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血灑黃花崗——俞作豫
英雄血灑黃花崗
——俞作豫
十載英名宜**,
一腔熱血豈徒流。
——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出生於廣西北流縣平政鎮嶺垌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參加廣州起義。1929年12月11日,與鄧小平、張雲逸等共產黨人一同領導百色起義,建立紅七軍。1930年2月,與鄧小平、張雲逸等共產黨人一同領導龍州起義,建立紅八軍。同年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1930年3月,紅八軍遭遇失敗,幾乎全軍覆沒。俞作豫與一些黨政人員赴香港尋找黨組織匯報。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賣,於深圳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押往廣州。1930年9月6日,俞作豫在廣州黃花崗英勇就義,時年29歲。
掙紮與沉浮
1930年9月,在這白色恐怖嚴重籠罩的日子裏,又一名寧死不屈的共產黨人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廣州黃花崗上。他就是龍州起義的領導人之一、曾任紅八軍軍長的俞作豫。
俞作豫,1901年2月23日出生於廣西北流一個農民家庭。俞作豫是七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他自小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對子女勤於教誨,時時勉勵他們為人要正直、奮發向上。俞作豫6歲時就讀於鄉間私塾,他和表兄李明瑞同窗數載,兩人脾氣相投,情同手足。
俞作豫15歲那年,正在北流縣城中學讀書。這一年,袁世凱準備接受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全國各地反袁運動風起雲湧,北流縣城的進步師生也組織了討袁反日示威遊行,少年俞作豫,參加了這個行列。他目睹社會黑暗的現實,決心投筆從戎。
1917年,俞作豫投奔在護法軍桂軍林虎部當連長的哥哥俞作柏。俞作柏介紹他到設在燕塘的西南護法軍第二軍講武堂學習軍事,俞作豫自此邁出了戎馬生涯的第一步。
從1920年起,俞作豫在舊軍隊裏沉浮了七個年頭,曾參加北伐戰爭,尤其在賀勝橋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像俞作豫這樣有才能有正義感的青年,在舊軍隊是難以發展的。賀勝橋戰役之後,俞作豫隨部隊進軍江西,在德安戰役中立了戰功之後,卻受到了桂軍頭目自崇禧的排擠打擊。1927年7月,俞作豫以“省親”為名,憤然離開了桂軍。脫離了舊軍隊,俞作豫麵臨著新的人生抉擇。
人生的重要轉折
1927年7月,俞作豫取道上海返廣西,遇到了曾任中共廣西特委書記的譚壽林。譚壽林了解到這位北伐勇將的情況後,指點他到香港投奔中國共產黨組織。
當月,俞作豫立即趕赴香港。他先是找到朱錫昂、陳勉恕兩位共產黨員。朱錫昂、陳勉恕兩人知道俞作豫迫切找到共產黨,便多方接近、教育他、鼓勵他樹立為人民解放事業奮鬥終生的遠大誌向。俞作豫亦表示決心同舊軍隊徹底決裂,不回武漢,並旋即在香港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革命行動委員會”,就地開展革命活動。
同年的10月,俞作豫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轉折。
1927年12月,俞作豫和朱錫昂等一起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和同誌們撤到香港
。第二年,廣西黨組織剛剛恢複活動,中共中央決定抽調一批得力幹部赴桂開展工作。
1928年初春,俞作豫與朱錫昂、朱光、邱桂馨等奉命奔赴廣西。回到家鄉後,作豫先後任北流縣委委員,縣委書記,在桂東南一帶開展農運和兵運工作。當時,這一帶正處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之下,大革命失敗的陰影還籠罩在人們的心頭。俞作豫以彭湃為榜樣,克服重重困難搞農民運動。他走村串戶,和貧苦農民交朋友,用通俗顯淺的語言,向農民揭露反動統治階級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指出農民隻有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地主豪紳才有出路。在俞作豫的啟發教育下,這些地方的農民很快提高了階級覺悟,紛紛參加農會。北流縣十多個鄉村,經過他宣傳發動,都建立了農會組織,會員達五百多人,進而組織了農民自衛軍,有二百多人槍。為了壯大革命武裝力量,作豫還親自擔負了改造一批活動在山區的綠林軍的重任。他不避艱險,多次做聯絡、啟發教育工作,終於使這支綠林軍加入了農民武裝的行列,壯大了革命隊伍的力量。
俞作豫的革命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同時也引起了當地反動派的恐慌。敵人千方百計捕捉他。作豫曾幾次遇險,但他每次都憑著機智勇敢化險為夷。有一次,他和一名警衛員到聯絡點開會,被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敵人堵在屋裏。在這種危急時刻,他手握雙槍,左右開弓,帶著警衛員殺開一條血路,死裏逃生。l 929年初,作豫準備調離北流,走之前,在一個聯絡點開會布置今後的鬥爭任務,又被敵人突襲。作豫立即指揮同誌們緊急撤離聯絡點,他自己化裝成農民,躲過了敵人的搜捕,安然脫險。
1929年春,俞作豫奉黨組織的命令,離開北流前往駐在武漢的表兄李明瑞部開展兵運工作。這年5月,俞作豫的胞兄俞作柏就任廣西省主席,李明瑞為第四編遣分區主任。俞作柏是國民黨左派,同情共產黨,李明瑞是北伐名將,頗具正義感。兩人在1929年2月的蔣桂戰爭中,因作戰有功被蔣介石委任為廣西的軍政首腦。俞作柏、李明瑞為了鞏固自己的地盤,在廣西實行了一些比較進步的措施,並主動要求共產黨派人來幫助他們管理。中共中央趁這個時機,派鄧小平,張雲逸、袁任遠等同誌到廣西工作,並特別安排俞作豫同俞作柏、李明瑞直接打交道。這時,廣西黨組織根據中央指示精神,正準備舉行武裝起義,但武裝力量問題尚未解決。作豫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說服李明瑞在廣西開辦軍官學校和訓練總隊,訓練初級軍官。訓練總隊的負責人就是張雲逸。不久,張雲逸和俞作豫分別擔任了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第五大隊的大隊長。他們按照黨的指示,在這兩個大隊中加緊進行黨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工作,將這兩支武裝力量掌握在我黨手中,為做好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英雄飲恨
1929年12月11日,在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等同誌領導下,百色起義勝利舉行。龍州起義的準備工作也正在加緊進行。
龍州的局勢十分複雜,這裏地處邊陲、崇山聳立,大量的散兵遊勇和土匪出沒其間禍害百姓,封建勢力在此地根深蒂固,法國殖民主義者亦曾霸占過這裏。針對這種局麵,黨組織決定派俞作豫以督辦身份到龍州先穩住局勢
,然後徐圖大計,俞作豫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艱巨的任務。他於1929年l 0月中旬就帶領警備第五大隊開到了龍州,並以龍州督辦的身份出麵理政。俞作豫依靠當地的貧苦百姓,開展清匪反霸鬥爭,果斷處決了深為當地人民所痛恨的反動縣長黃肖鵬,接著收編、改造當地的零星武裝和綠林隊伍。為了純潔隊伍和提高幹部的政治、軍事素質,以適應起義的需要,俞作豫還親自給士兵上教育課,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又開辦了軍事政治學校,自任校長,培訓軍隊幹部。與此同時,他在龍州大力開展擴軍工作,發動青壯年參軍,將原來的幾百人槍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千人的武裝隊伍。
起義前夕,鄧小平到龍州向俞作豫等傳達了黨中央關於立即舉行龍州起義、開辟左江革命根據地和建立紅八軍的決定。1930年2月1日,龍州軍民齊集新填地廣場召開大會。俞作豫在會上莊嚴宣布了黨中央的決定,宣布舉行武裝起義,號召龍州軍民“要為實現共產主義的理想,不惜任何犧牲,堅決革命到底”。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下轄兩個縱隊)和左江地區革命委員會同時宣告誕生,由紅七軍、紅八軍總政委鄧小平兼紅八軍政委,李明瑞為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俞作豫任紅八軍軍長。
不久,龍州周圍十多個縣也陸續宣布成立革命委員會,形成了左江革命根據地。為了協助這些縣建立和鞏固工農政權,俞作豫立即派紅八軍第一、二縱隊分赴各地,組織人民開展清匪反霸、打土豪的鬥爭。
起義後,鄧小平率領到外圍作戰的紅八軍第一縱隊打到右江一帶去了。俞作豫挑起了龍州軍政領導的重擔。
法帝國主義者派出飛機在龍州附近上空偵察,還借口保護“領事權”,揚言要派雇傭軍來華進行武裝幹涉。在俞作豫等領導下,龍州蘇維埃政府根據起義政綱有關規定,宣布沒收法帝國主義者在龍州非法攫取的財產和武器,處決了企圖勾結帝國主義顛覆革命政權的大土豪、國民黨反動政客歐文俊、閔玉達等。蘇維埃政府將有不法行為的法國領事和“傳教士”驅逐出境,紅軍戰士還擊落了一架前來挑釁的法機。這些措施和行動,狠狠地打擊了反動派的凶焰。
1930年3月18日,桂係軍閥糾集了一個師四個團的兵力,分兩路突襲龍州,俞作豫率留守龍州的第二縱隊英勇抗擊。戰至當日下午5時,由於敵眾我寡,形勢於我越來越不利。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俞作豫果斷下令突圍,帶隊伍撤至憑祥、寧明一帶,準備到粵桂邊界開展遊擊戰。無奈敵人一直尾追不舍,沿途又不斷遭反動民團襲擊,部隊到達欽縣小董一地時,基本散盡。至此,紅八軍的活動也告結束。
俞作豫身處逆境,決定去香港尋找黨組織,以求得指示。他先是派人去香港聯係,沒有與組織取得上聯係,於是俞作豫決定親自前往。不料廣東軍閥陳濟棠屬下的特務組織早已打探到他的行蹤,布置叛徒設下了誘捕的圈套。
俞作豫到香港後,誤與叛徒接頭,隨即被引渡到深圳,落入了陳濟棠的偵緝隊手中。
敵人把俞作豫押解到廣州後,對他軟硬兼施,妄圖利用俞作豫為他們所用,俞作豫堅貞不屈,始終不為所動。1930年9月6日,時年36歲的俞作豫被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殺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