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歸日的榮耀_駐軍接管防務

駐軍接管防務

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將於1997年7月1日零時,在香港舉行政權交接儀式。在交接儀式開始前,最早奉命而動的是駐港部隊。

1997年6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江澤民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命令》,命令駐港部隊於1997年7月1日零時開始履行香港防務職責。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全體官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使命,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的有關規定,命令你們進駐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零時開始履行香港防務職責。

我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是實現“一國兩製”、完成祖國統一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擔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是中國政府對香港恢複行使主權的重要標誌,任務神聖,責任重大。你們進駐香港後,要堅持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優良傳統,忠實履行職責,遵紀守法,依法治軍,把部隊建設成“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威武之師和文明之師,為維護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盡管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7月1日零時正式接管香港防務的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早在1996年1月28日的公告中就已明確昭示天下,當這一消息被驗證成為現實,還是成了爆炸性的世紀新聞。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是中國政府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的象征,一言九鼎!為了這一天,中國人民等了一百年,盼了一百年,也奮鬥了一百年。百年夢想成真,這是真理所以,正義使然,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駐軍命令發布後,6月30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歡送大會在深圳同樂營區隆重舉行。

這個營區是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歡送大會的主會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歡送大會”的巨大橫幅懸掛在主席台上方。極目看去,主席台後方巨大的“八一”軍徽在鮮花、紅旗的簇擁下,格外醒目。主席台前方,淩空150米高的10多隻氫氣球上,懸掛著幾幅巨大的條幅,寫著“請祖國和人民放心”等標語。

主席台上,端坐著軍委、三總部和廣州軍區以及駐香港部隊的首長,中央、國家機關以及廣東省和廣州、深圳、東莞、汕頭、惠州等市黨政領導。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總參謀長傅全有以及廣州軍區和機關領導陶伯鈞、史玉孝、文國慶、寧文漢、張國初、陳添林、姚成友、王長慶和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省長盧瑞華等出席了大會。

寬大的練兵場上,到處是彩旗、鮮花。閱兵場內,身著97式夏常服的4000多名駐香港陸海空三軍部隊官兵組成受閱方隊,在太陽的映照下,仿佛是一道鋼鐵長城。方隊兩側,站滿了穿著絢麗民族服裝的群眾歡送隊伍。在歡送隊伍的兩側及後側,停放著10多輛大花車。每一輛花車上,都懸掛著熱情激勵和歡送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的鮮紅標語。軍營之外的山坡上、公路旁,也站滿了自發趕來歡送子弟兵的群眾。

上午8時40分,部隊開始入場,刹那間,整個操場鼓樂齊鳴,長龍飛舞,醒獅歡騰,萬眾歡呼。

10時整,廣州軍區政委史玉孝上將主持歡送儀式,宣布歡送大會開始。駐香港部隊軍樂隊高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緊接著,檢閱開始。接受檢閱的是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軍旗手高擎軍旗,在兩名戰士的護衛下,由手持軍刀的儀仗隊執行隊長張洪濤引導,麵向主席台。中共中央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在廣州軍區司令員陶伯鈞中將、駐香港部隊司令員劉鎮武少將的陪同下,檢閱了三軍儀仗隊。

中央、省、市的30多家新聞單位的250多名記者和53名港台記者,以及20多個國家的記者目擊了這一盛況。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進行了現場直播。

同一天,駐香港部隊其他部隊所在的廣州、汕頭、東莞、惠州等地,也由當地政府舉行了隆重的慰問和歡送儀式。

歡送儀式結束後,在數萬群眾的歡送下,按照中英聯合聲明規定,509名駐港先頭部隊由駐香港部隊政委熊自仁和副司令員陳知庶、政治部主任賀賢書率領,分乘39輛小車、交通車和大卡車以及其它車輛,分4個梯隊,經2號公路、7號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分別進抵香港營區。其中進駐石崗軍營146人,昂船洲軍營183人,威爾斯親王軍營78人,赤柱軍營102人。晚上11時30分,先頭部隊準時進駐完畢。

由於香港回歸和駐香港部隊進駐香港在即,這批先頭部隊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在先遣人員途經的主要地段,吸引了幾百名中外記者。

還有30分鍾,

香港就要進入新紀元。此時,香港還是被英國統治著。30分鍾以後,香港就要回到祖國懷抱。此時,在威爾斯親王軍營內,中英雙方的交接衛隊都在以分秒來等候那神聖一刻的到來。

23時50分,中英雙方衛隊、衛隊長集合完畢。

54分,中方衛隊從集合位置向預定交接位置齊步走,當第一名衛兵進到右轉彎位置時,英方衛隊副指揮官下達“敬禮”口令,衛隊行持槍禮。

55分,中方衛隊到達預定位置並麵向英方站立。此時英方衛長副指揮官下達“禮畢”的口令,衛隊收槍。

58分,雙方衛隊長以提起腳後跟為信號,同時向預定交接位置出發齊步走。

58分20秒,雙方衛隊長相互敬禮。英方衛隊長埃利斯中校向中方衛隊長敬禮,中方衛隊長譚善愛中校還禮後,英方衛隊長禮畢。

50秒,英方衛隊長埃利斯講話。他說:“譚善愛中校,威爾斯親王軍營現在準備完畢,請你接收。祝你和你的同事們好運,順利上崗。長官,請允許讓威爾斯親王軍營衛隊下崗。”

53秒,中方衛隊長譚善愛講話。他聲如洪鍾地說:“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

59分13秒,中方衛隊長講話完畢,準備握手。雙方衛隊長各向前走一步,同時伸手握手。此後,後退一步,中方衛隊長向英方衛隊長敬禮。英方衛隊長還禮後,中方衛隊長禮畢。

23秒,雙方衛隊長向北轉身。中方衛隊長左轉,英方衛隊長右轉。

55秒,英方衛隊最後一名人員走出威爾斯親王軍營營門口線。同時,中方隊副指揮官下達“禮畢”口令,衛隊將槍放下。

57秒,中方衛隊副指揮官下達“半麵向右轉”的口令,衛隊半麵向右轉成立正姿勢,接著下達“敬禮”口令。

7月1日0時整,中方全體人員麵向國旗方向。

雙方參加交接儀式的人數為22人。其中,衛隊長、衛隊副指揮官各1人,衛兵18人(海、陸、空軍各6人),門口哨兵2人。

7月1日0時,中國國歌響起,與此同時,鮮豔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0時45秒,國旗升至旗杆頂端,迎風飄揚。隨即,駐香港政委熊自仁少將講話。他說,從零時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正式接管香港的防務。他表示,駐香港部隊全體官兵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為維護祖國的領土完整和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恪盡職守。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7月1日淩晨1點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陸海空三軍主力部隊依次離營,從不同方向,向過關的指定待命地域進發。一路上,沒有炮火硝煙,沒有戰馬嘶鳴,沒有流血犧牲。兵車和彩車同行,軍歌和歡歌齊唱,汽笛和鼓樂共鳴。

公路兩旁站滿了成千上萬自發趕來歡送的群眾隊伍。人們手持國旗、彩旗和鮮花,歡呼著、簇擁著隊伍前進。戰士們懷抱鋼槍在車上迎風而立,向父老鄉親和深圳市這個第二故鄉行注目禮。

從同樂營區到文錦渡口岸,兵車途經廣深高速公路、深南大道、文錦中路,一路上都是歌如潮、花似海。在歡送隊伍裏,有黨政機關幹部,街道居民,大、中、小學學生,廠礦、公司、商場職員和外來打工人員。街道兩旁高樓大廈的陽台上、天台上,也站滿了歡送的人群。臨近文錦渡口岸,隻聽鼓樂齊鳴,身著民族服裝的歡送隊伍,跳起了歡快的民族舞蹈。一百頭醒獅齊齊舞動,群情激昂。

淩晨5時45分,駐香港部隊從陸路過關的部隊準時在沙頭角、文錦渡、皇崗口岸一側集結完畢。戰士們嚴陣以待。一步之遙,前麵就是香港。

北京時間6點整,隨著指揮員“開進”的命令,進入待命集結地域、海域、空域的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部隊,東起沙頭角,經文錦渡、皇崗口岸,西至蛇口媽灣,在長達幾進公裏的弧形國土和海域、空域上,陸續向香港邁進。

首先從陸路文錦渡方向邁進曆史性第一步的是步兵旅英雄的“大渡河連”。這曆史性的第一步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人民解放軍部隊首次踏上香港這片神聖國土,意味著曆史從此揭開新的一頁。讓我們記住他們,也讓曆史告訴未來:100多年前,腳下的深圳河,曾經被迫成為“界河”——深圳河以南的大片國土,被英國強行插上米字旗。今天,這支從大渡河走來的精兵勁旅,率先越過深圳河。隻有在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能揚眉吐氣地踏出這一步!

在各路駐港部隊行進的過程中,都受到了香港同胞的熱烈歡迎。市民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彩門,撐傘站立在雨中,不停地向行軍縱隊拋擲鮮花。從主路進駐的部隊,一過文錦江口岸,就受到“新界”一帶群眾的夾道歡迎。當隊伍沿著二號公路行進到上水、粉嶺路段時,上萬名同胞手持國旗、彩旗、鮮花歡迎,公路兩側歡聲雷動。十幾台花車緩緩與軍車同行,一條長幾百米的巨龍,在公路一側飛躍歡騰。有的群眾給戰士們送水送雞蛋。6時15分,當車

隊在與深圳接壤的香港新界北區公路一出現,在傾盆大雨中已經久候多時的一萬多名新界居民,立即敲響了鑼鼓,舞起了醒獅,揮起了紅旗,扭起了秧歌,香港市民爭先恐後地歡迎駐港部隊官兵,並向駐香港部隊贈送了寫有“威武文明之師”的牌匾和錦旗。望著這一切,戰士們沉浸在無比激動之中。

當時,車隊約174輛軍車,在綿延兩公裏揮舞著五星紅旗與紫荊花區旗的夾道歡迎中緩緩前進。在大雨中,戰士們身穿嶄新的駐港部隊軍服,挎著衝鋒槍,戴著白手套,筆直地列隊於卡車兩旁,微笑著向夾道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此時,雨越下越大,茫茫雨霧中,每駛過一部軍車,兩旁歡迎的人群都發出一陣陣歡呼聲。

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飄揚的時候,當人民解放軍順利進駐香港之時,多少人熱血沸騰,又有多少人熱淚盈眶!

這是偉大的回歸,偉大的和平進駐,是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又一座光照日月、與山河同在的神聖豐碑!

別了,“不列顛尼亞”

在位於香港島中環半山上的亞厘畢道,有一幢混合著中西方風格的建築,這就是香港總督府。它曾經是一百多年來香港權力中心的象征。

港督府位於上亞厘畢道,地理位置優越,前方遠眺維多利亞港,俯瞰中區景致;下達政府總署、聖約翰座堂,旁為金鍾域多利軍營,後有動植物公園,布局反映英國人的管治與生活模式。總督府由第二任測量總署署長卡拉弗利設計,1851年10月正式動工,曆時四年至1855年竣工,耗資14940英鎊。英治期間除三任港督外,其餘25位港督均在府內居住。

現在,最後一位港督即將在這裏劃上句號,結束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

6月30日下午16時20分,末代總督彭定康獨自走出總督府。他沒有打傘,沒有隨從,默默走進了蒙蒙細雨裏。草坪上,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打著傘等著他,馬上要在這裏舉行告別儀式了。

16時30分,彭定康麵無表情地注視著英國國旗在“日落餘音”的號角聲中緩緩降下旗杆。根據傳統,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要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因為永遠不會有另一位港督將旗幟再次升起。

雨越下越大,彭定康的頭發和西服都被淋濕了。他顯得很憔悴,僅僅一夜之間,彭定康顯得蒼老了許多。回想起他剛來香港時的意氣風發,僅僅過去了五年而已,仿佛這座港督府耗盡了他的一生。

米字旗永遠的降下了。它在這裏飄蕩了一個多世紀,伴隨了28任總督。但是今天,它要隨彭定康一起回英國老家了。

整個降旗過程中,彭定康雖然神色黯然,卻一直控製著自己的情緒。但,當皇家警察把降下來的英國國旗雙手呈給他時,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淚水奪眶而出……

16時40分,代表英國女王統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誌的黑色“勞斯萊斯”,離開了港督府。隨著末代總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築從此成為了曆史記憶一部分。

18時15分,英方告別儀式在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麵舉行。前來香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的王儲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和離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出席了儀式。此時,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和臨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了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1841年1月25日,英國皇家海軍“硫磺”號戰艦在港島強行登陸,一個叫愛德華·拜爾契的艦長帶領海軍陸戰隊將米字旗插上了香港島的最高峰,從這一天起,英軍便開始了長達156年的駐港曆史。

現在,儀式選在日落之前舉行,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英國過去號稱“日不落帝國”,然而這稱謂早已經隨風而去,帝國斜陽的最後一縷陽光,也被厚厚的積雨雲遮蓋。

在雨中,查爾斯王子開始宣讀英國女王的贈言。這裏還有1800名英軍士兵,他們在這裏堅守到殖民統治最後的終結,因此,女王表示感謝他們。在贈言的最後,查爾斯王子念道:“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於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結束。”

短短幾個小時內,英方經曆了三次降旗儀式。當然,全世界最為關注的就是1997年6月30日的最後一分鍾,米字旗在香港最後一次降下,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

7月1日零時40分,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香港總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鹹”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下,“不列顛尼亞”號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中。返回英國後,“不列顛尼亞”號會正式退役,告別海洋。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一次將米字旗插上港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經曆了漫長的156年5個月零4天。

大英帝國的軍艦從海上趁著黑夜而來,又在黑夜中從海上離去。別了,不列顛尼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