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親曆——抗洪英模事跡報告_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恒斌
讓黃繼光旗幟在大堤上飄揚——姚恒斌
各位領導、同誌們:
我叫姚恒斌,是空軍空降兵某師師長。
我們師是一支湧現過“上甘嶺特功八連”、特級英雄黃繼光等英雄模範,具有光榮曆史的部隊。這次抗洪搶險,主要擔負荊江大堤監利至洪湖275公裏江段的守堤任務。今年入汛以來,荊江大堤的安危牽動著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牽動著億萬人民群眾的心。在黨中央、江主席的英明領導和指揮下,經過7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我們圓滿完成了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了份合格的答卷!
我們師是最早參加長江抗洪搶險的部隊。7月1日,接到預先號令後,全師官兵求戰熱情十分高漲,紛紛寫請戰書、決心書,在黃繼光銅像前宣誓,在戰旗上簽名。不管是休假的、住院的,得知消息後,都迅速趕回部隊,強烈要求到第一線參戰。
當時,我正在老家照顧癌症已到晚期的老母親,看到長江的汛情越來越重,心情很不平靜。我已經12年沒有回家,8年沒有同80多歲的老母親見麵了,看著病重的母親,想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心裏十分愧疚。但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作為一名師長,不可能在家裏久留。於是同醫院商量,要求盡快給母親做手術。手術那天,當護士要把母親推進手術室時,我看著躺在車上極度虛弱的老母親,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攔住護士說:“我當兵快30年了,沒有給母親盡多少孝心,不知她老人家能不能闖過這一關,說不定這是我與母親的最後一麵,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親手把她抱上手術台吧。”當我把母親慢慢地托上手術台時,禁不住落淚了。手術後的第三天,我含淚告別了昏迷
中的老母親,火速趕回部隊。
……
7月3日,我們到達荊江大堤,全師5900多人分布在洪湖至監利275公裏的堤段進行防守,平均每人46米多,任務十分艱巨。站在江堤上,看著洶湧的洪水卷著樹木和泥沙奔騰而下,官兵們感到整個大堤似乎都在顫動。由於大堤多是沙土結構,險情不斷,部隊幾乎每天都有惡仗。全師從上堤到第四次洪峰到來之前,35天的時間共排除96次重大險情。8月6日淩晨4點50分,監利上車灣段發生了特大崩岸。由於洪水的衝擊,大堤出現了成片的坍塌,如果不及時加固,就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大堤決口,情況十分危急。134團3營接到命令後,500多名官兵僅用十來分鍾就從4公裏以外的住處趕到現場。開始時,官兵們不停地向塌陷的堤角上拋石塊、扔土包,但在巨浪的衝擊下,拋下的土包、石頭很快就被卷走了,大堤的塌陷不但沒有控製住,反而被衝得越來越大。營長文東和教導員莊政迅速把30多名黨員召集起來,組成了“敢死隊”。他們把繩子一頭固定在車上,一頭係在自己的腰上,跳入水中排成人牆,阻擋水浪的衝擊。七連指導員張洪祥帶領突擊隊負責運送石頭,他的肩膀和頸部被尖利的石頭磨得血肉模糊,血水、汗水、泥水順著前胸後背往下流,他全然不顧,撕開一個編織袋作墊肩,一直堅持扛到戰鬥結束。經過全營官兵5個多小時的激戰,崩岸的險情終於被製服了。
……
8月9日,第四次洪峰到來之時,部隊已經在大堤上連續奮戰了整整37天,人困馬乏,十分疲憊。與此同時,上遊形成的洪峰一個接著一個,一次比一次更凶猛,大堤上險情越來越多。在抗洪搶險決
戰的關鍵時刻,朱鎔基總理於8月9日來到洪湖視察。他在我們堅守的中沙角堤段,向前線軍民傳達了江總書記堅守長江大堤的命令,並握住馬軍長的手說:“你們為確保荊江大堤安全立了大功,江總書記表揚了你們。”更令人難忘的是,8月13日下午,我們正在洪湖中沙角搶築圍堰,江主席來到了我們中間,江主席對全師官兵在抗擊四次洪峰中表現出來的英勇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還指著我們師“上甘嶺特功八連”和“黃繼光生前所在連”的戰旗,動情地說:“上甘嶺的先烈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上甘嶺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軍隊心裏;黃繼光同誌雖然也犧牲了,但他那種英勇奮戰的精神也永遠活在我們廣大軍民的心裏。”最後,他問:“保住長江大堤,同誌們有信心沒有?”“有!”全師官兵熱血沸騰,整個大堤上響起了雷鳴般的口號聲:“請江主席放心!堅決完成任務!”一連幾天,全師官兵都處在極度的興奮狀態,熱情高漲,決心一定要像黃繼光堵槍眼那樣堵住險情,像上甘嶺堅守陣地那樣堅守大堤,頑強奮戰,堅持到底。
……
越是臨近抗洪搶險的後期,我們遇到的困難也越多,尤其是官兵的傷病問題越來越突出。全師有五分之一的官兵在搶險中腰腿受傷,許多人得了皮膚病,近四百人出現爛襠。有的戰士由於爛襠惡性感染,不得不作移皮治療。就是這樣,幹部戰士誰也不願意示弱,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要堅持到洪水全部退去!……全師官兵就是靠著這種鋼鐵般的意誌,又打贏了一場新的上甘嶺戰役。在我們堅守的荊江大堤,沒潰一口,未倒一堤,未損一閘,為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謝謝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