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報紙

有了鄭昭那個大嘴巴的宣傳,李承乾的詩才了得算是傳出去了,如今長安城內,誰不會說一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吟上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還有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什麽的,就沒資格說是讀書人。李承乾已經是文壇的冉冉升起的一顆閃亮的新星,被一大堆人崇拜佩服,引為偶像。

鄭昭很得意。他居然和太子殿下稱兄道弟,而且太子殿下兩次賦詩,他均在現場,親眼見證了太子殿下的才思敏捷,英明不凡。

孔穎達和顏師古也很得意。太子的學問都是這兩個人教的,居然教出了一個大才子出來,如何讓他們不得意。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同樣很得意,出名的是誰啊!是他們兩個人的兒子,融合了他們兩個人的優秀基因(當然,他們不知道什麽叫基因。),這才這麽優秀,說明自己也是很優秀的嘛!

李泰很不爽,他一直自詡為才子,在士林中頗有聲望,如今,卻讓一個從小背書都不算出彩的李承乾超了過去。最重要的是,他一直以來依靠的就是一幫子文人,如今,這點優勢都讓李承乾壓下去了,他還怎麽去爭那個位子!

李承乾也很不爽,他的不爽來源於幾個弟妹。他的名頭傳進了宮後,首先是長樂,說她都要出嫁了,做哥哥的都沒有寫首詩給她,實在是太不夠意思了。李承乾想想也是,當下就半開玩笑的亂湊了一首:“吾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無人識。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把個長樂興奮得滿臉通紅,登登登跑回去顯擺了,然後豫章、李治、還有兕子都跑了過來,要求這個詩人哥哥一定也要給自己來上一首才算完。這簡直是要人命的事,豫章還好,已經是豆蔻年華,說上一首:“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裏長安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也就罷了,可是,那兩個小屁孩,說他們是頑童,他們不依,簡直是要纏死人,隻好隨便胡說幾句,哄得他們開開心心的走人。然後,麻煩又來了!這幾位小祖宗出去一鼓吹,跑來求詩的人就多了起來,李承乾不勝其煩之下,主動跑到李世民那裏,抱來了一大堆奏章,別人一說求詩,不好意思,太子在處理國家大事,你改日吧!

而第一份出版行業的法令《書籍報刊出版條例》在李承乾的主持下正式發布了,一直沿用,使得後世也少了許多文字獄之事,也算是為後人做得好事。而與此同時,第一份報紙《長安時代》也問世了,李世民親自題寫的報名。這年頭,能寫在報紙上的事情實在沒多少,尤其這份報紙的定性便是長安發生的事,包括朝堂政令,時事討論什麽的,也就五天一期,定價也不高,十文錢一份,發行量也不算大,主要麵對的是長安的士子官員。

但是,很快,一份堪稱重量級的報紙出現了,名叫《關中雜事》,這裏麵登的東西就多了去了,什麽時事新聞,學術報道,詩詞歌賦,乃至青樓豔史,小道消息,照登不誤,很快創下了銷售奇跡。這《關中雜事》旬日一刊,每次有十頁左右,價錢也廉價,長安的街頭,時常見到有少年拿著報紙叫賣,路上行人經過,很多都會買上一份的,每期能賣上上萬份,這利潤就很可觀了。

有了這個鼓舞人心的榜樣在前,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報紙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五花八門,亂七八糟,什麽都登。連國子監都出了一份旬刊,名叫《古風》,專門研究學術問題,把那個標點符號也隆重推出,並宣布,是太子殿下所發明,一時之間,發現便利之處的文人士子對李承乾的好感蹭蹭蹭直往上冒,佩服之情溢於言表。

而全國各地的書院也開始推出了各自的學刊,對各自的學術研究、教育方針理念進行交流。大唐士林如今可以說是轟轟烈烈,好戲連台,長安城的學子甚至開始在報紙上對考題進行了進一步的猜測分析研究,據說頗有成果。

然而,隨著報紙雜誌的風行,廉價的紙和油墨成為了緊俏貨。可惜,這個技術一直被李承乾手下的研究作坊壟斷著,為了促進文化交流與發展,李承乾終於決定,拍賣一部分技術,與幾個出得起錢的大商家合作組成商會,很幹脆的壟斷了這個行業,統一價格,禁絕惡意競爭,有錢一起賺,當然,大頭是李承乾的。官商勾結向來是發財致富的好路子,由李承乾這位大唐第二號人物作後台,李承乾名下的產業那叫一個財源滾滾,簡直就是勢不可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