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好心三嬸婆

012 好心三嬸婆

雲英倒是不知道未來更大的風暴已經在正房的堂屋中醞釀,帶著弟妹兩人出了院門徑直往早上才去過的西頭小山丘去。

沒走幾步,身後便有人叫著姐弟三人的名字追了出來,雲英回頭一看,來人是三嬸婆,喬百勝三兒子喬成才的妻子楊氏,李氏的弟媳婦。

這個人雲英不討厭,記憶中這個三嬸婆對喬木頭一家還是挺照顧的,為著喬家賣菊花的事情還和李氏吵過一架,不過最後被喬百勝幾句話給堵得哭著回了家,這麽些天也沒在出現在雲英的視野裏。

“苕花,你們這是上山拾柴火?”楊氏是個大腳女人,五十來歲的年紀,中等個頭,收拾得幹淨利落,手裏握著一把柴刀,看樣子也是打算上山拾柴火。

“三嬸婆,今天祖爺給姐姐妹妹改名字了,六姐叫喬雲英、茶花叫喬雲曼,好聽吧?”看來,這話有成為遠根和人說話的必要開場白。

“是嗎?好聽,好聽。你祖爺是讀書人,取的名字就是不一樣。”楊氏追上了三姐弟,一把抱起了雲曼,大步往村南頭的小山包走去。

李家村坐落在三麵環山的山坳中,隻有村南頭的這座山包稍微小一些,上麵不會有什麽大動物。而和喬家大院相隔最遠處於兩個極端的村西頭靠著的那座山就不一樣了。淌過一條小溪,往上走鬱鬱蒼蒼的長滿了蒼天大樹,據說裏麵怪事多著呢,誰就算是去溪邊往山上走一走都會被“山神”懲罰,回頭身上又紅又腫又癢的痛苦好些個日子;更有甚者,村裏好些個壯丁進山後就再也沒回來過,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村裏人談之色變的禁地。

前兩年都還有村裏唯一的獵戶關滿倉敢進山的外圍轉上一圈;可自打他獵了一頭野豬弄到縣裏去售賣時惹上不該惹的人被打死後,坐實了“禁地”的名號,西山上就再也沒人敢去了。

這些事情雲英自然不會太清楚的,全都有賴於楊氏這個十裏八村百事通叨叨出來的。李家村除了出了個富戶的李家,人丁最旺盛的便是楊家。這楊氏性子爽朗,喜歡幫扶弱小,不管在哪都很得人歡迎。和雲英三姐弟一道出村就沒見過她嘴巴停過,不是和沿途的男男女女打招呼就是和雲英姐弟三人說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借她的嘴,大半個李家村的人都知道雲英三姐弟的新名字了;有那和楊氏交好看不上老李氏性子的婦人便高興的說上一句:“雲英是讓喬太爺取了名字該不會被賣了吧?”

也有那事不關己的人會回上一句:“喬太爺念過書的就是不一樣,這名字聽起來就文氣,瞧苕花三姐弟走路姿勢都不一樣了哈!回頭我也提上幾個雞蛋也去給我家搗蛋鬼求個名字收收性子去。”

還有的屬於唯恐天下不亂的撇撇嘴嗤道:“取個名字而已,還不是沒把兩個丫頭片子當成一家子,排行都不一樣。”

不管別人說什麽,楊氏都會笑嗬嗬的陪上幾句,轉頭便讓雲英三個別去計較別人的看法,過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漸漸的,村裏的人家越來越稀少,走了許久也沒瞧著一個村裏人,楊氏變魔術似的從身上掏出一個油紙包,“你齊叔今早從鎮子上回來帶了幾個白麵饅頭,嬸婆吃不完,你們仨幫嬸婆吃兩個。”

說的是白麵饅頭,其實還是白麵摻著黍米麵做的,饒是這樣也是讓雲英三個不自覺的吞了吞口水;這日子過的時日越長雲英就發現自己逐漸習慣了這種肚子即使不餓看到吃食也忍不住吞口水的餓相。

楊氏家的日子其實也不比老李氏家好多少。楊氏膝下有一女兩子,也沒有分家。

大女兒喬四妮嫁給鎮上的一個開棺材店的木匠姓雷,生了三個兒子,在婆家掌著家。

二兒子叫喬齊,娶了李氏隔了幾房的侄女,家境還不錯,陪嫁了一頭牛,目前兩口子有一個六歲的兒子喬遠順和兩個分別三歲和一歲的女兒,喬遠枝和喬遠葉;喬齊靠著楊氏的人脈用這頭牛套了車,每日往鎮上跑一趟或是兩趟載人收點跑腿錢,比一味的莊稼漢收入的確是要多上兩個。

老三叫喬全,今年不過二十三歲,但和喬木頭一樣也是做了鰥夫,留下了個獨生子喬遠成。平日裏喬全就在姐夫的棺材鋪裏學學手藝,喬遠成就跟著楊氏和喬成才在家生活。

楊氏雖然沒主持著分家,但喬齊趕車的收入她是分文不要,全都給了喬齊媳婦貼補家用;喬齊便偶爾掏了私房錢給楊氏老兩口買點小點心什麽的;喬齊媳婦雖然偶爾說嘴兩句,但也沒上綱上線的和楊氏怎麽鬧,一家子過得的確還算不錯。

楊氏笑嗬嗬的看雲英三人一人吃了一個饅頭,這才抖了抖油紙包折好重新裝進懷中;今早她就是在家裏聽到那邊李氏不知道在鬧些什麽,怕這三個小的又成出氣筒,這才拿了柴刀匆匆跟了出來,沒想到這三個孩子竟然會沒吃虧。

她這個人平日裏喜歡管人閑事,也喜歡給人保媒撮合。經她手撮合的沒有十對也有八對,雲英娘便是她說給喬木頭的,那時候本想著最小的喬木頭成親後李氏做主分了家,幾個兒子各過各的小日子也無所謂,誰知道這個媒保得讓她憋屈。喬木頭是個扶不起的爛泥就罷了,可小羅氏生養的八個孩子每一個都惹人心疼,結果卻落得個被賣掉的下場。

想著想著,她別過臉拉了袖子擦擦眼角。

“三嬸婆,鎮上遠嗎?”雲英吃了東西恨不得將手指頭都吞下去,要是半個月前有誰告訴她她會渴望吃食成這副模樣估計她會笑話別人是不是發瘋了。

“看見那邊沒?”楊氏忙聳了聳鼻子,回頭給雲英指著北麵,也就是被苕菜覆蓋最多的方向,那個方向的小河上有一座石橋,“從安瀾橋上過去,穿過李地主家的佃田就到那兩座山快湊到一起的一線天,從一線天出去再經過王家村就到了咱們鎮上百家集。”

“那是多遠?齊叔每天要去幾次鎮上真好。”雲英從未出過村子,連那座村北方向的安瀾橋也沒到過。

楊氏也是想到了這一點,再聽得她後麵說的話,以為雲英是吃了喬齊從鎮上帶回來的饅頭才突然想起關心喬齊每日的行程,不禁失笑解釋道:“你齊叔挺辛苦的,每日早上雞叫前就會在要橋頭等著要去百家集做活兒擺攤的叔叔嬸嬸,醜時出發;到了下午酉時從鎮子上回轉。遇上三日一個百花集趕集的日子還要在中間多加上一兩趟。”

聽完這些,雲英若有所思,一切,都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