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耍大刀窯主示威 頻跳槽小記成名

第九章耍大刀窯主示威頻跳槽小記成名※————————————————http:///book/32992.html———————————————※石岩看到打進電話的是窯主,有心不接,就此掛了電話,但電話那頭窯主特有的喂喂聲,讓他不由遲疑起來……窯主和石岩之所以成了朋友,就是因為,兩人輕易不會幹低聲下氣的事,而這也是背頭和陳實擇友的標準。

關於窯主的傳說版本太多,因為是好朋友的關係,對於窯主的“英雄事跡”,背頭、陳實和石岩還是比較喜歡向外人道的。甚至閑來無事時,他們還可以用來相互調侃取樂。每每敘述到關鍵時刻,幾個人總不忘大聲誦讀李白李詩仙的大作“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篙蓬人”。據說這是窯主之前的人生信條,所以一旦聽見窯主這麽風雅的時候,一定是他做出了“驚天動地”的事出來了。

窯主的大名叫錢滿窯,靖北新聞界的一大名人,是首屈一指的那種名人。目前在警報社專門跑小煤窯透水、塌方、瓦斯爆炸、工人失蹤等事故而出名的記者。但凡靖北市附近的小煤窯一旦出事,最先知道的人除了當事人外,可能就是被警報社弟兄們稱作窯主的錢滿窯了。這也難怪,誰要他有那麽多眼線呢。因為小煤窯事件報道出名,報社有這方麵的信息也全部讓窯主去做。好在一旦煤窯發生了事故,他總是向著弱勢群體說話,因此被窯工親切的稱為他們的代言人。久而久之他便成了名副其實的窯主了。

窯主之所以能名滿靖北,主要得益於他的頻繁跳動。靖北有幾家平麵媒體,他就去過幾家。《警報》是最後一家,也是窯主唯一呆的時間超過兩年的一家。

實事求是的說,窯主是一個脾性暴烈、有血性的漢子。受不得別人的白眼,末了還把自己當球踢,也不想當筐裏的軟柿子,讓人挑著捏。這可能是窯主連級跳的主要原因吧。

關於窯主跳槽的傳說,在靖北可謂版本多多。

*****煉獄成名*****最有名和最讓業內人津津樂道的是窯主還是一個實習記者的時候,暴打他們部門主任的事。

話說窯主來自黃土高坡一個極偏僻、貧瘠的小山村。憑靠父母兄弟的討吃要飯和自己的刻苦頑強,終於金榜題名。由於兒時對艱苦環境的深切體會,曾經在初中時期,將這種體會變成每周一次的作文,由於語句通暢、文辭優美、寓意深遠而被語文老師推薦到省城一家廣播電台,通過電波傳播,送進了千家萬戶,更重要的是送進了窯主家周圍的十裏八鄉。於是在眾鄉鄰的注視下,窯主陡然間就升起了文學夢,而且一夢而不可收拾。

大學畢業便依然決然放棄了學校分配的幼教工作,留城隻身闖到一家報社老領導的辦公室,拿出幾年來發表在各報刊雜誌上的“大作”。對老領導說,他想圓自己的文學夢。

窯主的態度很明確,就是要當一個作家。

報社是培養記者的地方,至於能否培養出來作家,報社領導豈能肯定。在翻閱完窯主的幾篇大作後,老領導朱瑚的評語是:“文章觀點新穎、獨到,不失老煉,但譴詞用句稍嫌稚嫩,是一個可造之才,如若假以時日,必將成名。”

因惜才,愛才,加之報社缺才。老領導朱瑚勸窯主在報社鍛煉一陣。窯主見一時當不了作家,便說等自己考慮好了再說。

考慮再三,眼看著口袋日漸空癟,而夢寐以求的作家頭銜又非一日可以戴到自己的頭上。

想通了之後,便火速按照朱瑚留下的電話打過去,得知鍛煉期間有的是工資,便收拾收拾走進了報社的大門。

初入報社,就像那認生的狗一樣,還得有人帶路,拜師和認老師是首要的條件,窯主拜了一位據說是很有前途是後生吳鴻為師。

因為吳鴻老師要活動著當報社采訪部門的副主任,所以,帶學生也就是帶窯主的當天,接了一條線索,便指派窯主去跑。初涉此道的窯主不明所以,直至跑到半夜也沒有找到當事人和新聞現場。

等窯主趕到報社,當晚的報紙已經定版了。

當晚,“老師”吳鴻便給窯主認認真真的上了一堂教育課,直至第二天天明。

老師罵也罵了,險些還動了手,但是,讓窯主感動的是,他從此明白了新聞不過夜的道理,而且也“通曉”了個中的道道。

有了老師的警世恒言,第二日,窯主拿出農村孩子的野性來,不吃不睡接著跑報社派給吳鴻的各種線索。

晚上,早早回來,按照吳鴻介紹的新聞格式,刷刷點點,幾篇報道迅速出爐,呈送給“老師”。吳鴻看後說:“放下吧,你先回去,我慢慢修改”。

第二日,窯主發現自己的幾篇新聞稿全部發表,沒有大的變動,最主要的變化就是他的名字前麵多了兩個字,是他老師的大名:吳鴻。

晨會過後,“老師”吳鴻叫窯主去吃早點,吳鴻說,是他讓窯主有了出名的機會,如果窯主聽話、老實,這樣的好事日後經常會有的。老師說:”隻要他在”。

窯主千恩萬謝,表示希望讓老師經常提攜提攜。

為了表示謝謝www。qb5200。Com,早點的錢自然是窯主掏的,等走出餐館,“老師”四麵觀望,說怎麽就看不到一個買煙的攤點呢。

窯主看見了一個,就在不遠處,指給“老師”看,吳鴻看了說:“哎呀!這麽遠……要麽這樣,小錢,給你錢,你幫我跑一趟”於是作勢從兜裏掏錢。

窯主不好表示出自己的反感,便說:“不用了,我這還有錢,你抽什麽?”

窯主當初是花著妹妹出嫁的嫁資,留在靖北並走進報社當實習記者的。知道或了解窯主情況的人明白,窯主這樣大手大腳花錢,無異於割窯主身上的肉。隻要是當過窯主初中的同學的,就永遠也忘記或者不知道窯主子妹仨上初中住校的境況,由於家裏太窮,買不起煤油爐子需要的**燃料,使用半年後,大哥便將他舅舅從煤礦上帶來送給他的煤油爐子鎖在用破紙箱子做的書櫃中,然後,饑一頓飽一頓的熬了半年,等他進了中學的校門後,當哥哥的便厚著臉,在征得校方同意後,在宿舍外用幾塊磚頭壘個鍋灶,從附近幹死的樹上打下枯枝當柴火給哥倆做飯,兩個人還好說,等次年小妹也進了中學,三個人的飯量是需要用時間熬出來的。天晴著時吃飯時間勉強夠他們做一頓飯,要是一到下雨天,每次等火點著了,上課的鈴聲也響了。每到這個時候,上初三的哥哥從鐵鍋裏舀半碗泡成麵糊湖的稀飯,狼吞虎咽的倒進空癟的肚皮,然後夾上書,扭頭鑽進學生群。

因為有大哥的榜樣,再加上小妹需要照顧,窯主一直沒有想過同學們是如何躲的遠遠的議論他們,在哥哥的言傳身教下,他以為這就是就學外加立身活命全部。但是剛剛走進初中校門的小妹則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目光,每次看到同學們揉著惺忪睡眼向教室走的時候,先大哥一步,將臉上的煙灰用塑料桶中的水胡亂衝一把,然後,摸一把再次流下的淚,強裝笑顏跑進教室。

就這樣每次窯主獨守濃煙滾滾的“灶火”時,他就發誓,就像點燃麵前的這堆火一樣,這個書一定要念成。

沒有堅持到一個月,小妹便因“食不果腹”而輟學務農。也是從妹妹輟學後,窯主和哥哥的“午餐”裏,沒有了濃煙和眼淚,而兩人的心裏卻都埋下了深深的歉疚,這個歉疚是妹妹帶給他們的,因為自從他們弟兄二人不再在學校明火執仗、點火燒山似的做飯後,午餐都是由妹妹從三十裏外的家裏送回。

就這樣,妹妹以每日六十裏路程的苦役,將自己的兩個哥哥送進了大學校門。而當窯主學藝在身榮歸故裏時,小妹也已經嫁為人婦了。

哥哥已經有了工作,小妹的嫁資自然而然的就落到了窯主的身上。就這樣,窯主屈辱的通過父母,像拿到了妹妹的賣身契一樣的“厚厚”的一遝錢,開始了他的求職生涯。

*****暴打與新生*****所以在窯主看來,“老師”吳鴻每從他身上擠壓一分錢,塞在他的嘴巴的已不再是單單一個“錢”字能囊括得了的,那似乎就是小妹的血和肉。讓別人輕易郯齧,無異於掏他窯主的心,挖他窯主的肉。

然而,這種痛苦的割肉掏心般的折磨,在他窯主的“老師”吳鴻的麵前變成了每日固定的“娛樂”節目。

窯主的支出直線上升,而”老師”的胃口也在不斷擴張。從三元一包的香煙變成五元一包的,從一日一餐到一日兩餐。窯主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學到老師真正水平。他非常非常希望從報紙裏看到老師的大作,了解一下老師的真實水平。可是沒有,翻遍報紙的犄角旮旯,除過加在他名字前麵的“老師”的名諱外,實在也找不出吳鴻的大名。

在窯主進報社跟“老師”吳鴻的第十天,他就給自己的老師斷了糧,第二十天的時候,吳鴻因為報道突出和管理有方而終於如願以嚐的當上了部門副主任。而所謂的管理有方是指他帶徒弟“窯主”有方而已。

“老師”的升遷沒有帶給窯主一天高興和放鬆的時間,自從斷了給吳鴻的孝敬後,窯主就發現,之前能給他的所有線索,一下子都沒有了。

由於沒有了新聞線索,窯主一下子清閑下來,休息兩天後,他約以前的老師,現在的副主任領導吳鴻一同吃早點,末了還是老規程,送領導一包香煙。

當日,窯主接到“老師”派給他的四個重大新聞線索。

下午,財務部通知窯主領工資。

400元,其中一百元被扣,理由是曠工,是他的“老師”吳鴻當領導後,把自己的“徒弟”當做第一把火給燒了。

當晚,四個線索窯主認認真真的寫了。

第二日,窯主兜裏揣著兩隻酒瓶去了報社,看完報紙,發現自己寫的幾個稿件三個頭題,一個焦點,前麵的本報記者後,仍然綴著“吳鴻”的大名。窯主認認真真的看完報紙,站起來同往日一樣,向主任辦公室走去,然後一腳踹開了吳鴻坐了沒有多久的辦公室的大門。

吳鴻看到是窯主說:“誰叫你進來的?……出去,打電話約我。”大概是發現窯主站著沒動,吳鴻又便補了一句:“每天都吃個豆漿油條,煩都煩死了”。

窯主二話沒說,從兜裏掏出酒瓶,左手酒瓶“啪”的一聲砸在吳鴻的辦公桌上,右手酒瓶兜頭蓋到了“老師”吳鴻的腦袋上。然後說:“今天給你換個口味。您覺得怎樣?”

吳鴻可能覺得自己的腦漿都被弄出來了,隻是“嗷”的叫一聲,便有些昏厥。氣急敗壞的大叫:“好你個王八蛋,你有種,你等著”

窯主盯著血流滿麵的吳鴻說:“打電話報警吧,我也想給警察和全報社的人都說一說,我為什麽要揍你”

吳鴻怕窯主還來第二下,便不再強嘴說:“你給我滾出去。”就這樣,窯主從第一家報社滾了出來,滾的有些強悍,有些血腥,當然也有些英武壯烈的味道。

窯主兩手叉腰,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篙蓬人”的詩句,不顧初識他這匹“千裏馬”的報社老領導朱瑚的阻攔,搖搖擺擺的走進了另一家報社的大門。(本章未完待續)※————————————————http:///book/3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