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常態,新亮點:2015年國內消費展望_擴大消費政策

擴大消費政策

2015年宏觀經濟增速將持續下行,需要依靠政策發力穩增長,刺激內需是穩增長應有之義。預計2015年刺激消費的政策將圍繞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三大要求和六大領域展開。

第一,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收入提高是消費增長的基礎,政府應通過穩增長來提高整體的經濟實力,為居民增加收入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特別要注意的是擴大中產階層占總人口比重及其絕對收入水平。增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並根據經濟情況和物價水平適當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製度;建立和完善積極的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最大限度地擴大就業總量,以提高居民的整體收入水平。

第二,增加農民收入。中國是農業大國,城鎮化率約為50%,農村的消費基礎薄弱,增長的潛力還很大,增加農村地區消費是工作重點。需要解決農民的增收問題,才能在根本上改善中國的消費結構和擴大中國的整體消費。在改變分配製度和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改變農村消費環境,以適應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的需要。應著重增加農村地區的電網覆蓋率和道路、通信、電視網絡等的建設,隻有完善了這些公共品的服務提供,才能刺激農村地區電視、洗衣機、寬帶等需求。

第三,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增加下崗工人的收入。工作是獲得收入的前提,隻有

通過工作,才能獲得消費能力。加強引導職工轉變就業觀念,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發展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加強工作崗位需求與供給的信息傳播,減少摩擦性失業。

第四,健全社會保障體係。社會保障體係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有了健全的保障體係,群眾在增收後才敢於消費。當前中國社會保障體係尚不健全,社會保障體製、醫療保險體製、教育體製依然存在著弊端,消費者對未來預期不穩定,即使收入增加,也不願增加當期消費而是進行預防性儲蓄。此外,家庭支出麵臨較大的不確定,如教育支出增長快,家庭也會增加儲蓄減少消費。預計2015年政策在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和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方麵將有所突破,可能的政策包括完善低保工作,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麵和完善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辦法,完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妥善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障問題。

第五,培育居民的消費觀念。引導居民的消費觀念,轉變傳統的重儲蓄、輕消費的思維。加強宣傳、教育,使普通民眾知道擴大消費在穩增長中的重要性,通過擴大消費能推動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倡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科學消費,促進消費多樣化,鼓勵民眾通過信貸提前消費。

第六,改善居民消費的政策環境,以引導居民消費提高。應在加強消費環境的建設、強化對市場的管理上下功夫,完善消費政策、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需要加強對市場秩序的整頓和規範,努力創造健康安

全的消費環境。完善個人消費信貸政策,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步伐,進一步擴大個人消費信貸的規模和領域。通過完善消費環境刺激當期需求,引導和拉動消費需求增長。

第七,出台政策鼓勵發展消費品市場。日前物流成本占中國GDP的比重高,抑製了商品的流通,從而減少了有效需求。要大力發展物流業,降低物流成本。以阿裏巴巴、京東等為代表的電商發展迅速,發展好物流係統有助於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市場。2015年,可以通過給予符合上市要求的物流企業優先IPO的特權,幫助其籌集資金進行物流係統的升級。此外,還需完善網絡購物的立法,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賣家實施嚴厲懲罰措施,保障買家的合法權益,完善退貨、換貨機製,從而減少買家的後顧之憂,以此促進電子商務的繁榮。

第八,調整供給結構、增加有效供給。根據國內市場國際化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生產質優價廉、滿足居民需要的產品,從而避免消費需求和產品供給的不匹配。

第九,降低投資在GDP中的比例,以減少對消費的擠出。投資具有邊際效益遞減和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最終導致經濟增長的不可持續性,過高的投資也是中國消費率為什麽逐年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企業杠杆率高企、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要使消費真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需要將消費需求提到投資需求、出口需求的前麵,放在穩增長政策的首位,在宏觀調控時需考慮政策對消費的影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