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搶糧
王家村就像肥肉
金寶把木槿迎進去,一邊不好意思地把米接過去:“五姑,你提這個幹啥?”
金寶輩分低,按族裏排行得管木槿叫堂姑。
她提的小米估計得四五十斤,混著雜糧夠他們一家吃上小一個月。
這時候的茶葉是上層的專屬,農戶人家一般用井水招待人。
木槿對金寶說:“我拿這個給你媳婦熬點小米粥補補身子,吉祥如意兩個孩子還小,隻能多麻煩你們了。”
“翠花在菜地裏,回來我一定跟她說,好好給她補補。”
……
家家戶戶都把新收的糧食晾在自家院子裏,要是院子不夠大,就在門前屋後晾曬。
十裏八鄉就他們王家村收的糧食多,大夥都知道他們有糧,所以王家村每戶人家都小心翼翼,生怕有外鄉人過來搶糧食。
亂世糧食就是命。
木槿是大半夜聽到響聲的,呼救聲、腳步聲、打鬥聲混作一團。
家裏就木槿跟兩個孩子在,從來沒有經曆過這等陣仗的木槿抱著吉祥如意直發抖。
她從空間裏拿出一把鋒利的水果刀,抱著兩個孩子,止不住顫抖。
家裏就她一個成年人,要是對方真闖進來,隻要能夠保命,她不介意把糧食交出去。
可萬一對方得了錢財還想殺人滅口,她就跟他們拚命。
木槿躲在角落裏,簡直度日如年。
外麵的動靜不僅沒有停止,反而越鬧越大。
有拍打門板的聲音從院門口傳來,木槿警醒起來做好了跟對方搏命的準備。
“姐,快開門!”崇武喊得嗓子都啞了。
木槿聽到是王崇武的聲音,一手抱著一個孩子跑過去。
原來晚上有外鄉人混進村裏搶糧來了,對方出動十幾個壯漢過來,村口那戶人家第一個遭災,他家小兒機靈,偷偷跑出去搬救兵。
得到消息,村裏的漢子們一個個拿出鋤頭鐵鍁或者閘刀往村口衝。
既然有外鄉人過來搶糧,那麽一定清楚他們王家村的情況,家家都剛收完糧食,隻要有一家遭災,後麵其他人家肯定無法避免被搶的命運。
唇亡齒寒的道理每個人都懂得。
怕木槿孤兒寡母有個不測,王寶山帶著王崇文往村口去時,吩咐王崇武把木槿跟孩子接到家裏來,好歹有個照應。
回到王家,木槿原本懸著的心才落地。
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木槿以前最多從電視新聞上看到大規模的持械鬥毆,此時此刻才意識到自己距離死亡到底有多近。
“沒事沒事,咱們村人多勢眾,他們打不到咱家來的……”王李氏安慰道。
木槿明顯嚇著了,抱著王李氏不肯撒手。
王李氏準備等村頭的事結束就給木槿叫叫魂。
至於王崇武,把木槿接回家後就扛上一把鋤頭往村頭去。
等木槿緩過來,外麵的打鬥聲、斥罵聲也漸漸變小直至恢複平靜。
王李氏一邊輕拍木槿的背以示安撫,一邊焦急地望著大門的方向。
王家村人多,可是萬一外麵那群人手裏有刀劍怎麽辦呐?
就在木槿和王李氏擔心不已的時候,王寶山帶些兩個兒子家來了。
王李氏默念一聲:“謝天謝地,菩薩保佑。”
此時,周氏驚呼一聲:“大郎,你的頭!”
這時才注意到,王崇文的額頭破了一塊。
王崇文擺擺手說:“沒事,就是磕破皮而已。”
打鬥時對方拿鐵鍬往他頭上招呼,幸虧王崇文躲得快才沒有傷到要害,傷口不大,現在已經結痂了。
王李氏細細看過,見隻是破了一個小口才放心。
她們這才從王寶山口裏了解到事情原委。
村口劉福貴家這兩天新收了糧食,他家裏人多院子小,五畝地的糧食壓根曬不開,就把糧食曬在院子門外,卻不想給外村人盯上了。
同縣的柳橋村因為沒水灌溉加上村裏地本來就少,不像王家村這般富裕,已經落到吃不了飯的境地,就幹脆想著放手一搏。
村裏糾結十幾個漢子來王家村搶糧,他們在王家村盯梢好幾天,才決定對劉福貴家下手。
劉福貴家糧食收的不少,加上又在村口,他們搶糧不至於驚動太多人,撤退相對方便。
第6節
這夥人平時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山窮水盡才幹出搶劫這種事,隻想要糧食,能不傷人就不傷人,因此讓劉福貴才七歲的孫子有溜走搬救兵的機會。
村裏男人得信之後都往劉福貴家那頭趕,那群外鄉人終究寡不敵眾被扭送到官府。
除了王崇文外,村裏還有幾個年輕人受傷,不過都沒有傷到要害。
隻有劉福貴的長子,護衛家裏人時,被歹徒打傷腿,看著得將養幾個月才能恢複。
比起糧食被搶家裏人餓死或者被歹徒打死的結果,現在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劉福貴家保住了糧食,除長子受傷比較重之外,其他人都隻有輕傷,對此,劉福貴慶幸不已。
王崇文心思縝密,擔憂道:“雖然把那群賊人送到官府,但我估計他們最多在裏頭蹲幾天就會被放出來。”
這群人平時都是良民,餓到不行才來王家村,要是真把他們關押了,估計整個柳橋村都得去官府鬧。
官府忙著剿匪,哪有功夫陪他們耗,再加上收押之後還得官府出糧食給他們吃,現在鬧糧荒,這麽多張嘴哪裏養得起,所以最後大概率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事也給了王家村村民們提了醒,從今天往後,他們家家戶戶都得加倍警醒,止不住有哪些餓急眼的人過來搶糧。
仁義道德甚至律法都得在吃飯問題上讓步。
雖然最後沒有太大傷亡,劉福貴家的糧食也保住了,可是每個人心裏都十分沉重,充滿對未來的擔憂。
周圍村子個個缺糧,王家村就像狼群裏的一塊肥肉,不知什麽時候就會有人想要咬上一口。
柳橋村是第一個來搶糧的村子,但絕不是最後一個。
今夜注定是個不眠夜,整個王家村沒幾個人能睡得著。
天亮之後,那群扭送賊人報官的村民也回來了,官府把柳橋村的賊人一一收押,不過聽衙役說前幾天城裏幾個大戶人家同樣發生過搶糧事件。
年初的時候,形勢尚且不如現在嚴峻,富戶們餘糧多。就有一些大戶人家在城裏布施,去領粥的人越來越多,那些大戶人家漸漸支撐不住後便停下施粥事宜。
本來沒有餘糧的人家能領到粥不至於餓死,現在粥也沒有,他們就起了搶糧的心思。
城裏三個大戶人家接連被搶,有兩戶養的家丁多,手裏還有大刀,損害並不嚴重,隻有一家家丁少的眼睜睜看著家裏的糧庫被搶空,聽說還死去幾個人。
因為糧食起的爭鬥越來越多,官府忙著剿匪騰不出手,處理時一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非鬧出人命官府才肯出手。
村裏旁的人家頂多因為此次搶糧事件心有餘悸,而劉福貴一家簡直如同驚弓之鳥一般,夜裏一閉眼就是賊人來搶糧食的畫麵。
他們家在村頭獨一戶,離得最近的鄰居家也有二三十米,最容易遭到賊人惦記。
劉福貴的婆娘哭著罵劉福貴:“都怪你,非說這處風水好,獨門獨戶的連個照應的鄰居都沒有!”
劉福貴信風水,他們家建房那會兒,特地請了老神仙(道士)來看。
老神仙說村口這塊地旺家,在此處建新房必然人丁興旺,劉福貴一聽立馬拍板定下來。
不帶聽家裏人半句勸的。
現在他們一家在村頭簡直就是個活靶子,整日擔心再有人過來搶糧。
劉福貴思來想去,防不住什麽時候有賊人進村,到時候他們家就不一定如現在這般好運,他讓婆娘拿出前幾天醃的野雞來,提著往村長家去。
村長家是王家村唯一一戶擁有百畝良田的人家,就算收成不好,家裏仍舊能頓頓吃大饅頭。
可是肉卻沒得吃。
他們要想吃肉,要麽去林子裏打野味,要麽去縣城割肉。
現在外頭那麽亂,他們就算手有餘錢也沒有膽子大搖大擺割肉去。
村長一家已經好久沒有聞到肉味了。
劉福貴的醃肉簡直送到他的心坎去了。
劉福貴把他的擔憂跟村長說起。
王寶興捋著胡子,他是個有見識的人,不然不可能守住這麽大的家業,在劉福貴家剛遭賊那會兒他就想到了這一層。
村裏有糧,肯定會招來外頭的覬覦。
而且村裏屬他家存糧最多,到時候真有事,他家肯定逃不過去。
思前想後有了些主意,就是不知道村裏人願不願意。
現在劉福貴又過來找他,他正好借這個關頭跟村裏人把話說了。
就在劉福貴急得不行時,王寶興終於開口:“等吃完晌午飯我讓小二子把村裏人都叫過來說說,不行咱們就在村頭圍上柵欄,各家各戶再出一個人,不管白天還是夜裏,輪著巡邏。到時候有個事,咱們也能提前應付。”
小二子是他的小兒子王崇運。
“哎,這主意好。”劉福貴驚喜地說。
他先前過來王寶興家時,想的是夜間村裏有人來村頭村尾守著就行。
王寶興卻說了這麽詳細的計劃,繞是劉福貴想破腦子都想不出的。
一邊心裏歎服,村長不愧是讀過書的,想的就是比他們這群泥腿子周到。
王寶興行動很快,每家叫過一個人去把決定說給大夥聽。
大家都懂唇亡齒寒的道理,一家一戶的話,很難抵抗外麵對他們糧食虎視眈眈的人,隻有全村合力才可以守住糧食。
作者有話說:
安利新文《商戶子的科舉之路》
簡介:
李維章穿越成古代商戶之子
家裏什麽都缺,唯獨不缺銀子
他還未來得及享受一把奢侈生活,就被父親揪著耳朵進學堂走上科舉之路
作為全家的希望,李維章隻好捧起書本,從此開始自己的傳奇人生
……
從地位低下的商戶之子到打馬遊街的狀元郎,再到廟堂之上的首輔
這條路,李維章走了二十年
他的出現亦改變了一個岌岌可危的王朝,讓古老的帝.國重新煥發生機
本文又名《商戶子的青雲路》
ps文章男主視角,有女主,感情戲1v1
歡迎大家先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