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黨大業終完成_輾轉嘉興南湖
輾轉嘉興南湖
嘉興,位於滬杭鐵路的中間地帶,距離上海和杭州各90公裏。如果乘車從上海出發,僅僅需要三個小時的車程便可抵達。嘉興,是典型的南方秀美城市。它地處太湖流域,緊挨著大運河,水路陸交通便利無比,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被稱作“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的嘉興南湖,因風景秀麗而聞名於海內外。
嘉興南湖,分為東湖和西湖,兩湖兩連好似鴛鴦交頸的形狀,故又稱“鴛鴦湖”。在南湖湖心島上,有一座煙雨樓,始建於五代時期,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朦朧景色而出名,是一處登高遠眺、欣賞朦朧之景的絕佳之地。談及煙雨樓富有詩意的名字,就不得不提唐代詩人杜牧著名的《江南春》。其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暗藏的詩意便是“煙雨樓”取名的依據。
大概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後來竟然成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從表麵看來,它似乎是曆史的一種偶然;實際上,它是“偶然”的一種“必然”。
中共“一大”最後一次會議被突然中斷後,代表們都意識到,危險隨時可能發生,而且會議必須及早完成。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繼續開會,是代表們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有人提出,離開上海,到杭州去開會。不過,這個建議很快被大家否定。
盡管杭州離上海較近,來往較為方便,可杭州畢竟是個繁華的旅遊城市,人多容易引人注意,不利於會議的進行。經過再三思量後,李達的夫人提議,可以到嘉興的南湖上開會。王會悟曾經在嘉興上過學,對南湖一帶的環境是再熟悉不過了。她說,南湖的遊人偏少,環境清幽,距離上海也近,可以作為參考地點。代表們商量了一下,接受了王會悟的建議。
提前打探的任務,依舊落在了王會悟的肩上。不得不說,王會悟在整個中共“一大”期間所作的貢獻是顯著的。
為了縮小目標不引人注意,代表們以遊客的身份分兩批前往嘉興。第一批由王會悟帶領董必武、陳潭秋、毛澤東等人,乘坐頭班車出發;第二批由李達帶領其餘代表,乘坐下一趟班車尾隨其後。這次前往嘉興,也並不是所有代表集體行動。馬林、尼克爾斯基、李漢俊、陳公博和何叔衡等人沒有跟著去嘉興。他們各自的原因是什麽呢?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因為是外國人,目標明顯,為了減少意外,沒有跟隨大家一塊出行。李漢俊因是“李公館”的主人,再加上周圍密探的監視,故不便離開上海。何叔衡因為有事,提前回長沙了。不過,這個原因是否真實可信,還有待進一步地考證。總之,他當時沒有出席南湖會議。陳公博沒有去的原因,據他自己回憶說,那天深夜,法國巡警走後,他剛從李漢俊家裏出來,就
被探子們盯上了。如果他直接回大東旅館,那他隨身攜帶的文件資料肯定會被搜出來,到時候麻煩就大了。為了擺脫探子們的盯梢,他叫了一輛黃包車直奔新世界露天電影場,裝作很悠閑的樣子看起了電影,然後又轉到另一扇門後溜了出去,這才擺脫了身後的探子。他火速趕回大東旅館,關好房門,把手頭的資料文件一股腦地全燒了。他懸著的心這才平靜下來。不過,半夜的一聲槍響,又讓陳公博提心吊膽起來。第二天早上起來,他才知道隔壁的房間發生了一起情殺案。陳公博和新婚妻子都認為這裏不宜久留,隨後便向李達告了假,偕妻子到杭州去了。待他們從杭州趕往嘉興時,中共“一大”會議已經閉幕了。
大概上午10點左右,王會悟帶領的第一批代表抵達南湖風景區。她先到南湖鴛鴦旅館定了兩間客房,並委托旅館賬房代租了一艘遊船。她本來是想租一條雙加弄的大船,可這種船需提前一天預定,臨時租不到,就隻好租了一艘單加弄的中型船。不過,這艘船也還算寬敞,足夠十餘人同時圍坐在裏麵。
王會悟安排代表們在旅館裏稍作休息,自己轉身出去借觀察周圍環境為由,實地勘察起遊船劃行的路線和停靠點來。待第二批代表到達後,大家一起登上遊船,緩緩地在南湖中劃行。
中共“一大”的閉幕會議即將在這條南湖遊船上舉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