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天師道
第三百零四章 天師道
曲半仙聽完,略微點了點頭,說道:“還可以……起碼你現在碰見個厲害角色還不至於被直接秒殺!記得這張符咒一定要保存好!這可是你保命的寶貝!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段銘點點頭,其說那是自然!誰不惜命啊~
曲半仙笑了笑,對段銘說道:“行了!我和老禿子還有事情要去辦!我那的鑰匙就放在門口的腳墊下麵,後卿和鄧宇也都在那裏,最近這幾天安生一點!別出去走動了,你小子現在已經是重點擊殺對象了!”
“嘿嘿……半仙你就放心吧!能殺我的人,還沒出生呢!”段銘笑到。
曲半仙說你小子就浪吧!等到什麽時候碰見“真正的高手”了,你小子就知道你和他們的差距了!
說完,曲半仙長長的打了個哈欠,罵到:“這他娘的一天天的……這都快三點了……明天一起來老夫又得成國寶了……”
說著,曲半仙就和王康向狗頭山的山下走去,段銘緊跟其後。
到了山下後,段銘一行三人就分了開來,曲半仙和王康有事要去忙,段銘則是直接回曲半仙家,畢竟現在後卿和鄧宇的情況段銘還不了解。
正好現在事情也算是暫時忙完了,段銘就想要回家看看後卿和鄧宇現在怎麽樣了,順便詢問一下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因為現在已經後半夜了,街道上除了一兩個醉鬼和正在低頭趕路的鬼魂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這個時候差不多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了,段銘也就沒有了那麽多的顧忌,直接用行字決趕路。
用了不知道多少次行字決,段銘終於到了曲半仙的家。
狠敲了好幾次門,後卿才一臉疲憊的給段銘開了門。
“幹啥啊……火上房了還是賊上炕了?這麽急?”
段銘一看開門的是後卿,就拉著後卿左右看了好幾次,最後確認後卿沒有受傷,這懸著的心也就算是落下了一半。
“老後啊,鄧宇那小子呢?”段銘問到。
後卿打著哈欠說道:“在你那屋呢!有啥事咱們明天再說吧……我和鄧宇身體上雖然沒有受到什麽傷害,可是你也是知道屍魘的能力是什麽……”
段銘自然能夠看出來,後卿這一臉的疲憊絕對不是源於身體上的疲憊。
後卿那強悍到開掛般的體質,輕易不會出現像現在這種程度的疲憊。
屍魘的能力就是那真實感幾乎為百分之百的幻術,想必後卿和鄧宇脫落定然是廢了極大的周折才成功逃離了出來……
“好好好!你倆先休息!有事咱們明天說!”段銘拍了拍後卿的肩膀說道。
“哎……可別拍我!你再拍我這一身的骨頭就散了!”後卿苦笑一聲,“真是人老就不中用了,這麽一個破幻術,我愣是花了那麽長得時間才破開,這要是放到以前,五分鍾我能破仨……”
段銘說這都什麽時候了!就別裝這個犢子了!趕快回去睡覺!明天還有事情要辦呢!
後卿嘿嘿笑了兩聲,打著哈欠回到了自己的屋子裏。
段銘同樣也是推開自己的房門,這一開門,屋子裏的味道直接把段銘嗆了一個跟頭。
“好家夥……鄧宇這孫子晚上放了多少個屁啊?這屋子都快看不見人了!”
因為實在是受不了屋子裏的味道,就跑到了曲半仙的書房裏,碩大的一個屋子,中間一個桌子,四個小石凳。
屋子四麵全都是書架,其上擺著許多的書,隻不過,其中有一本書吸引到了段銘。
《天師傳——張道陵》!媽呀!曲半仙這裏怎麽有這麽多的這種類型的書?
出於好奇,段銘拿起了天師傳直接翻開了第一頁。
經過了一係列的文字記載,段銘才知道,自己是屬於道家的“天師道”。
天師道亦稱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
天師道由道教創始人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並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後期道教發展下了基礎。
隨後,又由其孫張魯改革教團,待曹操拜其為鎮南將軍後,道教開始向北方傳播。
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又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龍虎山,至此道教也開始向中國的東南地區發展。
天師道,是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立。
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
而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
後與巫鬼群體發生了大規模宗教衝突。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
而被趕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敗,在大巫師張修的帶領下,急跌天師道的教理,創立五鬥米道。
根據後漢書.靈帝紀可知,張修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
正一道的創立使道教開始以教的形式出現,區別於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子為最高崇信,奠定了幾千年的道教曆史。
到了東晉,天師道又分成了北天師道與南天師道。
北天師道:以東漢天師道為主的中國道教,曆經魏、晉和北魏之初,其教理教議和教團的存在與發展,一直處於分散狀態,沒有為官方承認。
北魏寇謙之修道嵩山三十年,為適應曆史潮流,對天師道進行了較為徹底的改革,使道教擺脫了原始宗教的粗陋淺薄的風貌,從而得到北魏朝廷的承認,從民間進入殿堂,寇謙之成為*。
此後,道教不斷得到曆代道教大師的豐富、發展,完善了道教的思想體係和齋醮儀式,使道教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關於“寇謙之”這個傳奇人物,則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小故事。
寇謙之,字輔真,馮翊萬年(今陝西臨潼)人,生長在一個官宦家庭,父寇修之,官至太守。
長兄寇讚,三十歲即為縣令。
而寇謙之從小就無心於做官這一條路,一心一意傾心道教。
他從家中僅有的道器、道書以及搜求學得的道術中,尋得了無限樂趣。
他每天在家裏誦經打坐,煉乳氣功,服藥餌,心想能獲得仙道靈效,可是曆經數年,一如既往,卻依然如故,原身凡體。
寇謙之在家修煉,盡管無效,卻依然堅持。
這一天,他到姨母家串門,見到一個叫成公興的幫工,賣力做活,而形貌卻較奇特,身體魁偉,如象用不完的勁兒。
征得姨母同意,他帶成公興回到家裏幫活。成公興在寇家幹活,不怕髒不怕累,深得寇家滿意。
有一天,寇謙之用《周脾算經》演算日、月和五大行星運行規程時,老是算不對,心焦火燎。
成公興無意到他跟前看看,他很煩地把成公興開銷走了。
寇謙之又繼續演算,總是得不出個正確結果來。
正在寇謙之愁眉緊縐的時候,成公興又來到他的演算桌旁,誠心誠意地說:“我看到先生的演算方法了,不如你按我這老粗的辦法算一下看怎樣?”
寇謙之不屑一顧。
“先生不妨一試,不行就算了。”成公興將就著說。
寇謙之看到成公興的好意,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按成公興的運籌方法按步演算,果然心到手順,一口氣算出了“七曜”運行的規程。
寇謙之好不高興!這時,再睜眼看看成公興,寇謙之就覺得他是一個奇人!當下就拜成公興為師。
成公興因辭不就,反倒讓寇謙之收他為弟子,寇謙之莫名其妙,就這樣成公興為寇謙之的弟子,師徒倆共同研道,暗相默契……
寇謙之受道不久,成公興對寇謙之說:“先生如有意學道,當隨公興隱遁深山。”
寇謙之欣然同意。於是,齋戒三天,便隨成公興離家修道去了。
寇謙之先隨成公興到華山,采得仙藥,服後不饑,不久,師徒倆即前往嵩山,潛心修道。
嵩山,居五嶽之中,故稱“中嶽”,屬古都洛陽京畿之地,在登封縣北,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六洞天。
中嶽後被封神為“中天王”。中嶽有二山七十二峰,以太室山峻極峰、少室山五乳峰為最有名。
自漢武帝封禪中嶽之後,中嶽成為仙人道士的修煉之地。
成公興、寇謙之踵隨前人,來到嵩山。他們選定太室山中石室住下修煉。
成公興將全部修煉秘訣傳給寇謙之,寇謙之聰明好學,日益長進。
成公興在嵩山傳授道法,不覺己到七個年頭,該是自己回歸天宮的時候了。
臨別時,成公興再三囑咐寇謙之:“你潛心道教,誌向可嘉,但塵緣未了,七情六欲未斷,難赴仙路,不過,需加勤奮,將來可做帝王之師,亦為大器。”
寇謙之聆聽師教,不敢有絲毫怠慢。
寇謙之在嵩山修煉達三十年之久,一副道貎岸然的氣派,仙風飄然的神韻。
他自知外形可以為國師,但內質上卻空泛無幾,要想更上一層,需在這方麵下功夫。
於是,寇謙之便決定要從道教本身,動真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