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逢亂世
晉穆帝永和五年秋,殘陽如血。
昔日三國名城下邳之南,淮水北岸,烏鴉搖晃著肥胖的身軀在枝頭心滿意足地鴰叫,貪婪的禿鷲沒有吃飽的時候,挺著凸起的肚子在遍地屍骸間,舞動著那不祥的長喙。
該怎麽描述眼前的情景?
如果畢加索在這裏,他會再做出一幅油畫《格爾尼卡》,來描述這難以言表的淒慘與殘暴。但《格爾尼卡》所描繪的德軍轟炸後的慘象,遠遠不足訴說麵前場景的百分之一。
或許德拉克羅瓦的《希奧島的屠殺》還能略略表現眼前這人間地獄的悲駭,但那場屠殺遠不及這片荒野體現出的血腥、恐怖以及絕望。
荒野上,一根根皮包骨頭的枯臂直立地伸向天空,似乎它的主人臨死尚在責問蒼天——可惜蒼天不語。
遍地屍骸像是一張奇形怪狀的地毯,嚴嚴實實遮蔽了大地,遮蔽了整個世界。屍骸身下的泥土已變成厚厚的褐色——那是血,那是幹枯的鮮血。
蒼天不語,唯有無數的昏鴉、黑鷲圍攏在幹枯手臂組成的森林中,它們放肆地啄食著手臂上僅餘的肌肉。不久,這支手臂就會跟無數同伴一樣,變成一根枯骨。
江水滔滔,逝而不分晝夜,順流而下的江水上飄滿了浮屍——他們都身著漢家衣冠,無論男女,毫無例外地帶著滿臉輕鬆、帶著一副解脫的微笑。他們個個把冠帽係得一絲不苟,即使投江而死,他們的衣帶也平整如新,仿佛他們不是在赴死,而是參加一場盛宴。
屍骸的縫隙裏,零零落落地散坐著幾個神情麻木的幸存者,他們個個恍若行屍走肉,呆滯的目光空洞地望著前方,對周圍烏鴉禿鷲的啄食視而不見。偶爾,也有些大膽的烏鴉甚至跳到了他們身上,啄食他們的臉頰上的皮肉,但他們渾然不察。
忽然間,數個烏鴉一聲鳴叫,拍打著翅膀飛了起來。一個士人打扮的幸存者緊接著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他默默地正了正冠帽,細心地理了理衣帶,自言自語地邁向了淮水:“王師已去,我輩與其生而為奴,不如死而求了——諸位,兄弟先走一步。”
士子這番舉動並未驚醒那些麻木的幸存者,多日以來,他們見慣了赴水求死者,也許他們不久也會步其後塵。
士子搖搖晃晃走向河岸,登上高高的堤岸,像滾滾的河水揮舞著寬大的衣袖,長歌當哭。似乎打算在臨死前將所有的憤恨發泄出來。
堤岸邊有一片稀疏的小樹林,數日來,那樹林中最大的一棵樹木下一直端坐著一個奇怪的男子,他不知道從何處而來加入難民隊,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坐到了樹下。他裝束打扮全不類似於晉人(當時把漢人都稱為晉人),身上穿著類似於胡人的短衣箭袖,但又與胡人的羯衣不全相同,衣上綴滿了鋥亮的銅扣。腳上穿得也不是木屐,是一雙及膝的長筒皮靴,擦得蹭亮。
當時的晉人講究“身體毛發受之父母,不忍輕棄”,故而,即使是僧人也沒有剃發的習俗。但這人卻一頭短發,整個中原找不出類似的發型。更加離奇的是,他身邊還跟著一個壯實的、剃著鮮卑式髡發、高鼻隆目的胡仆,幾天來,這位胡人一直恭敬地守在他身邊,為他驅趕著身邊落下的群鴉。
如果不是這位奇怪的男子長著一副完全的漢人麵孔,如果不是他數日來隻端坐在樹下,麻木地看著河水、看著沿江飄下的浮屍、看著群鴉飛起,在他身邊的樹上跳來跳去,一臉的哀痛,一臉的憂心,卻沒對流民做出一點危害性舉動。那麽單憑他這身打扮與身邊的胡人奴仆,就足以讓那些憤怒的漢民群起而攻之了。
不過,現在這一切無所謂了,這群絕望的漢民已無暇追究這男子的身份,懷著決死之心投河的士子也無心探究,他邁著蹣跚的步伐,帶著微笑踏入河水。
“河對岸的王師在做什麽?”樹下那漢子突然開口了,他說著純正的漢話,像是在自言自語,但他最後一句話卻讓士子怒不可遏。
“也許,他們正在對岸彈冠相慶!”,那漢子平淡如水地說。
“胡扯!”士子憤怒地嘶聲大喊:“王師何慶之有?慶這遍地哀鴻滿江浮屍麽?慶這淮北之地再落到胡人之手麽?慶這數萬將士拋屍荒野埋骨江北麽?慶這流民投江勇於赴死麽?慶這中原大地被膻腥籠罩,百姓生不如死嗎?……”
高鼻隆目的胡仆對士子的不敬大為不滿,一聲低吼拔刀而起,正準備痛毆那士子。但隨著樹下之人輕輕一歎,胡仆立刻低眉順目,收刀坐下。
“慶賀這朝廷綱常維繼!”樹下端坐的那人幾乎是一字一頓地說出了這話,語氣中充滿了輕蔑。
樹下那人這話說得也對也錯。江對岸的晉軍殘餘是沒有心情慶賀,畢竟他們損失了數千袍澤,但遠在建康(今南京)的晉朝廷裏,大臣們卻在暗自偷樂。
永和五年石虎的死,就像一頭巨獸的轟然倒地,震塌了本就搖搖欲墜的石趙帝國。石虎死後諸王子爭位,與此同時,各方勢力趁勢而起,慕容鮮卑的前燕軍隊從遼東南下,氐族苻洪所統華夷諸族向關中挺進,冉閔統領的漢軍、姚弋仲所統羌族、鮮卑段部、石趙舊部相互混戰,北方徹底大亂。這千載難逢的恢複中原之機,終於展現在了東晉君臣之前。曾經伐蜀滅成國的桓溫再三上疏請求出師北伐。
然而,東晉朝廷最擔心卻是桓溫在征伐中名聲鵲起。按儒學說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乃是天地間最不容逾越的綱常,因而臣子的威望決不能超越君父,否則便會“天地崩毀”。所以,如果桓溫再次北伐成功,他的功勳名望就要臨駕於皇帝之上。為此大臣荀蕤提醒皇帝:“桓溫若複平河、洛,朝廷將何以賞之?”
皇帝恍然。
然而,阻撓恢複故土,從道義上無論如何說不過去。唯一的變通方法,便是由朝廷親自派遣一個信得過的自己人進行這項偉大的事業。於是,征北大將軍、國丈褚裒被派遣作為北伐主將。消息傳出,北方士民降附者日以千計。石趙揚州刺史王浹投誠,使東晉得到了壽春這一戰略要地。隨後晉廷兵進淮北,淪陷於石趙的淮南之地悉數收複。
當時,飽受石趙荼毒的山東遺民心存故國。褚裒是名士兼大儒,很得人心。故此魯郡之民五百餘家趁機起兵附晉,並求援於褚裒。擅長清談的名士褚裒慨然答應接應請求,在敵情未明下,派遣僅僅3000步兵孤軍深入石趙腹地,不幸,這支孤軍不出意外地與石趙兩萬騎兵遭遇於代陂。
兩軍初一接觸,名儒褚裒不敢交戰,丟下士卒望風而逃,晉軍大崩,被石趙軍隊沿途砍殺,將領王龕被俘,不屈而死。褚裒臨陣脫逃後對北伐失去信心,丟下翹首企盼的江北百萬漢民退屯廣陵,鎮守壽春的陳逵見到褚裒獨自逃命,隨即棄城而退。石趙不費吹灰之力恢複河北之地,晉遺民二十餘萬追著漢軍的足跡,想歸附在大河以南活動的晉軍。但此時晉軍已退,這些漢民在石趙騎兵的追擊下,屍橫遍野,血流漂杵。
這就是淮水北岸當時的現狀,此時,距離晉軍回撤已有十日,石趙軍隊追蹤晉軍而去,屠殺過後幸存的漢民無法渡河,徹夜眼望對岸哭嚎,凍餓饑饉侵襲之下,眼見得即將盡數死絕。對岸的晉軍卻以嚴防奸細的名義,屠殺奮力遊過河去的遺民。
此戰過後,恒溫見江北胡人百尺之蟲死而不僵,不敢再叫喊北伐,晉廷以微小的傷亡平息了主戰的聲音,完美地維護了君臣綱常,大臣們能不彈冠相慶?
至於江北萬民哀號——由它去吧!
樹下那漢子講的正是東晉朝廷的內鬥,那士子雖不清楚朝堂內幕,但“綱常維繼”這四個字他還是明白的,略略一想便猜出了其中的黑暗,不覺癡了。
“民不畏死,天下尚有何事可以畏之”,樹下人平淡如水地說:“你想死?也罷,昨日之日譬如死,今日之日譬如生——你就當自己已經死了,你這條命我買下了,跟著我,我帶你走出這地獄。”
樹下之人幾乎是咬牙切齒地說出這番話,沒有任何許諾,也沒透露絲毫前進目標,但那位士子已生無可憐死有何哀,相識臨死前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的溺水者,他慨然回答:“好,我這條命歸你了!”
那漢子伸出手,似乎略微遲疑了片刻,複語氣堅決地說:“我名高翼,字元華。”
士子似乎感染了對方的躊躇,伸手相握之前也猶豫了一下,答:“高飛之翼,好名字,那我就叫王祥,字子川。”
曆史在這一刻定格。
這一年,延續了1125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被羅馬帝王廢止。這項群眾運動會因為舉辦場所環境差,加上天氣炎熱,參與人數太多,導致觀賞奧運會成一種刑罰。此前,曾有奴隸主對奴隸說:不好好幹活,罰你去看奧運會!
同年,強烈大地震毀滅了黎巴嫩的貝魯特古城。而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梵蒂岡聖彼得教堂於當年竣工,這教堂始建於公元329年,後屢經擴建改建,至今仍屹立如初。
與此同時,在中國更北更西的地方,也發生了一件改變世界的大事。
當時,那個曆史性日子人們疏忽了,我們現在隻能確定:那是在高翼與王祥會晤後的某日,或許正是高翼站在淮河邊的那天清晨。一頭小鹿正在莫提斯大沼澤(今亞速海大沼澤)的東緣悠閑地吃著草。恰好被幾個騎馬的獵人發現,於是一場追逐立即開始了。小鹿蹦蹦跳跳地跑進了莫提斯沼澤的深處。
莫提斯大沼澤是古代歐洲最龐大的沼澤,它裏麵魚蝦豐盛,水草繁茂,但深不可測的泥潭也使它成了幾乎所有陸生動物的死亡陷阱,由於它看上去完全無法穿行,所以千百年來,居住在其兩側的人類,都把這裏當作世界的盡頭。
當時,獵人們感到再追下去實在太危險,就勒住了他們的韁繩。但沒想到小鹿也停了下來,還歪著頭看著他們。見到這種情況,一個獵人提議說:“這頭鹿顯然已經累了,再追下去,也許就能逮住它。更何況,既然是鹿能去的地方,我們的馬當然也就能去!”同伴們聽他說得有理,便又繼續開始了追逐,並且在經過的地方都用丟下的樹枝做上了記號。
小鹿向西跑跑停停,獵人們就是抓不住它。當天色已經開始黯淡下來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小鹿失蹤了,而自己腳下的土地也已經不再潮濕。在不知不覺中,靠著小鹿的指引,他們成為第一批走通了莫提斯大沼澤的人。他們腳下的這塊土地,就是肥沃的西徐亞草原,古希臘神話中經常提到的尋找金羊毛一事就發生在此。
這些獵人們既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波斯人,更不是羅馬人或希臘人。據拜占廷史料記載,他們身材矮瘦,膚色深暗,顴骨寬闊,鼻翼扁平,鼻梁細長,五官的體積都明顯小於東歐的原住民,並且體毛稀疏,習慣剔光頭部兩側的頭發,在天靈蓋上留一條短辮子——這完全是一副典型的黃種人麵孔。
是匈奴人,被大漢鐵騎擊敗並驅逐而出的北匈奴人,在這一年終於踏上了肥沃的歐羅巴土地,並開始橫掃歐洲的曆程。
逐鹿——多麽典型的中國式傳說,姑且不去追究這個傳說的真假,但此後的數百年間,西徐亞大草原上,原主宰東哥特人一直在憤怒地詛咒著那頭無辜小鹿的亡魂。
與此同時,曾經強大的將暴虐匈奴逐出視線的中原王朝,在獨尊儒術之後逐漸走向衰敗,原先匍匐在匈奴腳下瑟瑟發抖的小姓胡族,現在竟騎在了曾趕走他們匈奴霸主漢民頭上作威作福,以刀劍為鐮犁收割人頭,將儒家思想武裝下的中原百姓當作奴隸,將中原的城市當作牧場,開始了他們數百年放牧漢民的曆程。
血腥與殺戮,在這個時代剛剛拉開了厚重的帷幕。
站在滔滔的淮水北岸,高翼最後看了一眼滿江的浮屍,決絕地說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王祥,你去召集那些活著的人,告訴他們,跟我走,我帶他們走出這片地獄!”
“生當作人傑……”王祥喃喃重複著這句詩——這首詩不應該出現在這個時代,它應該出現在數百年後,在北宋南渡,女詩人李清照因悲憤而成此詩。這首詩的格律也不是屬於漢晉的,這種五言律詩是在胡人吟唱的短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了唐代才正式成為詩詞格律,在當時,它有個名字叫“北歌”。
但王祥卻不可能知道這些,他隻覺得,此刻,當眾人站在淮河北岸時,當漢民族正處於地獄深淵時,當岸邊的流民百姓苦尋生路時,高翼吟誦的這首詩實在是太貼切了,既表示出對南朝苟安的蔑視,又體現出對未知命運的義無反顧。
當時,由於胡人的血腥屠殺和殘酷壓迫——現在把這種行為叫做民族大融合——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裏的景象。石虎曾將邯鄲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裏土地劃為狩獵圍場,這個狩獵圍場之大,創下了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同時,石虎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
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而住在富麗唐皇宮殿裏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都是如此,除非天崩地陷,當複何愁?”
就在高翼與王祥會麵的那一天,漢民又遭遇了一個屠殺**。石虎部將、羌人首領姚弋仲和氐人首領蒲洪因為不滿石遵殺石世稱帝,他們決定擁立石衝為帝。由於石遵的主要武力支持是石閔,姚弋仲與蒲洪便移檄中外,號召天下胡人殺掉冉閔,殺盡國中漢人,這就是著名的《殺漢令》。在《殺漢令》下,氐族羌族慕容鮮卑聯合起來,在中原大地展開了又一輪屠殺。
“去哪裏?”高翼此時也在心中問自己這個問題。
五胡相殺,胡漢相殺,紛紛擾擾要持續三百多年,而現在隻不過是開始。中原大地目前正是漢民族最艱難的時刻,經過胡人連續四十多年的殺戮,漢民在北方已成少數民族,眼前被深重壓迫的漢民即將發出最後的怒吼,在這場複仇之戰中,東晉朝廷也加加入到胡人那一邊,幫助屠殺北方漢民,從此之後的數十年,中原將成為血池。
“人皆向南,我獨向北”,高翼隻用了片刻便做了決定。
“北方?為什麽是北方?”王祥詫異地問。
“我在北方有片基業——走,你招呼人手,我們向北、向海邊走,我有船停在那裏接應”,高翼沒有過多地解釋,他指天劃日,鄭重誓言:“我起誓:我土我天,吾國吾民,不容輕誨;皇天在上,厚土為證,約以期日,我必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麵對眼前這地獄,高翼的血誓充滿了惡狠狠地猙獰。王祥聽罷,微微一愣。
這不符合儒家思想。儒學講究恕道,認為應該以德服人,隻要內修聖德,強敵自然會俯首稱臣,這便是“內聖外王,垂拱而治”的道理。拱拱手,禮節到了敵人自然會投降,眼前這位叫高翼的漢子怎能**裸地喊出“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的殺戮口號呢?
也罷!反正自己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反正這條命已經賣給了對方,便由他帶自己到天涯海角。隻要能走出這殺戮戰場,隻要能在這亂世“乞活”,其他的,也顧及不到了。
王祥愣過之後,立刻高聲大喊:“鄉民們,還有力氣麽?跟我們走,望海邊走,哪裏有食物,有船,我們會帶大家離開這地方。能動的動一下,走,我們走!”
隨著王祥的召喚,屍山血海裏稀稀落落地站起幾個人,漸漸的,這些人聚攏在大樹下。人不多,一百餘人而已,全部是男性。
生逢亂世,這些人命賤如草,任何一支軍隊攻來,他們都是被劫掠的對象。軍隊會殺掉部分他們看不順眼的人,以此來震懾幸存者。僥幸活下來的人則被挾裹到軍隊所屬的領地內,他們活下來的唯一價值就是做牛做馬,而在某些胡人領地,他們還是饑荒時期的食物。對於這種遭遇他們已經麻木了,當有個人站出來,表示自己願意帶他們走出這片墳地時,他們無喜無悲,隻知道麻木地隨人流行動,穿州過縣。
與此同時,北方大陸的大混戰在這一刻上升到最**,石閔率迎擊羌人姚弋仲、氐人蒲洪與羯趙石衝組成的二十萬聯合大軍,七千漢軍殺得二十萬胡人聯軍大敗。此戰勝利後,石閔活捉了石衝,並將俘虜的三萬羯人士兵全體坑殺。
石閔而後回軍鄴城,戰前石遵曾答應立石閔為太子。但石閔歸來後他又反悔了,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石閔一氣之下,聯手石虎另一位兒子石鑒發動政變,斬殺石遵,立石鑒為新皇。同時,石閔受胡人殺漢令的刺激,決定正式亮出自己漢人的身份,恢複漢姓冉。
石鑒登基後,表麵上對冉閔百依百順,背地裏卻接二連三唆使羯人起來造反,意圖殺冉閔而自立。與此同時,石虎另一個兒子石砥在羯人的擁戴下,於襄城自立為王,與石鑒抗衡。
冉閔一邊應付內鬥,還要對付外敵。在這樣的情況下,石趙政權對淮南、青州的控製力大大減弱,幾乎等於一片空白。這正好便宜了高翼,讓他順利引領百餘名劫後餘生的人,繞州過縣。不僅沒遇到半點阻礙,相反隊伍卻越來越龐大。許多晉軍攻來時未得到消息的漢民,聽說有人要帶他們脫離苦海,便義無反顧地棄家而出,追隨這股流民隊伍穿過青州,來到海邊。這裏麵甚至還有數名羯胡政權的漢人縣丞。
一路上,高翼似乎心事重重,嘴裏老是喃喃的念著一些王祥聽不懂的字句,隨行的百餘名幸存者行屍走肉般的跟隨著人流,麻木的移動著腳步。
人群沿著海岸彎彎曲曲的走了兩天,進入一道海岸邊聳立的山梁中。這山梁並不高,也就一二百米的樣子,臨海這一邊形成了壁立的山崖。高翼似乎對海水的漲落極有經驗,即使在麻木狀態下,也能引著眾人沿著落潮後的淺灘走。
越來越龐大的流民隊伍又在山裏繞了兩天,這時,即使是最能分辨方向的人也被高翼繞的辨不清東南西北,幸好這群劫後餘生者多是體力強健的人,這一個月橫跨青州的旅程,他們吃草根咽樹皮,堅持下來了。
海邊豐富的魚蝦、貝殼為流民補充了營養。而隻在退潮後才進行跋涉,又給流民帶來充足的休息,幾天過後,雖前途茫茫,但不少流民眼光已不再呆滯,隊伍中也逐漸有了笑聲。那時發現食物是的歡笑。
這天傍晚,隊伍在一個伸出海麵的峽角處停留下來,海潮拍打著岩壁,發出轟隆隆的響聲。高翼站在那裏,低著頭,莫名其妙的發呆了片刻,又謔地驚醒,沉聲吩咐那位鮮卑奴仆:“宇文虎,你到前麵探路。”
那鮮卑奴仆叉手行了個大禮,呼哨一聲開始向山頂攀登。
不一會兒,宇文虎自山頂上打了一聲響亮的呼哨,隨之,山那麵響起了一聲低沉的畫角聲。
畫角嗚咽,這是草原部族常用來做軍號的東西,中原的軍隊常以金鼓為軍號。畫角聲響過之後,流民的隊伍稍稍一亂,但不久又平息下來。
“山那麵有軍隊?胡人的軍隊?”王祥帶著疑問走到高翼身邊。
高翼沒有答話,他一馬當先的向山梁上爬去,並揮手示意隊伍跟上。
聽天由命吧,王祥暗歎一聲,緊緊地跟上了高翼。如果對方真要把自己出賣給胡人,在淮水北岸就可以做到,用不著跋山涉水來到這大海之濱才開始動手。
先是兩三人,而後人流越來越多,整個隊伍開始湧動,流民們猶猶豫豫地登上山梁。他們之所以沒有逃走,是因為無處可去。
山梁後是個峽灣,兩側大山深入大海,像雙臂環抱般將一泓海水攬入懷中,斷斷續續登上山梁的流民們眼望著峽灣中的情景,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個個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