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嶗山道士

第29章 嶗山道士

黑無常和白無常對視一眼,一副“就等你說這句話”的表情,立即由白無常取出一個榜單,遞到我的麵前。

“這是‘地府通緝榜’,上麵記載的,都是一些在人間為非作歹的妖魔鬼怪,就麻煩你了。”白無常臉色凝重,“要是這些地府通緝犯也被魔氣入侵,那就麻煩了……”

黑無常沉聲說:“那些地府通緝犯,一旦吸入魔氣,必定會功力大增,到時我們這些鬼差也未必是他們的對手。如果地府失陷,那麽人間也絕對無法幸免,拜托你們了。”

我接過那份榜單,一看到上麵密密麻麻的名字,頓時頭大,苦笑著說:“我盡力而為吧,隻要我遇到誰為非作歹,絕對不會輕饒。”

然後,我將這份地府通緝榜放入通天塔中,又將聶小倩和青鳳召喚回來,由她們製作一段詳細的語音信息,通過傳音石發送給我的那些學生,叮囑他們一定要小心那些妖魔鬼怪。

我還說,他們能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千萬不要死撐,可以事後再跟著我去找回場子。

雖然他們隻是我用學生的毫毛煉製成的分身,但是一旦被殺的話,我也是會很傷心的,畢竟他們陪伴了我這麽久,大家的感情已經很深了。

黑白無常跟我道別之後,又去其它地方忙活了。最近人間妖魔橫行,四處作惡,他們要是不勤快點的話,估計年終獎就要泡湯了。

我沉吟了一下,想找幾個高手幫忙,一起消滅那些妖魔鬼怪。之前在集市中遇到的那個嶗山道士青鬆子,還有劍客燕赤霞,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如果他們肯幫忙,一定會事半功倍。

不過燕赤霞一向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很難找到他,那麽我現在隻好去嶗山找青鬆子幫忙了。

嶗山,古稱勞山、牢山,聳立於黃海之濱,高大雄偉,是華夏國著名的旅遊名山,被譽為“海上第一仙山”。

相傳,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上麵住著神仙。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自春秋時期開始,嶗山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誌書曾載“吳王夫差嚐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張廉夫來嶗山搭茅庵供奉三官,並授徒拜祭,奠定了嶗山道教的基礎。

從西漢到五代時期末,嶗山道教基本屬於太平道,以及南北朝時期寇謙之改革後的天師道,從宗派上分屬於樓觀教團、靈寶派、上清派——亦稱茅山宗、閣皂宗。

宋代初期,嶗山道士劉若拙得宋太祖敕封為“華蓋真人”,嶗山各道教廟宇則統屬新創的“華蓋派”。

金元以來,道教全真派興起,嶗山各廟紛紛皈依於“北七真”的各門派,成吉思汗敕封邱處機之後,嶗山道教大興。

延至明代,嶗山道教的“龍門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總數達到十個,嶗山及周邊地區道教長盛不衰。

至清代中期,道教宮觀多達近百處,對外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在《聊齋誌異》中,有這麽一個故事:

縣裏有個姓王的書生,排行第七,是官宦之家的子弟,從小就羨慕道術。他聽說嶗山上仙人很多,就背上行李,前去尋仙訪道。

後來,他登上一座山頂,看見一所道觀,環境非常幽靜。有一個道士坐在蒲團上,滿頭白發披肩,兩眼奕奕有神。

王生上前見過禮,與他交談起來,覺得道士講的道理非常玄妙,便請求道士收他為徒。

道士說:“恐怕你嬌氣懶惰慣了,不能吃苦。”

王生回答:“我能吃苦。”

道士的徒弟很多,傍晚的時候都集攏來了。王生逐一向他們行過見麵禮,就留在道觀中。

第二天淩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給他一把斧頭,讓他隨眾道徒一起去砍柴。王生恭恭敬敬地答應了。

過了一個月,王生的手腳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再也忍受不了這樣的苦累,暗暗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有一天傍晚,王生回到觀裏,看見兩個客人與師傅共坐飲酒。

天已經晚了,還沒有點上蠟燭。師傅就剪了一張像鏡子形狀的紙,貼在牆上。一會兒,那張紙竟然變成一輪明月,照亮室內,光芒四射。各位弟子都在周圍奔走伺候。

一個客人說:“良宵美景,其樂無窮,不能不共同享受。”於是,他從桌上拿起酒壺,把酒分賞給眾弟子,並且囑咐可以盡情暢飲。

王生心想,七八個人,一壺酒怎麽夠喝?

此時,各人尋杯覓碗,爭先搶喝,惟恐壺裏的酒幹了。奇怪的是,眾人往來不斷地倒,那壺裏的酒竟然一點兒也不少。

王生心裏非常納悶,也為這神奇的法術暗暗稱讚。

過了一會兒,一個客人說:“承蒙賜給我們月光來照明,但這樣飲酒還是有些寂寞,為什麽不叫嫦娥來呢?”於是,他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

隻見一個美女從月光中飄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時,便和平常人一樣了。

她扭動纖細的腰身、秀美的頸項,翩翩地跳起霓裳舞,接著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間,而為什麽把我幽禁在廣寒宮!”那歌聲清脆悠揚,美妙如同吹奏簫管。

唱完歌後,她盤旋著飄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驚奇地觀望之間,她已經還原為筷子。師傅與兩位客人開懷大笑。

又一位客人說:“今晚最高興了,然而我就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宮裏,喝杯餞行酒好嗎?”

於是三人移動席位,漸漸進入月宮中。

眾弟子仰望那三個人,正坐在月宮中飲酒,胡須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鏡子裏的影子一樣。

過了一會兒,月亮的光漸漸暗淡下來,弟子點上蠟燭來,隻見道士獨自坐在那裏,而客人已不知去向。桌子上菜肴果核,還殘存在那裏。

那牆上的月亮,隻不過是一張像鏡子一樣的圓的紙罷了。

道士問眾弟子:“喝夠了嗎?”

大家回答:“夠了。”

道士說:“喝夠了就早點去睡覺,不要耽誤了明天打柴。”

眾弟子答應著,退了出去。

王生心裏驚喜羨慕,回家的念頭隨即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