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發展民主是國家治理之根_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三、中國式民主的特色
世界上的民主,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這是因為在實現和發展民主的進程中,由於各國采用的途徑、方式以及建立的民主製度與別國不同,從而具備了一套係統的、穩定的鮮明特色。列寧曾經指出,“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民主的發展模式顯然是多樣性的,戴維·赫爾德在《民主的模式》中闡述道,民主可以分為古典的四種模式和現代的四種模式,並且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直接民主理論”就是民主的一種模式。因此,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完全是適合於中國國情的一種新型的民主模式,是世界民主模式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長期以來,由於西方國家率先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製統治,形成了民主政體和民主製度的模式。人們由此產生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和思維慣性,“天下民主、定於一尊”,似乎民主隻有一種,那就是西方式民主,隻有西方式民主才稱之為民主,其他的民主都不能算作民主,這當然陷入了認識民主的誤區。前麵提到的埃及、利比亞、烏克蘭、泰國這些國家,正因為它們信奉民主模式唯一論,盲目地照搬照套西方式民主,結果造成了國家的紛爭動亂。現在,事實已經宣告了“民主模式等於西方模式”“西方民主模式是唯一的”破產和終結。對此,習近平明確指出,“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隻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當代中國,在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和新型民主觀指引下形成了中國式民主。中國式民主的興起和發展,既豐富了民主理論的寶庫,又壯闊了世界民主的潮流。
中國式民主是中國開創的新型的民主模式。之所以是新型的民主模式,因為其具有自身的鮮明的特色。中國式民主的特色體現在指導思想、領導核心、根本要求、經濟基礎 、方式選擇、次序排列、發展策略等七個方麵。
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在世界上所有的民主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乃是最科學、最先進的。因為馬克思、恩格斯以曆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學說為基礎,科學地論證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揭示了民主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曆史上的一種新型的社會形態,具有自身內在的一係列規定,民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中國式民主以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為指導思想,是因為它屬於社會主義,並以實現社會主義為依歸。
領導核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獨自擔負起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職責和角色,是經過長達幾十年的革命鬥爭才取得的,也是曆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能夠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維護中國國家統一與社會的和諧穩定。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征,是中國式民主發展的根本保證。
根本要求: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真正實現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在屬性和鮮明特點,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最高目標。人民是民主的主體,早在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關於跳出“曆史周期率”的窯洞對話中,就闡明了人民當家作主對於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毛澤東當時指出,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夠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人民起來了,行使民主,監督政府,才能避免人亡政息。對此,黃炎培極為認同,他說,這話是對的,隻有大政方針決之於公眾,個人功業欲才不會發生。隻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於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
經濟基礎:公有製保障公平正義。在中國,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製度的經濟基礎,也是
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就從經濟基礎上決定了中國的民主不受資本的操縱。在民主選舉中,我國堅持由公有製經濟為民主政治活動提供經費,而堅決反對和製止私人資本的介入和掌控。相比較而言,公有製經濟更能保證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
方式選擇:協商民主是主要形式。民主的方式大致有競爭式民主、談判式民主、協商式民主三種。協商式民主要求通過公民的參與,就決策和立法等問題相互交流、溝通,最終達成共識,和衷共濟。協商式民主的核心要素是商議與共識,其結果是“多贏、共贏,利益最大化”。可見,這個方法很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
次序排列:優先推動黨內民主。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在普遍缺乏民主的情況下,要首先發展黨內民主,通過黨內民主先行和帶動人民民主,實行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互動,這是一條切實可行、穩妥有序的發展之路。正因為這樣,中國式民主強調,要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發展策略:漸進式推進民主。發展民主的策略主要有激進和漸進兩種,中國選擇的是漸進策略。由於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群眾缺乏民主訓練,需要首先擴大基層民主,重點搞好基層民主,這是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趨勢和重要基礎。奠定了這樣牢固的基礎後,才能從基層起步,徐圖進展,逐級而上。因而,中國式民主的整個發展過程,必然呈現出漸進發展的樣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