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孩子不知道大人們說話經常會進行藝術加工,三娘打心裏覺得字帖當真是賀學士送她的,接下來也不見天黏著她八叔要去大薦福寺了,全心全意投入到練字大業之中,準備等學有所成後再央著祖父帶自己去拜訪賀學士。
時人並不拘著女孩子讀書習字,甚至連騎馬彎弓也是能學的,三娘能自己找事幹王氏自然樂見其成。畢竟她平日裏要撫育這麽多孩子,還得幫著家裏操持諸多雜務,沒辦法隻顧著三娘一個。
最令王氏欣慰的是幾個兒女都在三娘帶動下變得頗為好學,連最不學無術的小叔子郭八都勤勤懇懇抄書(主要是不抄完沒法出門)。
為人父母的,不就想兒女個個都能有個好前程?郭曜很有兄長的樣子,讀書乏了便帶著弟弟妹妹們在中庭鍛煉拳腳。他們郭家男兒大多都是要上戰場的,這一點阿耶早就告訴過郭曜,所以郭曜很自覺地督促弟弟妹妹勤練武藝。
他們家裏已經有一個遊手好閑的人(郭八)了,不能再多了!
正在抄書的郭幼明打了個噴嚏,手一抖,把抄了大半的《論語》給劃花了。他如喪考妣地換了張紙,暗自嘀咕:也不知是哪個挨千刀的背地裏罵他!
轉眼來到九月初,郭幼明奇跡般把他阿耶安排的抄書任務完成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有了點羞恥心的緣故,他的字抄到最後居然整齊了不少。
可見習字這事兒沒旁的捷徑,就是得靜下心來認真苦練。
大半個月沒出門,可把郭幼明給憋壞了。他正要出去找自己的友人們玩耍,身後就添了個寸步不離跟著他跑的小尾巴,堅持不懈地提醒他“長齋月到啦”。
大唐佛教以正月、五月、九月為長齋月,地方上的寺廟都會在長齋月中舉辦各種活動吸引香客,長安這種大都會當然會更熱鬧,連前去佛寺吃齋食的人都會比平時多上不少。
三娘要做什麽事那可都是極有恒心的,等閑絕對不會放棄。
郭幼明看著這個侄女兒長大,對她執拗的性情再了解不過,知曉自己今兒肯定甩不掉這小跟屁蟲,隻能無奈地抱著她出門:“行吧,我帶你去大薦福寺玩耍總成了吧?”
王氏早前便聽三娘念叨了幾次,見郭幼明直接就要抱著三娘出門去,趕忙把人喊住讓他等等,給他安排了兩個小廝和兩個丫鬟跟著,又把郭曜這個當兄長的也給喊上。
別看郭曜才十一二歲,他身量已經趨近於尋常成年人,且遇事絕對比郭幼明要靠譜得多,有他看著妹妹王氏才能放心。
至於坐席、供品、巾子、小食、替換衣裳之類的雜物,王氏也早叫人備好了,保證叔侄三人不管走到哪都能舒舒服服有吃有喝。當然,其中大部分東西都是為三娘準備的。
郭幼明有些頭疼,他自己出門都是兩手空空的,有時候連個小廝都不帶,哪裏像小孩子出門這麽麻煩?等領著侄子侄女出了門,郭幼明才和三娘感慨起來:“阿晗可真是你阿娘的寶貝疙瘩。”
三娘得意地應道:“對,阿娘可喜歡我了!”
那理所當然且開開心心的小模樣兒看得郭幼明也怪稀罕的。
郭幼明侄子侄女都多,光是他二哥家就已經生七個了,更別提他上頭足足有七位兄長。不過感情這種事都是處出來的,三娘這小娃娃從小最愛黏著他問東問西,他倆的關係自然最親近。
這不,一路上看到新鮮東西,三娘又開啟“十萬個為什麽”模式,抓著她八叔的手問個沒完。
好在郭幼明不愛讀書不愛練武,唯獨愛遊街串巷,對街上這些東西再熟悉不過。對上小侄女得到解答後熠熠發亮的崇拜眼神,他更是洋洋灑灑地給她介紹起近在咫尺的長安東市。
比起魚龍混雜的長安西市,東市這邊要井然有序多了,主要負責滿足周圍那些達官貴人的日常需求。
長安建城時的規劃便是如棋局般規整,不僅坊市安排得十分對稱,東西兩市裏頭也是劃拉得整整齊齊的。
東市一共有八個門,除元宵節外俱都和各坊裏那樣晨鼓開、暮鼓鎖,宵禁製度執行得非常嚴格,門內劃分為二百二十行,每行商家數以百計,貴人們都得乘著馬車才能把它從頭逛到尾。
可見整個東市到底有多大。
三娘長這麽大還沒去逛過東市,光是聽她八叔介紹都感覺自己已經開始眼花繚亂。她忍不住嘟囔:“長安真大!”
就算在長安住好多年也逛不完整個長安城。
郭幼明聽著她的稚言稚語,忍不住揉著她腦袋問:“累不累?要不要我抱著你走?”
三娘認真回道:“我自己還能走,等累了我再跟你講。”
郭幼明知道自家侄女從不會和他客氣,便繼續給她介紹起沿途的事物來。
安仁坊離得不算特別遠,叔侄幾人慢騰騰地走,磨蹭了半個時辰也抵達了大薦福寺。
說起來大薦福寺本來修在開化坊,後來中宗皇帝在對麵的安仁坊修了個小雁塔,寺僧們便陸續搬遷到塔院那邊去,現在大薦福寺基本已經歸到安仁坊那邊了,大夥過來進香或者聽俗講也是直奔小雁塔所在之處。
三娘年紀到底還小,後半程基本全靠她八叔抱著走,這會兒終於抵達目的地,她便積極表示要下地自己入寺。
郭幼明依言把她放下,沒走幾步就撞見幾個自己的酒肉朋友。
見到郭幼明終於再度露臉,友人們都圍了上來慰問:“郭八,聽說你挨打了?傷好啦?”“郭八,聽說你被你阿耶禁足了?終於能出門啦?”
郭幼明:“……”
你們一個兩個就不能問點好的嗎?
等發現郭幼明還帶著兩個小的,恐怕不能和他們一塊玩兒,那群酒肉朋友跟他約好改日再聚後便揮揮手走人了。
三娘拉著郭幼明袖角,很是貼心地說道:“八叔你跟他們走也沒關係的,我和阿兄去聽俗講就好。回去的路我們也認得,你不用一直陪著我們。”
郭幼明倒是挺想跟友人們玩耍去,可三娘才這麽小,郭曜這個兄長年紀也沒多大,他哪裏敢扔下他們不管?他可不想回去後喜提挨家法跪祠堂抄祖訓一條龍。
開玩笑,他難道不要命了嗎?!
他阿耶在打兒子這件事上可從來不來虛的。
入了寺門,小雁塔很快映入眼簾。俗講還沒開始,人已經挺多了,三娘邁開小短腿地跑過去找位置,很快擠到了前排一處空位上。
旁人見她年紀小,身邊又隻跟著兩個少年郎,自然都好心地給她勻了點位置。
三娘不知是別人照顧她,隻覺自己運氣好,占了個聽得最清楚的好地方。
今兒秋日晴好,風高氣爽,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三娘坐定以後見俗講還沒開始,便拿出小食開始分吃,先給她八叔和大哥,再給跟著來的小丫鬟和小廝,一圈分下來剩下的便不多了。
三娘正要拿起一塊香香甜甜的糕點放進嘴裏,餘光卻掃見旁邊坐著個三十出頭的男子,此人眉目俊朗,身姿頎長,模樣瞧著有幾分寶相,他不像是來聽俗講的,倒像是來與友人談詩論道的。
三娘從小有個毛病,那就是喜歡長得好看的人。比如她幾個叔父之中就數八叔長得最好,所以她小時候便愛纏著八叔讓他陪自己玩。
她剛才隻顧著找位置和分小食,都沒仔細看旁邊的人長什麽樣,這會兒不經意地瞧見了對方的相貌,頓時整個人都精神了。
三娘立刻大方地給旁邊那人分享自己帶來的糯糯軟軟的桂花糕:“您要嚐嚐看嗎?不是很甜,一口下去滿滿的桂花味,特別好吃!”
郭幼明見三娘主動和旁邊的人搭話,心裏咯噔一跳。
他轉頭打量了那人幾眼,更不放心了:這人看起來雖然已經三十來歲,姿儀卻是一等一的好,想來是憑著那張臉把他酷愛以貌取人的小侄女吸引住了。
沒等郭幼明琢磨明白,三娘已經賣力地把自己的桂花糕推銷出去。畢竟誰拒絕得了她那雙烏亮烏亮的眼睛?
三娘向來是不怕生的,既然對方接了她的糕點,那就是願意和她交朋友了!
她積極地開始自我介紹,說自己在家中行三,大家都叫她“三娘”。
那人顯然鮮少接觸這麽活潑的小孩兒,拿著那塊桂花糕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他靜了一下才禮尚往來地報上姓名:“某姓王,字摩詰。”
三娘充分發揮不懂就問的優良品質,追問道:“摩詰?哪個摩?哪個詰?”
“《維摩詰經》的那個摩詰,那是一部很有名的佛經。”那人耐心解釋,“某單名一字維,便取摩詰二字為號。”
三娘聽後依然一知半解,不過既然有了解釋她也就不糾結了。
她很自來熟地跟這位摩詰居士交流起來:“我跟您講,我外祖父也姓王哦,他祖上是太原王氏的,說不準你們很久以前曾經是一家子。”
王維微訝。
他祖上確實是太原王氏,隻不過後來他們家已經遷到河東。
事實上他們太原王氏的後裔在長安遇到同族也不算稀奇,畢竟王氏本就是枝繁葉茂的太原望族,往上數幾代有那麽一點關係實在再正常不過。
此時大薦福寺的俗講馬上要開始了,有人在旁當、當、當地敲鑼提醒。
三娘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轉移過去,沒再和王維聊“幾百年前是一家”這一古老話題,隻眼巴巴地等著俗講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