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回 天魔阻道 波旬魔主
第173回 天魔阻道 波旬魔主
太子離開森林,繼續向東南方向而去,到毗舍離城附近拜訪修道者跋伽婆,他在苦行林中,看到許多修苦行的人,用種種奇怪的方法來折磨自己的身體,他們以為隻要這樣做,來世便可生天,享受快樂,可不合理的苦因,又怎能得到合理的樂果呢?
太子認為這種方法,決不能解脫生死,所以住了七日,便漠然離開了。
當淨飯王聽到太子已經出家的消息後,心中很悲痛,立即派遣宮中親信和大臣去勸籍太子,他們遠遠窺見太子在一棵樹下端坐靜思,便上前勸他回宮,太子回答說,“我修行,是要為眾生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立誌堅定,先不回宮。
這些人十分無奈,隻好留下其中五人,陪伴太子四處學道。
接下來,太子繼續向南行,渡過了恒河的急流,來到了摩揭陀國,當地居民看到他的風姿,都是讚歎不已,這裏的國王知道了後,便請他入宮相會,當國王見到他的莊嚴容貌,聽到他的深妙哲理,大為折服,懇切地要求他留下來教化人民,而且願以王位相贈。
然而,太子一心尋求解脫生死之道,堅決地回絕了國王的好意,隨即來到王舍城附近的一個林穀,拜訪兩位著名的宗教大師阿羅邏和鬱陀羅,兩人認為修道的方法是應先出家,托缽為生,修行禪定。
太子留在這裏好幾個月,禪定境界修得很高,可對解脫生老病死之道,卻仍無所得,隻好離去,來到尼連禪河邊。在這裏同修苦行,靜坐沉思,每日或隔日進食一秕一米,後來還七日才進食一次,這種刻苦的修行,讓身為凡人的他身體消瘦。皮骨相連,一直度過了六個年頭。
六年的苦修,太子仍未能解脫生老病死,無奈之下,隻好放棄這種修行,走進尼連禪河去沐浴,洗滌身上的積垢,隨後還接受牧女牛乳的供養,因此身心立馬恢複如初。而此時隨伴他的五人認為他的道念不堅,悄悄離讓而去,來到別的地方繼續修他們的苦行。
最後,太子獨自來到迦耶山,在一棵菩提樹下,敷草而坐,發誓道,“我若證不到無上正等正覺。寧可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
隨即。他在樹下靜思解脫生老病死之道,不料就在這時,竟然有外魔入侵,一瞬間群魔亂舞,張牙舞爪朝著太子撲殺而來,而領頭之人。竟然是西方當中令人聞風喪膽的欲界之主波旬。
在這洪荒之中,有一種人人畏懼且痛恨的種族,那邊是域外天魔,所謂的域外天魔,他們其實是太古魔族的一員。隻不過在龍漢大劫當中,魔祖羅睺的誅仙劍陣被破,魔祖被道祖所擊殺,太古魔族也在洪荒各族的聯合絞殺下幾近滅族。
而就在這時,魔族兩大強者波旬魔主和原始天魔為了活命,便想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禱告天道,在域外建立域外天魔界,專門阻礙洪荒修士的修行,每當天劫落下的時候,基本上會有天魔趁機進入洪荒,引動修士的心魔,在無聲無息當中,將修士的血肉和魂魄吞噬一空,壯大自己的力量,令天底下所有的修士又恨又懼。
以鴻鈞道祖為首的仙道勢力雖然有心想要將這域外天魔界鏟除,然而,這天魔阻礙修士修行,卻是順應了天道,可以延遲無量量劫的到來,因此得到了天道的庇護,鴻鈞道祖也就無法奈何得了他們,隻能傳下諸多對抗天魔之法。
每當有天劫落下,便是這天魔趁機潛入洪荒之時,當然了,並不是誰渡劫他們都敢去搗亂,就拿飛揚來說吧!他渡劫的時候也不見天魔,他是因為他身具功德靈寶,乃是這域外天魔的克星,再加上天道規定,進入洪荒的天魔的修為,隻能跟渡劫者的修為差不多,因此根本沒有天魔趕來阻道,否則飛揚功德金光一照,那豈不是有多少死多少。
至於這域外天魔界有兩處,一處在東方,被原始天魔所執掌,一處在西方,被波旬魔主所執掌,兩人以東西分界線為界,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東方的修士渡劫,都是原始天魔座下天魔前去阻道,西方的修士渡劫,都是波旬天魔前去阻道。
而這次,波旬佛門預感道,若是讓釋迦摩尼立下大乘佛教,那大乘佛法必將十分克製他們域外天魔,這才使勁全力,哪怕太子不是在度天劫,也要進入洪荒將太子鏟除。
當然了,由於這次太子不是在度天劫,因此波旬根本不敢直接出手殺掉他,而是用美女去誘惑他,派魔兵去嚇唬他,幻化出各種恐怖場麵去亂他的道心,不料釋迦摩尼在見到這些後,道心根本沒有受到半點的影響,僅僅隻是微微一笑,隨即通體大放智慧之光,將所有的幻境統統覆滅。
波旬魔主在見到這一幕後,頓時就是大怒不已,若不是受到天道的限製,不得直接出手的話,他早就撲上去將其吞得一根毛都不剩,當即惡狠狠地說道,“你要開創大乘佛教教化世人,本座偏偏要破壞你的佛法”。
釋迦摩尼根本不放在心上,當即碩大,“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波旬大笑,當即說道,“嗬嗬,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就算你佛法現世,世人也不可能人人都信仰你,本座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有朝一日你入滅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本座的人會越來越多”。
“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永世沉淪,你會在沉淪中受無量種種苦”。
“命由心造,本座會設法避免沉淪之苦的”。
“多行不義必自斃,哪裏能避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