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八方支援_為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
為秋季按時開學保駕護航
因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各災區上萬所學校在洪水的侵襲下遭受重創。災區的學生能否按期上學,成了全國人民的關注點。
在重災區湖南安鄉縣黃山頭鎮虎山村,這個平時僅能容納幾千人生活的彈丸之地,卻因為安造垸和鄰近的湖北黃金大垸相繼潰決,湧來了近10萬名災民。現在已經接近秋季開學了,受損的校舍還沒有修複。孩子們漫山遍野的瘋跑,增加了許多不安全因素不說,還會影響學業。
坐鎮安鄉指揮抗洪搶險的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蔡家作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找來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決定在完成抗洪任務的同時,擠出部分人力和物資,在虎山村建一所簡易小學,搭個架子,蓋上油毛氈,四周用彩條布圍起來,至少可以解決附近近千名孩子的讀書問題。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等人聽說後,連聲稱讚,這樣就可以保證孩子們按時上學了。並且,他們建議將這所學校命名為災區“希望小學”。
聽到消息的群眾紛紛主動要求幫助構築簡易學校。一位到虎山村避難的災民說,他們家鄉的學校已經被洪水泡塌了。他女兒今年該上小學三年級了,最近每天怕上不成學哭鼻子,“這下好了,孩子上學不成問題了”。
事實上,虎山村的努力隻是各災區為保證孩子按時上學的一個縮影。教育部在199
8年8月28日曾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受災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千方百計,積極創造條件,因地製宜地做好秋季開學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使中小學秋季按時開學。
教育部指出,目前,部分災區抗洪搶險鬥爭正處於決戰的關鍵階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抗洪搶險鬥爭放在第一位,繼續做好抗洪搶險部隊住校的接待服務工作,在不影響抗洪大局的同時,做好中小學秋季按時開學工作。
同時,教育部還要求各地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學上課。如盡量就近安排學生上課,實行半日製,組織教師巡回教學、送教上門等。未受災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以特殊的感情和責任,克服困難,積極安排好災區臨時借讀的學生,保證他們按時上學。同時,各學校要全力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對災區學校進行全麵、嚴格的檢查,做好消毒防病工作,確保師生健康、安全。
在重災區湖北嘉魚縣,大堤外是滔滔江水,大堤內整齊地排列著近300頂帳篷,住著附近花口村的1000多名災民,其中10頂帳篷上寫著“帳篷希望小學”字樣。帳篷裏整齊地擺著書桌,10個班200多名學生正在上課。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大堤內外。
當時,縣教委組織了大量人力,查清了全縣近萬名流散的受災學生,並且將學生的安置地點清清楚楚地記錄在厚厚的筆記本上。對於
已經到外地投靠親友的1500多名學生,教委工作人員開出了借讀卡,想盡辦法將課本送到了每個人手中。
安徽省在1998年的洪災中有3365所學校受災,倒塌校舍34萬多平方米,大量教學設施被毀。麵對嚴峻形勢,安徽省領導親自下令進行抗災複校工作,省教委千方百計擠出150萬元經費,用於重災區學校搭建簡易帳篷。隨後,省新聞出版局組織人員連日奮戰,將1.8億冊教材及教輔圖書安全送達各地,保證了孩子們開學前人手一冊教材。一些輕災區和非災區學校不僅接收了大量災區借讀學生,還免收了雜費,甚至一些學校還發放了適當的生活補貼。
在江西,洪水導致5751所學校受災。為保證學生如期開學,江西省因地製宜,可修建校舍的地區抓緊搶修,需要重建校舍的地區要長遠規劃;重災區的學校由教委組織起來,整個學校或整個班級安排到異地借讀;仍被水圍困的且上學極不方便的地區,由教師帶隊到各處安置點流動上課。由於采取了各種措施,江西全省受災學校共223萬名學生於9月1日按時開學,占受災學生總數的93%。
《禮記》說:“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世紀洪災麵前,國家和政府重學重教,保證絕不因水災流失一名學生。這恰恰印證了一句格言:國勢之強弱,係乎人才;人才之消長,存乎學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