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十天的時間當然不能全部都用來挖土——實際上, 考慮到挖掘機的油耗問題,她連這片地方的地基都沒有挖完。
然而拔山舉鼎的本命法寶確實震懾到了很多人,鎮民們私下裏嘰嘰喳喳地一商量, 為了讓“子孫後代都記得仙人傳承仙法的故事”,他們打算在這裏立一塊石碑。
沒錯, 立一塊碑,為了一座煉鐵工坊。
尹新舟聽得頭皮發麻,尷尬癌都要犯了, 立刻就要拒絕,但大家實在是盛情難卻, 表示既然有可能是澤及後人的大生意,那這碑就一定要立起來!不僅要立起來, 還得讓遠近鄉親都過來看一看,來沾一沾仙家的福氣。
尹新舟看向江之月,她攤了攤手。
“那碑文能由我來定嗎?”
尹新舟想了想, 斟酌道:“不瞞你們說, 我在霞山派根基還尚淺,實在不好意思越過諸多修為境界遠長於我的同門來受這些,不如在碑文上刻些有用的話,能傳下去也是件好事。”
一番社交推讓之後, 大家欣然同意。
於是, 她最終決定刻上“安全生產守則”。
都是些非常淺顯的內容, 臂如鋼水滾燙, 切莫觸摸;爐內高溫危險, 嚴禁疲勞作業。
剩下的部分尹新舟還沒想, 估計待到日後熱處理的爐子立起來之後,還有些金屬處理方麵的要略需要額外提醒。
剩下的時間, 她都用來“講道”。
講道主要麵向村裏已經開過蒙的孩子。
江之月雖然在離家之前和父親狠吵了一架,但實際上對方確實也是鎮子裏頗有名望的教書先生一一名望主要體現在,如果誰家孩子不聽話抬出他的名字來就能讓小孩安分不少——但聽說要請他幫忙挑幾個孩子來聽課,這位鬢角已經泛白的教書先生仍舊露出了稱得上是局促的表情。
他飛快地瞥了一眼已經今非昔比的女兒,然後又看向尹新舟,為難道:“如果是要傳授仙法的話,我們這兒的孩子小時候確實都是去請附近的仙長們看過的,在機緣上,實在是差那麽一點……”
這是委婉版本,話裏話外就是,莫得靈根,學不起來。
而且有了江之月這個逆風翻盤的典型案例,江先生實在是擔心,這位被拉來一同建工坊的“技術顧問”會因此而對臨河鎮的孩子產生多餘的期待,又因為這種期待而最終失望——這些天他看得很明白,自家女兒主要負責的還是資金籌措和采買方麵的事,真正的“仙法”還是牢牢握在對方的手裏。
“無妨。”
尹新舟隨口道:“不識字都沒關係,隻要記性好,聽過之後可以給別人講就行。”
這個標準一下子就放寬了不少,就是聽起來有點像騙子。
江先生仍舊將信將疑,提出“可否讓一些孩子的父母也跟著旁聽”,尹新舟自然答應,隻道自己一開始“害怕影響別人在鎮上作活”,若是不介意耽擱功夫的話,自然都可以來聽。
“那、還有什麽要注意的——”
“百無禁忌。”
尹新舟說:“都可以來。”
講道的場所也很不講究,就設在了現成的書院當中。小教室站不下太多人,就幹脆撤到院子裏,尹新舟用粘土壘了個簡易的、大概到肩膀那麽高的泥爐,開始向大家現場講授冶鐵技術的基本原理。
她點火的時候使用的是引火符,大家不錯目地盯著看,隨後,尹新舟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除了用符咒以外,還有沒有別的什麽辦法能夠點燃這爐子?”
這個答案很簡單,在場的好幾個孩子眼睛都亮了起來。
“用柴火!”
“我家裏還有打火石,可以用打火石來燒草紙。”
“我聽說有的仙人伸手一指,就能引來天火!”
“我在家裏也幫我娘燒過爐灶,這個看上去差不多……”
七嘴八舌地搶答。
尹新舟表揚了每個搶答的孩子,隨後總結道,“既然大家都很有想法,日後你們的父母用起這樣的高爐,就沒必要一定得用引火符,而是可以用你們想出來的主意。”
之後又介紹到貼在鼓風位置的引風符。
有流動的風灌進來會讓爐火燒得更旺,正所謂“風助火勢”,這是凡人也都知道的簡單道理。
“那麽有什麽辦法能夠替代掉引風符呢?”
她又問。
有了前一個“燒灶火”問題的鼓勵,大家的態度都變得熱切了起來。
“用嘴吹!”
“用扇子扇!”
“但是用嘴吹的話,不是會把蠟燭吹滅嗎……”
“而且也不能一直用扇子扇啊,點火隻需要一點點時間,可是引風符卻是晝夜不停一直用的。”
大家逐漸發現了問題所在。
其實在沒有機器的情況下,人力的最佳手段是腳踏式的鼓風箱,但尹新舟並沒有第一時間公布這個答案,而是打算從更遠的內容開始講起:“為什麽將風灌進去,就能讓火燒得更旺呢?”
她掏出兩隻琉璃罐子——這是稀罕物,拿出來的時候引得許多人倒吸一口氣——打算複刻一個初中的時候很常見的物理實驗。
將罐子扣在燃燒的蠟燭當中,蠟燭點燃一小會之後就會自然熄滅。而倘若將這個構造用蘆杆和水麵連接,水就會一路順著蘆杆流動到罐子當中去,一改“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常理。
為了防止大家覺得這是與凡人無緣的“仙術”,整個過程尹新舟沒怎麽動手,全靠隨機點人上台來幫忙完成,事後還強調“使用琉璃罐子隻是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拿尋常的陶土罐子也能夠得到完全一樣的結論”。
“那麽。”
她清了清喉嚨,現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經集中到了她的身上:“那麽,你們從這個任何凡人都能夠複現的過程當中,推演出了什麽結果?”
這便是今日講道的關鍵了,許多成年人聽到這裏都是心如擂鼓——類似於“仙人撫我頂,結發授長生”的故事話本裏不知道講過多少,而“仙人篩選弟子的過程”往往都是劇情當中講述的關鍵!什麽“頭上有兩個發旋”、“能不能明白在後腦勺上敲三下的暗示”,諸如此類的理由不一而足,而在今日,這必定就是類似的場合了!
這是對悟性的考校,今天這個問題要是能夠答得好,說不定從此就將得授仙法,從此踏進不一樣的境界!
以他們如今的年齡和悟性想來是沒什麽辦法了,但——大家紛紛用眼神去掃自己的孩子,期望自家早早就被判斷修仙無望的兒女能有那個突然“開悟”,領略這玄之又玄的仙法。
而孩子們則並未在心中轉過這麽多關節,而是各自絞盡了腦汁。
既然一切都是能夠由凡人複現的,那就是說,這其中應當是沒有仙法在起作用。
蠟燭燒一燒就會滅,這點和鎮上的大夫拔火罐很像,而拔火罐……有人回憶起小時候生病去醫館的場景,被大夫拔過火罐之後,後背上都會留下一個又一個紅紅紫紫的印記。
至於拔火罐的感受——脊背很熱,但不至於被燙到,按理說如果火不滅的話肯定是會被燙傷的,除此之外還有背上的皮肉緊繃,仿佛被吸引起來的感覺……那說不定就和水從蘆杆當中被吸走很像!
緊張地環顧了一圈四周,發現尚且沒人搶答,一隻小手抖抖索索地從人群當中舉了起來。
“你說?”
尹新舟衝著那個方向抬手。
舉手的正是江之月家的幼妹,大概血脈相連的關係終歸還是讓她比別人多了一點膽量,這孩子此時緊張地覬了一眼自己的姐姐,小心翼翼地猜測道:“是否是因為天地間的靈氣混在了風裏,而將這些風吹進爐子當中,就能夠使火焰燃燒?”
“而等到瓶子裏的靈氣被用光了,又沒有辦法從外麵補充進來的時候,蠟燭自然而然就熄滅了。”
尹新舟:“……”
她陷入了沉思。
這個答案聽上去好像有點對,但又不那麽對……
如果單純隻是給氧氣換一種名字的話也不是不能接受,然而這個世界當中又真的存在靈氣,因此這孩子所想的內容大概又和現實情況存在些許差別。
最終,她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
“空氣當中確實存在「某樣東西」能夠幫助火焰燃燒,而這種東西究竟是什麽,還需要再進一步去探索。”
尹新舟說:“當然,至於這樣東西是不是靈力,有沒有什麽別的方法來證明……”
“讓一個仙人先幫忙把罐子裏的靈氣用掉!”
立刻就有別的孩子跟著出聲:“然後再看看被用光了靈氣的罐子還能不能給蠟燭點火!”
“但是點火的時候,外麵的靈氣漏進來了怎麽辦……”
礙於尹新舟本人還在場,他們不敢討論得太過大聲,唯恐驚擾到了仙人講道的興致——然而已經有敏銳的人發現,這一次的“講道”似乎和話本當中所描述的有很大不同。
這是“即便是凡人也能聽得懂的東西”,類似於“通過雲的走向來判斷第二天的天氣”,以及“在河邊挖個坑來過濾就可以得到更加清澈的河水”。新舟仙人所講述的內容比這些還要更複雜,但歸根結底,它似乎仍舊能與凡間的生活聯係在一起。
尹新舟看著陷入沉思的眾人,不禁在心中舒了一口氣——幸好自己沒翻車,“靈氣到底是不是空氣成分的一種”還真不是她考慮過的問題,這姑娘的第一句發言就已經開始超綱了。
她對於這個世界的了解程度也非常淺顯,某種程度上甚至遠不如這些當地土生土長的凡人,隻不過從現代社會帶來的信息差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這種短板罷了。
“下次見麵的時候,我希望大家都能多想一想這些問題。”
清咳一聲之後,她給此次講道作出總結:“引風符是為了將外麵的風更多地灌進爐子裏,而目的是為了讓爐內的溫度變得更高。那麽有沒有什麽別的凡間手段能做到這一點?除了獲得更多的風以外,還有什麽辦法可以提升溫度?從碳火上想辦法可不可以?”
待到有一天,這些需要“引電淬劍”、“內息化火”的複雜流程被一一取代,凡人才能真正意義上憑借著自己的雙腳踏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一口氣講完,立刻就有人很適時地遞來水,拿到手裏還能感受到茶杯的熱度。
“新舟道友隻喝煮沸過的水”,江之月這樣給當地的人囑咐過,據說這是一種“凡人也能學習的、規避災病的竅門”。考慮到仙門弟子的模範帶頭作用,估計用不了多少時間,這種習慣日後就將形成新的傳言,以臨河鎮為輻射中心,向著四麵八方擴散開去。
尹新舟小口小口地喝熱水,視線掃向周遭,突然在人群當中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張飛鶴正站在所有人的身後,接觸到視線時,他甚至還揚起眉毛笑了一下,也不知道究竟在這裏旁聽了多久。
噗嗤一聲,尹新舟激烈地咳嗽了起來。
“沒什麽……你們不用管我,就是見到了我們監院有點驚訝……”
她穿過人群,走到了張飛鶴的旁邊,壓低嗓音問:“不是還有一天?怎得這麽早就過來。”
“好奇你們在鎮上做什麽,就過來聽一聽。”
對方的態度很是輕鬆:“沒想到竟然講得挺好,待事情辦結回霞山之後,興許你還能接岑夫子的班。”
“……多謝張監院肯定,但我對講課其實沒多大興趣。”
尹新舟扶額,她不太確定自己之前所講的內容在先人眼中是否有些離經叛道:“而且你剛剛一直都站在那裏嗎?我講了那麽久,都沒見到有別人。”
“對天璿境的修士隱匿身形的方法要多少有多少,而且相較於門內其它開陽仙人,我又恰好是最擅雜學的那一個。”
張飛鶴說:“若是早早出現,凡人肯定會變得精神拘謹,反倒沒辦法好好聽你講學。”
說得確實是這個道理。
對方既是提前過來又現了身,自然沒有讓他在這裏等上一天的道理,簡單交流之後,尹新舟當機立斷決定收拾東西提前一天回雲鏡湖。當地居民雖然聽講道很意猶未盡,但也並未出言挽留——江之月說得很明白,等忙完了仙家事以後,她們還會再回來監督工坊的建設,日後若是出了成果,還要再擴大“產線”,造些仙物出來!
此時可不流行畫餅的說法,仙人一言,那自然是駟馬難追,若是運氣好,說不定幾代人都能端上這神仙飯的金飯碗!
而張飛鶴注視著人群,默默將一個集音的海螺收回了袖中。
——他確實聽了很久,而且都錄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