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王元元對儀和郡主的支持讓郡馬及其家人不敢再像以往那樣肆無忌憚的對待儀和郡主。

景王妃終於也能睡一個安穩覺了。

東太後為了投桃報李也讓人給王元元送了一個護膝, 說這個是她親手做的。

東太後的示好讓王元元大大的鬆了口氣。

太子雖然去了,可東太後到底在皇宮中經營多年。

內宮雖然很是平靜,可前朝卻沒有那麽平靜。

開年之後, 楚晉兩國的邊境就沒有那麽安穩了。

楚國的山匪攻擊了晉國邊境小城的城民。

恒王知道什麽山匪都是假的。

楚國人這是看他剛剛繼位,覺得他現在的精力應該在安撫臣民上麵, 暫時顧不上別的事情, 所以就以此事來試探他。

若是他派人回擊了,那他們可能還會收斂一些。

若是他對此事置之不理, 那麽楚國後期可能會越來越過分。

晉國君在位的後幾年,不僅打敗了楚國的進攻, 還成功的使晉國成為當世第一大國。

恒王覺得自己怎麽也不可能比晉國君做的差。

他一聲令下, 駐紮在邊陲附近的士兵開始依令剿匪。

與此同時, 他派使臣去楚國,向楚國君問責,說他不該放任楚國百姓攻擊晉國百姓。

楚國的地位一直很高,也就這幾年才被晉國超越。

不止楚國君, 就連楚國的朝臣們在提起晉國時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

看到晉國的使臣擺出一副在他們看來是小人得誌的模樣,楚國的朝臣徹底忍不住了。

他們說晉國人未經允許向楚國發兵。

其實對於這個時候的楚國來說,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隱忍。

因為他們的實力已經大大的不如晉國了。

可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楚國君臣又哪裏能顧得上這些了。

朝臣裏或許有一些明白人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冷靜, 不要和楚國硬碰硬。

可他們的聲音實在是太小了。

這一日,楚國君還是直接向晉國和齊國宣戰了。

是的,他是同時向晉國和齊國宣戰的,因為他想要把齊國也拉進這潭渾水中。

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 恒王怎麽都想不到,這個時候竟然還有朝臣在關注著阿亨的婚事。

恒王不想在這個時候為阿亨定下婚事, 因為說實在話, 他雖然讓人看了幾家的姑娘, 可對於究竟要把哪家姑娘許給阿亨,他的心裏也還沒有拿定主意。

為了不讓大家把目光都放在阿亨身上,也為了讓此事能夠降一降溫,當然更重要的是想借此鍛煉一下阿亨。

恒王讓阿亨去前線作戰去了。

他以前經常帶著阿亨上戰場。

王元元雖然有些舍不得他,可她想到阿亨身為恒王的兒子壓根就逃不過這樣的事情。

所以縱然不舍,她也沒說什麽,隻讓人幫阿亨準備隨行的衣物。

可讓恒王和王元元沒想到的是,晉國君十分反對阿亨去戰場。

初聽到晉國君反對這件事情時,王元元和恒王還有些意外。

可兩人稍微一想,就明白為什麽晉國君之前對阿亨上戰場沒有意見,現在卻那麽反對了。

因為那時的晉國君日理萬機,在孫子裏麵,他隻對皇長孫稍微多關注了一些。

他那時聽到恒王帶阿亨上戰場自然沒有什麽意見。

可今時不同往日。

現在的阿亨是國君的嫡長子,也是晉國的下一任繼承人。

不要說晉國君了,就連東西太後都對阿亨十分的重視。

在這樣的情況下,阿亨上戰場這件事比恒王預想中阻力要深一些。

晉國君直接讓人把恒王叫了過去,跟他說,阿亨乃是他的嫡長子,絕不能在這個時候上戰場。

東西兩位太後也派人去找王元元,讓她勸一勸恒王。

恒王覺得十分的頭大。

到最後還是阿亨自己去跟晉國君說,他一路都有親衛保護,並且他也不會親自上陣打仗。

晉國君看著他火熱的眸子,不知怎麽地就想到了文弱的太子。

他歎息著答應了阿亨的要求。

阿亨雖然離開了國都,可信件卻是三天兩頭送過來的。

這些信件倒也緩解了王元元她們對阿亨的思念之情。

不過再接下來王元元就顧不得思念阿亨了。

因為她要準備孩子出生後所需要的一係列東西,還要親自看一看內務府給孩子的乳母。

這一年夏天,王元元為恒王產下了他們的第五子。

她生下這個孩子的第三日,前方傳來捷報。

晉國的軍隊擊退了楚國的軍隊。

楚國君再度遣派使者求和。

可這一次,恒王卻不打算接受楚國君的求和請求。

他繼續出兵攻打楚國。

而楚國人似乎也明白晉國這位新任的國君想要將他們一網打盡。

他們開始奮起反擊。

前線的戰事再度膠著了起來。

而齊國那邊,或許是擔心晉國打敗楚國後會來進攻齊國。

他竟然一改之前的態度和楚國聯起手來攻打晉國。

齊國的轉變讓康王妃在國都的處境變的艱難了起來。

有一些朝臣竟然讓恒王把康王妃送回齊國。

這樣怎麽可以?

康王妃雖然是齊國君的女兒,卻也是晉國君的兒媳,除非她自己要求要離開晉國,否則任何人都不能逼她離開。

為了保護康王妃,王元元讓人把康王妃送到了京郊別院居住,以避災禍。

康王妃離開後,那些要求把康王妃送走的聲音少了許多。

“你做的對。”恒王對王元元道:“雖然齊國和晉國之間起了嫌隙,可戰場上的事情是我們男人的事情,這件事情確實不應該牽扯到康王妃。”

恒王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他覺得男人之間的事情就不應該牽扯到女人。

那些朝臣們的要求在他看來既無聊,又小心眼。

但晉國君還是擔心康王妃以及她身邊的人會向齊國傳送一些消息。

因此,在康王妃離開國都的第三天,晉國君的人接替了王元元的人。

她們名義上是照顧康王妃,但實際上卻是在監視她。

王元元其實並不是認為康王妃會背棄晉國。

因為前些日子,她們得到消息,齊皇後去世了。

康王妃是齊皇後的獨女,除了康王妃外再無其他的孩子了。

而齊國現任的儲君又是齊貴妃的孩子。

齊貴妃和齊皇後是老對頭,連帶著她們的孩子關係也很不好。

齊皇後去後,康王妃在齊國真的再也沒有什麽牽掛了。

對於現在的康王妃來說,和容郡主才是她最重要的人。

在齊晉兩國之間的戰爭中,若是齊國勝了,那麽和容郡主將會成為亡國的郡主。

齊國君可能會顧惜著一些祖孫情誼關照一下和容郡主,但下一任齊國君可不會這樣做。

晉國若是勝了的話,和容郡主則仍舊會是晉國尊貴的郡主。

這一筆賬,康王妃比她更會算。

所以,在齊國君讓人轉而攻打晉國的時候,康王妃就主動跟她說讓她從身邊派幾個人來照顧她。

康王妃說的是照顧,但她們都明白康王妃是想以這種方式讓晉國的人放心。

其實這些話,王元元已經跟東太後說過了。

東太後應該也跟晉國君說過了。

但晉國君還是不放心康王妃。

不過,王元元可以理解晉國君的不放心,因為這一場戰事事關重大容不得一點閃失。

所以她隻是讓人告訴康王妃讓她除了身邊照顧她的人之外,不要再和其他的人說話了,餘下的那些多餘的話,她也沒有再說了。

齊楚晉三國之間的戰事異常的激烈。

三個國家的國君都知道這次的戰爭會決定三國之間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晉國這邊尚且還有些餘力,王元元聽說,楚國和齊國現在已經十室九空了,所有適齡的男子都被拉到了戰場上。

這也從側麵印證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晉國很有可能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顯然,楚國和齊國的一部分人也是這麽想的。

到了最後,晉國的軍隊甚至還未走到楚國或者齊國的城牆下,守城的楚國和齊國將領已經讓士兵開城門投降了。

在王元元的第五子阿茂兩歲的時候,楚國君和齊國君終於向恒王認輸投降了。

捷報傳到國都後,朝野上下一片歡聲喜悅之情。

恒王決定大辦阿茂的生辰宴。

王元元原本覺得這樣有些張狂,有些不同意,可恒王給出的理由讓她無法反駁。

“這兩年大家都過的太緊張了,也該讓大家送快一下了。”

楚國君和齊國君雖然投降了,可接下來還有許多事情要收尾。

比如說,押送楚國君和齊國君的隊伍要如何進國都。

比如說,要給楚國君和齊國君怎樣的封號?

比如說那些將士們要如何論功行賞等等。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楚國君和齊國君投降後不久,唐國君就派使者遞來了成臣的國書。

這也就意味著,恒王成為了百年以來第一位統一了各國的君王。

晉國的朝臣和百姓們自然是歡欣雀躍。

已經有朝臣上折子,請求恒王另立國號,改國都為京城了。

恒王竟然真的成為了統一中原各國的開國帝王。

王元元隻覺得不可置信。

可事實就是這樣。

恒王他真的做成了百年來都沒有國君做成的事情。

當然他的成功離不開前幾任特別是晉國君的鋪墊。

可偏偏他上位沒多久就做成了這樣的事情。

難道老三才是天命所歸嗎?

晉國君站在窗前,看著窗外的景色忍不住歎了口氣。

他果真是老了,如果現在還是由他來擔任國君的話,他估計會因為各種顧慮答應楚國君的議和請求。

隻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沒有接下來的事情了。

所以也合該他們晉國在老三的手上發揚光大。

恒王原本因為各種原因在國君的位置上坐的不是很穩。

可在巨大的功績麵前,那些爭議壓根就不值一提。

不提朝野間那些朝臣們是如何上折子歌頌恒王的功績,就連民間的那些百姓們都以民謠來表示對恒王的尊敬。

一時之間,恒王的威望達到了最頂峰。

楚國君和齊國君帶著家人們入國都後,內務府就開始準備恒王的封帝儀式。

恒王稱帝後,便封自己的父親晉國君為太上皇。

此外,他還調整了東西太後,王元元和女兒們的封號。

接連不斷的盛典讓整個國都比過年還要熱鬧。

等到所有的儀式全部結束,皇城內的主子們全都累的不行。

王元元連歇了幾天才算是稍微緩過來一些。

此時也已到了春日,真是春光無限好的時候。

阿亨的婚事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而這一回,恒王和王元元都不像以往那樣借口拖延了,因為阿亨也確實到年齡了。

“娘娘,大皇子說中午會回來陪您用膳。”春紅走進殿內,笑眯眯的對王元元道。

“那你讓膳房準備些阿亨喜歡吃的東西,他喜歡吃羊肉湯,讓膳房中午燉一鍋吧。”王元元對春紅吩咐道。

春紅連忙應了。

阿亨早就猜到自家母後叫自己過來是跟自己說成婚的事情,但他沒想到自家母後竟然會問自己有沒有喜歡的女孩。

他哪裏有喜歡的女孩?

阿亨自然是連連否認。

阿亨明白自家母妃的意思。

她是希望自己和未來的皇子妃能像她和父皇那樣恩愛。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母妃這樣心性簡單,對父皇又很真誠的。

至少他所知道的那些官家姑娘們都各有各的心思。

無論王元元怎麽問,阿亨都說自己沒有喜歡的姑娘。

到最後,王元元無奈,隻能任由恒王為阿亨挑選王妃了。

恒王為阿亨選了首輔林老大人的孫女為皇子妃。

林老大人出身世家,為人處事也頗為圓滑,在朝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力的。

這門婚事一定下來,朝堂的朝臣們基本上都明白恒王的心意了。

他就算現在不立大皇子為太子,之後也還是會立他為太子的。

朝臣們的心思也都安定了下來,不再想著借助儲君之位投機取巧。

因為恒王的幾個兒子都是一母所生,而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個十分的喜愛讀書,立誌要編纂書典,另一個呢十分的喜歡吃喝玩樂,每日裏就是和朝臣家的孩子們一起出去打獵尋歡。

這兩個皇子,無論哪一個都比不上大皇子。

他們就算想扶持他們也扶持不起來。

阿亨的婚禮舉辦的十分的隆重。

大皇子妃甫一進宮就成為了宮廷裏的新寵。

東西太後接二連三的賞賜她東西。

各宮的太妃也都紛紛向她示好。

王元元也很滿意這個兒媳,覺得她做事很是大氣,為人處事也頗為周到。

大皇子妃進宮的第一年就懷上了孩子,這也就意味著王元元要有孫子了。

起初,王元元聽到這個消息時還有些不敢置信。

她覺得自己明明還很年輕呀,怎麽就已經要做祖母了呢?

在她的印象裏隻有五十多歲的人才會做祖母呀。

但無論怎樣,能夠給皇室添丁總會是一件好事。

太上皇前段時間身體狀況十分的不好,據說連飯都吃不下去了。

聽了這個消息之後,居然能坐起來吃些東西了。

可好景不長,太上皇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縱然這幾年有太醫精心為他調養,他也沒有多少日子好活的了。

到了現在唯一能支撐他活著的力量就是能看一眼阿亨的孩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皇子妃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因為她擔心自己生個女兒,會讓太上皇感到失望。

不過她到底是教養良好的貴女,就算有些擔憂,在外的時候,她還是能勉強保持鎮定的。

或許上天聽到了太上皇的心願,大皇子妃如願以償的生下了阿亨的嫡長子,也是恒王的嫡長孫。

這個孩子的到來讓太上皇老懷欣慰。

在孩子滿月之後,他毫無遺憾的閉上了眼睛。

太上皇的離開對東太後打擊很大。

太上皇雖然一直寵愛貴妃,可該給東太後的尊重,他還是會給的。

這也是東太後這麽些年日子一直過的很順意的原因。

可眼下,他卻永遠的離開了她。

東太後的精神氣兒像是被抽沒了似的。

她這麽一生病,王元元自然是要過去她那裏伺疾的。

可王元元畢竟不是東太後的親兒媳。

東太後還想與王元元結一個善緣,這樣一來,日後景王妃和孩子們也有個人照顧。

她就不許王元元過來伺候她,隻讓景王妃在身邊伺候。

王元元耐她不得,卻又真的不能隻讓景王妃一個人照顧東太後。

畢竟東太後是恒王名義上的嫡母。

到最後,還是康王妃提出要她們幾個兒媳各自排班,共同照顧東太後。

這樣一來,王元元就不用每日待在東太後的寢宮裏了。

恒王的後宮一派祥和,但前朝卻因為一些事情起了些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