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文獻

[1]陳積敏:《霸權護持與後危機時代的中美關係》,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4年。

[2]龔婷:《“一帶一路”:美國對中國周邊外交構想的解讀》,孫哲主編《中美外交:管控分歧與發展合作》,時事出版社,2014年。

[3]李若穀:《國際貨幣體係改革與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9年。

二、期(報)刊類文獻

[1]沈澤瑋:《中國學者:亞細安國家對“一帶一路”普遍審慎觀望》, 《聯合早報》2015年4月13日。

[2]陳積敏:《中國承擔國際責任的兩難》, 《聯合早報》2015年4月17日。

[3]陳積敏:《中國外交應警惕戰略透支風險》, 《中國國防報》2015年1月20日。

[4]程國強:《共建“一帶一路”共創美好未來》, 《人民日報》2015年3月31日。

[5]《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共同實現和平發展合作發展》,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9日。

[6]馮巍、程國強:《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 《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9月14日。

[7]梁永佳、李小雲:《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要有宗教考量》, 《國際發展時報》2015年4月30日。

[8]寧二:《呂友清:國家形象是最大的國家利益》, 《南方都市報》2014年7月13日。

[9]《“一帶一路”雲南迎四大機遇》, 《春城晚報》2014年7月7日。

[10]金立群:《亞投行書寫互利共贏的新篇章》, 《解放軍報》2015年4月16日。

[11]趙亞贇:《亞投行:“一帶一路”的心髒》, 《中國石油報》2015年3月24日。

[12]黃孟複:《民營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 《財經界》2009年第10期。

[13]李建民:《“絲路精神”下的區域合作創新模式——戰略構想、國際比較和具體落實途徑》,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23期。

[14]柳豐華:《新“絲綢之路”與當代中亞的地緣政治》, 《國際論壇》2007年第6期。

[15]李建民:《絲綢之路經濟帶、歐亞經濟聯盟與中俄合作》, 《俄羅斯學刊》2014年第5期。

[16]劉鬆竹、吳爾江:《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背景下廣西與東盟經濟合作深化問題研究》, 《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17]舒劍超:《論中小企業非洲社會責任管理》, 《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18]王習農、陳濤:《“絲綢之路經濟帶”內涵拓展與共建》,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19]王健君、張程程:《巴基斯坦參議院參議員、巴中學會會長穆沙希德·侯賽因·薩義德:“中國夢”與“巴基斯坦夢”相連通》, 《瞭望》2015年第17期。

[20]徐旭忠等:《向西開放大乾坤》, 《瞭望》2015年第13期。

[21]孫倩:《孟中印

緬經濟走廊:商路和心路》, 《亞太日報》2015年2月16日。

[22] 楊思靈《:“一帶一路”:印度的回應及對策》《,亞非縱橫》2014年第6期。

[23]李巍:《人民幣崛起的國際製度基礎》, 《當代亞太》2014年第6期。

[24]王藝璿:《十二國智庫專家談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與未來:12國智庫論壇”綜述》, 《中國經濟報告》2014年第9期。

[25]張軍:《我國西南地區在“一帶一路”開放戰略中的優勢及定位》,《經濟縱橫》2014年第11期。

[26]陳雨露:《東亞貨幣合作中的貨幣競爭問題》, 《國際金融研究》2003年第11期。

[27]李稻葵:《人民幣國際化:計量研究及政策分析》, 《金融研究》2008年第11期。

[28]易綱:《匯率製度的選擇》, 《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29]夏斌:《國際貨幣體係緩慢變革下的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金融》2011年第15期。

[30]吳達、宋大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背景下的中阿金融合作問題研究——以海合會六國為重點》, 《金融參考》2014年第4期。

[31]杜靜:《亞投行功能定位比治理結構博弈更重要》, 《上海證券報》2015年4月3日。

[32]魏本華:《展望亞投行》, 《中國投資》2014年第11期。

[33]習近平:《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在博鼇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 《人民日報》2015年3月29日。

[34]習近平:《真誠的朋友,發展的夥伴》,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5日。

[35]習近平:《做同舟共濟的逐夢夥伴》,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7日。

[36]習近平:《弘揚人民友誼共創美好未來——在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 《人民日報》2013年9月8日。

[37]習近平:《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 《人民日報》2013年10月4日。

[38]《習近平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會談》, 《人民日報》2015年5月8日。

[39]《習近平在印度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8日。

[40]《透視“一帶一路”朋友圈:潛力巨大含金量很高》,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5年4月9日。

[4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人民日報》2015年3月29日。

[42]《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4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人民日報》2013年12月14日。

[44]《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人民日報》2015年4月21日。

[45]《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爾代夫共和國聯合新聞公報》,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6日。

[46]《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斯裏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 《人民日報》2014年9月17日。

[47]《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關於建立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人民日報》2015年4月21日。

[48]《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 《人民日報》2014年5月21日。

[49]《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倡導合作共贏的聯合聲明》, 《人民日報》2015年5月9日。

[50]國研網宏觀經濟研究部:《聚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國研網《宏觀經濟》月度分析報告2015年3月19日。

三、電子文獻

[1]梁海明:《“一帶一路”需要文化包容》, 《金融時報》中文網2015年4月13日。

[2]馮玉軍:《“一帶一路”上沒有“盟主”》,國際網2015年3月27日。

[3]儲殷、柴平一:《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哈薩克斯坦》,中國網2015年3月19日。

[4]任琳、牛恒:《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緬甸》,中國網2015年3月18日。

[5]何亞非:《中國需在“一帶一路”建設上作五方麵努力》,中新網海南頻道2015年2月6日。

[6]孫虹:《歐洲學者:“一帶一路”將影響遠近四方》,中國新聞網2015年2月11日。

[7]李太龍、姚錦祥:《“一帶一路”:俄羅斯人在擔心什麽》,財新網2015年4月14日。

[8]喬治·馬格努斯:《“一帶一路”能否改變全球體係?》, 《金融時報》中文網2015年5月6日。

[9]杜平貴、王輝:《推進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思考與建議》,國研網2015年2月27日。

[10]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一帶一路”戰略研究課題組:《國內外專家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看法和建議綜述》,國研網2014年8月21日。

[11]王泳桓:《哈薩克斯坦學者: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個偉大的構想》,澎湃新聞網2014年12月3日。

[12]王泳桓:《觀察|海灣阿拉伯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何顧慮》,澎湃新聞網2014年10月24日。

[13]王泳桓:《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應確保各國的參與和合作有利益交融點》,澎湃新聞網2014年10月17日。

[14]《吳思科:“一帶一路”——來自中東的聲音》,觀察者網2015年4月9日。

[15]雅各布·曾恩:《新絲路的未來設想:安全、戰略與上合組織》,瞭望智庫2015年3月31日。

[16]《聯合國憲章》,聯合國中文網。

[17]《“一帶一路”帶來經濟發展機遇漸受沿線國青睞》,參考消息網2015年2月23日。

[18]《“一帶一路”開局:中巴經濟走廊展現新活力》,中國日報網2015年4月8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