大的雨點砸落。
雨水打濕書卷,周息塵必然有所察覺,驀然抬頭,便看到一個容貌姣好、清麗純淨的女子站在雨幕中。
他口中默念:“三無量。”
雨越來越密,溫陽身旁便裝打扮的宮人和太監沒有帶傘,伸手用衣袖為她擋雨,低聲勸道:“殿下,回吧。”
溫陽不為所動,激動的望著小豆丁們如雨後春筍般的,一個個從地上跳了起來,拍手歡呼。
“下雨啦!”
隻因父母告訴他們,一旦下雨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京城內城的百姓已經許久未見這樣大的一場雨。
持家的婦人不收衣裳,沿街的商鋪不收攤位,有人站在簷下,有人抻著脖子看向窗外,有人索性站在雨中,有人落淚,有人歡呼,迎接這場久旱未至的大雨。
祁王府的宮人太監跪了一地,向祁王和王妃報喜,世子不肯讓人打傘,冒著大雨從自己的寢殿跑來,不顧一身濕漉漉的雨水,抱住了他的父親。
祁王的臉上亦露出經久不見的笑容,輕撫稚子的後背,熱淚盈眶的歎道:“上天有德,祖宗保佑!”
欽天監還未選定祈雨之期,旱了一整個夏季的京畿一帶忽降驟雨。
在首輔吳浚的帶領下,京城官員連夜具賀表:陛下有德,天降瑞雨,福澤萬民雲雲。
……
人間悲喜不相通。
南水關胡同,沈宅。一大一小兩個蕭瑟的背影,正對著窗外雨簾,盤腿坐在床榻上。
懷安歎氣,芃姐兒也跟著歎氣。
懷安問:“你歎什麽氣?”
芃姐兒奶聲奶氣的跟著學:“你歎什麽氣?”
“這麽大的雨,肯定去不成舅公家了。”懷安道。
“去不成舅公家了。”芃姐兒又學舌道。
懷安問:“你是一隻小八哥嗎?”
這題芃姐兒會,她上次在舅公家見過八哥,黑黢黢的一隻很不好看,於是斷然否認:“不是!”
懷安彎著眼壞笑:“那你準是一隻小鸚鵡。”
芃姐兒這下不會了,她還沒見過鸚鵡。於是又轉頭對著雨幕:“哎……”
她盼著趕緊長大一點,哥哥就不會用信息差欺負她了。
沈聿拿著一道劄子從東屋出來,交到李環手裏,命他送到翰林院,仔細不要被雨水沾濕。
他昨晚給懷銘的講完文章又連夜寫賀表,此刻隻想遣人去陳家回舅舅一聲,轉身回**睡個回籠覺。
許聽瀾悄悄指向兩個孩子,他探頭往西屋一看,見一雙小小的兒女正對著大雨長籲短歎。
沈聿嗤一聲笑了,吩咐李環媳婦和玲瓏:“給兩個孩子穿好衣裳,咱們去陳家。”
懷安倏然回頭,眼睛亮晶晶的:“真的嗎爹?”
“答應你的事,什麽時候食言過?”沈聿道:“帶上月亮,它有兩三天沒放出來跑了。”
兩個孩子歡呼一聲,各自去換衣裳。
月亮被風雨打的東倒西歪造型淩亂,煩躁的打了個鼻響。
高貴的小白馬怎麽能在惡劣天氣出工呢?它甚至挑唆馬行拉車的騍馬也不要出工。
車夫一臉嫌棄的將它牽回院裏,交給李環:“勞煩,您還是把它牽回去吧,不要誤了老爺太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