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兩年後
日子就那麽過,隻是探春跑王晴那裏更加勤快了些,幾乎是風雨無阻地日日早上前去請安,這勁頭都影響到了迎春,她想了想,也時不時去邢夫人那裏坐坐,也不用多說什麽,就是去坐坐而已,沒想到得到的回報卻是很驚人,邢夫人居然主動幫她把偷盜她東西的乳娘給趕走了。
當時邢夫人就直接教訓她道:“你是家裏金尊玉貴的姑娘,這沒出門子的時候跟爺們兒也一樣金貴,你身邊的丫頭婆子們你都要學著如何管理她們,日後出門了,便能協助你夫君管理家業,同時管理自己的嫁妝也是一門學問。”
迎春不會想到說邢夫人既然那麽能怎麽如今在府裏是那麽個尷尬情形,她終於開始把目光投向賈母院子之外。作為一個還算聰明的姑娘,此前她隻是因為自己的嚐試多番失敗,這才有些自暴自棄。
但沒想到被探春逼出來的無意之舉竟然能徹底改變她的命運!
惜春看上頭兩個姐姐都有了動作,她自己雖然模模糊糊聽到一些東府不好的傳聞,但對尤氏終究還是恨鐵不成鋼多一點。
因此日常也經常派人回去問候尤氏。於是她跟尤氏這姑嫂倆倒是出處了不少情分。
至於黛玉,她每日都要去賈母跟前問安的,有時候早上去有時候晚上去。
因此撞見邢夫人跟王晴的幾率也不低,看了賈家姐妹們的遭遇,她還是更加喜歡王晴一點。
畢竟王晴首先對她表示了歡迎,而且王晴的行事作風也比邢夫人要好上一點。
至於賈寶玉,他的先生賈母說是已經留意兩年了,其實私底下如何大家都知道她在敷衍。
不過,賈寶玉被賈政時不時提溜過去跟清客們混,倒是真混出了一點名堂,有兩位清客都明示暗示地想讓賈政好生給賈寶玉找個正經先生,別浪費了賈寶玉的天資。
可是賈寶玉自己對四書五經科舉仕途不是非常熱衷。如今也隻是不像以前那樣隨時宣之於口得罪天下讀書人罷了,內心裏對這一切的抵觸也稍微減少了一點,其餘的還是一樣。
因此賈母遲遲找不到好的先生,對他來說倒不算壞事。
王晴想著書中賈寶玉去了家學讀書,還認識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鍾,王晴看東府秦可卿都還沒進府,因此也不著急。
說到秦可卿啊,王晴又想起了宮裏的元春,書中元春經常打發太監出宮來賈家討要銀錢,王晴來了兩年了,倒是沒遇上過,元春隻是偶爾傳信出來說一說自己的境況,讓家裏人不要擔心,錢倒是沒要過。
王晴心想,估計是進宮那會兒帶的錢還沒有用完吧。其實一個女官若是正常交際,根本花費不了多少銀錢,甚至大部分時候王晴都覺得元春可能是在日常用度上花了些錢。
畢竟一個公侯之家出身的女官。若是在奪嫡的時候還在宮裏大手筆撒錢,是個腦子正常的主子都不敢去招惹,畢竟這樣的人看起來沒什麽腦子。
而想要在後宮甚至前朝做事,可以不聰明,但絕對不能愚蠢。
元春初入宮的時候對宮裏的情形估量不足,以為宮女太監們就跟自己家裏的仆婦們沒太大的區別。因此手鬆得很,背後沒少招人說嘴,還是抱琴偶然一次被迫聽了牆角,這才知道原來那些人拿了錢除了在日常飲食上對她們照顧了些,其餘時候都將她們看作了大傻子,甚至直言元春那樣的頭腦若不是有家世護著,說不定剛進宮那會兒就被哪宮主位推出去做了炮灰。
抱琴聽了那些話氣憤的不行,當然她自己也知道分寸,隻是回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跟元春一說,元春又不是傻子,當下就明白了為何她原本該去甄貴妃膝下的兩位皇子跟前,如今卻到了皇後宮裏被晾著。
於是元春及時安分了下來,隻是在日常飲食上撒些錢出去,倒是讓皇後對她沒那麽戒備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外頭的賈家一直沒什麽動作,看起來不像是要摻和到奪嫡的事情當中來。
皇後自己無兒無女,唯一能算得上兒子的也就隻有肅王一個養子,而肅王在百官當中的風評算不上正麵。
因此皇後早就決定穩坐釣魚台。反正甄貴妃背後隻要還有甄家在,她那一係就不可能成功上位。
而外頭的王子騰,花了兩年的時間來驗證王晴當日所說,如今已經確定要投向肅王了。
於是王子騰親自讓史夫人出麵約了王晴在城外的潭柘寺見麵。
王晴這兩年小日子飛起,不僅填補了莊園裏所有的空地,兩門功法還都漸入佳境。
如今若不是她不想外表改變得太多,特意留下了眼角的魚尾紋。實際上內裏她已經把王夫人四十多歲的身體逆齡到了二十歲呢。
而且王夫人的嫁妝她也經營得不錯,鋪子田莊每年能給她帶來至少五萬兩銀子的淨收入,還不算田地裏每年送到二房的各式產出呢。
王晴小日子過得好,史夫人又主動湊了上來,她也就不介意帶著史夫人一起發點小財。
如今史夫人對王晴可是親熱得很,甚至連王熙鸞她都時不時送到賈府特意跟王晴走動走動,就是希望王熙鸞也能從王晴身上學到一星半點的本事。
王晴出門還是要給賈母和賈政都知會一聲。因為要用馬車,所以還要知會王熙鳳跟賈璉。
隻是這一次出門由史夫人陪著。所以家丁就不用帶那麽多,選四個身強體壯的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若是換了別的時候,賈璉就要親自安排家丁跟著,當做是安保了。
王晴這邊到處知會很快就引起了賈寶玉的注意,他如今也將滿十歲了,不算小孩子。
因此聽說王晴要出門,便立刻到賈母跟前,撲倒在她懷裏扭糖一般懇求賈母讓他跟王晴一起出門。
原本賈母是不願意賈寶玉跟王晴一起出門的。可她根本架不住賈寶玉的哀求,還沒一盞茶的功夫呢,就妥協了。
於是臨出門的時候,王晴就收到了一隻拖油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