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朵豁剌剔部族(上)
朵豁氏,就是蒙古族古老的朵豁剌剔氏之簡稱,朵豁剌剔氏,亦稱斡亦剌惕氏、斡亦剌氏,是蒙古“黃金家族”中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據史籍《蒙古秘史》記載,蒙古族的先祖母、非凡的寡婦阿蘭豁阿去世以後,她的五個兒子就把她的牲畜給分掉了,更確切地說,是她的四個大兒子分掉了她留下的全部財產,並且欺負她的小兒子孛端察兒蒙合裏單純年幼,除了一匹脊黑背青的白馬,不分給他任何財產。
據蒙古史學家說,幾位兄長在分財產時的所作所為,終於使孛端察兒意識到:在這個家中,他孛端察兒是多餘的。於是,他決定離開這個家,獨自到大草原上去闖蕩,去碰碰運氣。
就此,成吉思汗的上十一世祖孛端察兒蒙合裏,騎上那匹脊黑背青的白馬,憤然躍入荒野而去。他深知,僅憑這樣一匹劣馬,隻身落人這一望無際的草原,前景是難卜的。他一邊走一邊心裏說:“馬在則人活,馬倒則人亡。罷,生則生之,死則死之,如此而已。”就這樣,孛端察兒騎著一匹劣馬,信之所之,沿斡難河而下,來到了巴勒諄島。他在這裏停下,跳下馬。斬木割草,搭起了一間簡陋的茅舍,住了下來。次日出外了望,遙見一隻獵隼(一種能俯衝攻擊地麵獵物的雀鷹)正在吞食一隻野騖。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拔了幾根馬尾毛,結成一條繩子,隨手作圈,捕住了那隻鷹。他把這隻猛禽馴養起來,準備用它去捕獲小獵物。
等到春天到來,野鴨和野鵝成群結隊地飛到斡難河邊。孛端察兒蒙合裏故意不給鷹喂食,讓鷹餓急了,然後再把它放出去捕野鴨和野鵝。這樣捕來了很多鴨鵝,多得簡直吃不勝吃。但是,所捕野禽雖多,終有窮盡之時,於是孛端察兒又借助狼所捕之食充饑。當狼追鹿和羚羊之類的動物時,他就守在僻靜處,待狼抓住獵物或把獵物驅至絕境之時,他就彎弓搭箭射殺獵物,與狼群分食之。有時他也拾回狼吃剩下的獵物,以資糊口,兼養其鷹。
不久,從鄂爾渾河的支流統格黎克溪(今內蒙古通遼庫倫)徙來了一群牧民,來到此地紮下營盤。他們的到來打亂了孛端察兒蒙合裏艱苦而又自由的生活節奏。開始一段時間,他同這些牧民倒也彼此相安。每天,他把鷹放出去捕食,然後就到牧民那裏去乞求奶漿。牧民也不拒絕他之所求。但他們這些牧人都不願與人深交,頗具防人之心。所以,無論是孛端察兒蒙合裏還是這些牧民,彼此都沒有造次詢問對方所屬何族,祖籍何方。因而彼此兩造名姓,互不相知。夜幕降臨之時,孛端察兒蒙合裏即謹慎地回到自己的茅舍就寢。
光陰流逝,孛端察兒蒙合裏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忽然良心發現,憶及小弟弟,不知弟弟此時處境如何,有點放心不下。於是,不忽合塔吉便上馬四處尋覓,最後尋至巴勒諄島,向牧民打聽孛端察兒蒙合裏的下落。聽他這麽一問,牧民們也就知道了每天與他們交往的是何人。他們回答不忽合塔吉道:“汝所尋之人恰住於此處附近。彼嚐每日來此就馬ru,天晚即歸焉。我等不知彼夜宿何所。但見西北風起處,其鷹所捕鴨雁之翎毛飄來如雪片,料必居於近處不遠。此時正是彼常來就馬ru之時也,汝且稍候,定然見之。”
不一會兒,孛端察兒蒙合裏果然跨馬得得而至。兄弟二人相認,略敘數語,然後一同離開此地,沿斡難河而去。二人騎馬而行,不忽合塔吉在前,孛端察兒蒙合裏在後。孛端察兒蒙合裏大聲說:“人須有頭,衣須有領。無頭不成人,無領不成衣也。”他這樣大聲把這句難懂的格言重複說了三遍,他的哥哥不忽合塔吉才回過頭來問他此話怎講。孛端察兒蒙合裏說:“適才汝所見這群牧民,曾供我馬ru。依我觀之,彼等沒有首領,一盤散沙。彼等之中,無貴賤之分,無首尾之別,大家彼此彼此。據此看來,擄掠彼等及其財物,可說是易如反掌,垂手可得。”
孛端察兒蒙合裏這樣說時,完全是一副草原盜賊的腔調,絲毫不念及這些牧民每天供給他馬ru,搭救他性命的思德。而不忽合塔吉一聽說有此等便宜之財,當然喜不自勝,便迅速同孛端察兒蒙合裏趕回家商議。家中的三個兄弟聽了他們的計劃以後,也很表支持。大家當即上馬揚鞭,向巴勒諄島的方向奔去。孛端察兒蒙合裏道熟,當然一馬當先,前麵開路。快到目的地時,他抓了一名年輕的孕婦,強迫她說出有關這個遊牧部落的更詳細的情況。從此婦人口中得知,這個部落名叫劄兒赤兀惕。打聽明白以後,兄弟五人就開始突襲。據蒙古史家記載,“當下他們即向牧民們衝去,搶牲畜,搶食品,搶人,把牧民帶回家充當奴仆”。
這段插曲充分說明了當時的蒙古風俗。起先,單純的孛端察兒蒙合裏由於年幼力弱而受到兄長們的欺負,被迫流Lang草原。現在他又回到家園,並受到了諸兄的好待,而這又恰恰是由於他以卑劣的背叛回報劄兒赤兀惕部對他的善待的結果。更有甚者,在記述這一事件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看來,這一基於背叛行為的擄掠乃是孛端察兒蒙合裏引以為榮的主要功勞。的確,從這個孛端察兒蒙合裏的所作所為,人們可以看出,在原始草原生活中,無法回避的法則乃是類似於“森林之法則”的那種弱肉強食的法則。孛端察兒蒙合裏說過,劄兒赤兀惕部無頭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擄掠之。戰爭的指揮者,群眾的運動者,甚至天生的組織者,這些就是孛端察兒蒙合裏的子孫們令人驚訝地向人們顯示的形象,這些就是孛端察兒蒙合裏的後裔成為“世界征服者”之所在。不過,在成為世界征服者之前,他們必須首先按照阿蘭豁阿的教誨,把蒙古諸部落這種分散的“箭”捆束在一起,把分散的各個部落組織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統一蒙古的各個部落的偉大史實,最終由成吉思汗成就了。在他以前,他的祖先也曾多次嚐試過。有幾次,他們已接近成功了,可惜,緊接著各部落又分道揚鑣了。於是,整個蒙古又陷入部落分散、各自為政、族間殘酷仇殺、混亂無序和軟弱無能的狀態。當此之時,在世界上的人們中,要數這些狼與鹿的子孫們的生活最為悲慘了。
孛端察兒蒙合裏之孫蔑年土敦年紀不大就去世了,留下了七個兒子。蒙古家係學者們依次記下了這七個兒子的姓名。蔑年土敦的長子名叫合赤曲魯克,第七個兒子叫納臣把阿禿兒。蔑年土教逝世後,他的遺孀那莫倫暫繼之為部落的首領。那莫倫是這樣一類蒙古女人:在部落政權更替的過渡時期,她們能用男人般有力的大手高舉起部落的大旗,號令整個部落。
納臣把阿禿兒生有二子,分別為兀魯兀歹、忙忽台,後來成為兀魯兀惕氏、忙忽惕氏的始祖。納臣把阿禿兒的原配妻子後來還生有兩個兒子,一名為失主兀歹,一名為朵豁剌歹。
朵豁剌歹建立了著名的蒙古朵豁剌剔部,後來成為蒙古土爾扈特部落的核心。
宋寧宗趙擴開禧三年(元太祖二年,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派長子術赤征服了林中百姓後,將斡亦剌惕部歸忽都合別乞管轄。成吉思汗後與斡亦剌惕部建立了世襲的姻親關係。土爾扈特部落的貴族們以此為榮,他們的地位相應地發生了變化,因此也成了林中百姓的協同征服者,伺候受到了成吉思汗的許多嘉獎和賞賜,人民生活也相應發生變化,在曆史上仍然稱斡亦剌惕部或客列亦惕部。
宋嘉定十年(元太祖十二年,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再次派術赤鎮壓了禿馬惕部叛亂後,土爾扈特部落的牧區擴展到禿馬惕故地乞兒吉思地區(今俄羅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側葉尼塞河上遊)。隨著成吉思汗的西征,並收複新疆,作為黃金家族屬民的土爾扈特部落,開始擴散到天山南北和中亞各地參加征戰。
宋嘉定十一年(元太祖十三年,公元1218年),土爾扈特部落被蒙古大汗將軍哲別所召,參加征討屈出律軍隊的戰鬥,大敗屈出律的軍隊於塔裏木盆地南部巴達哈桑山中,天山南麓喀什噶爾、鴨兒看、和田諸城依次而下。迄此天山南北各地皆歸蒙古汗,新疆割據紛爭的局麵才宣告結束,也為元、明兩代成吉思汗的後代統治天山南北各地打下了基礎。
宋理宗趙昀景定元年(元世祖元年,公元126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薛禪汗孛兒隻斤·忽必烈借助內地漢族地主的強大勢力,在開平奪取了蒙古汗國的大汗位,這引起出也是身於黃金家族而又是衛拉特部落的脫勒劣赤女婿阿裏不哥的不滿。在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落的支持下,孛兒隻斤·阿裏不哥在合剌合林也被擁立為大汗。經過四年的戰爭,孛兒隻斤·阿裏不哥遭到了慘敗,撤退到伊犁河流域。隨之,支持孛兒隻斤·阿裏不哥的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落,又一次離開八河流域遷徙到察合台汗國境內。
宋景定五年(元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孛兒隻斤·阿裏不哥和支持他的土爾扈特和其它衛拉特各部走投無路,向元世祖投降。當時的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落雖然已經強大起來,但是受到傳統正統觀念的影響,沒有去爭奪蒙古大汗的汗位。而在東蒙古的黃金家族的其他封建主們紛紛去爭奪蒙古大汗位時,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落卻支持出身黃金家族的阿裏不哥去爭奪大汗汗位。因為不管西蒙古封建主軍事勢力強大到何種程度,除了黃金家族的大元後裔之外,均不可能自己成為東蒙古本土的汗。盡管孛兒隻斤·阿裏不哥酗酒無度,指揮無方,剛愎自用,屢戰屢敗,也隻得支持這位和衛拉特各部有親緣關係的大元後裔,甚至導致衛拉特各部大撤退和向元世祖投降也在所不惜。
大元帝國又一次統一了土爾扈特等部落及衛拉特各部落之後,讓衛拉特斡亦剌惕的首領做被奴役部落的管理者,管轄屬地的部眾及領地外,還在謙河一帶設置萬戶府,由黃金家族的子孫擔任萬戶長。元朝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元世祖得悉土爾扈特部落及衛拉特各部管理秩序較為混亂,萬戶府內花天酒地,酗酒無度,斡亦剌惕部管理者敷衍了事,不負責任,造成尾大不掉之勢。元世祖果斷派保定府漢人劉好禮為葉尼塞河上遊吉裏吉思五部斷事官,管理衛拉特各部。劉好禮團結土爾扈特部落和其它衛拉特部落的頭領,大膽革除各類弊政,認真審查了多年餘積的各種民事刑事案件,並任用土爾扈特部落的王罕之孫阿木胡蘭作為助手,協調各部落因為爭奪牧地而造成的矛盾,一時八河流域秩序井然。
元成宗孛兒隻斤·鐵穆爾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窩闊台汗的孫子孛兒隻斤·海都利用孛兒隻斤·阿裏不哥的殘餘勢力,占領了察合台汗國的七河流域,並聯合察合台汗曾孫孛兒隻斤·八剌,繼續同元朝鬥爭。孛兒隻斤·海都逝世後的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孛兒隻斤·海都的長子孛兒隻斤·察伯爾回到原窩闊台繼位,汗帳設在葉木爾河,和元朝展開了一係列的拉鋸戰。
此時,土爾扈特部落和衛拉特部分部落憤然退出了孛兒隻斤·察伯爾同元王朝之間毫無意義的內訌。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孛兒隻斤·察伯爾正在額爾齊斯河流域同元朝作戰的時候,背後遭到了土爾扈特部落和一些衛拉特部落以及察合台汗國其它世係皇子們的襲擊,因而慘敗。在孛兒隻斤·阿裏不哥殘餘勢力和海都長子的反元鬥爭過程中,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逐漸覺醒,脫離了孛兒隻斤·阿裏不哥、孛兒隻斤·海都子孫的分裂勢力,加入了元朝的統一事業。
公元十四世紀中葉,土爾扈特部落參加了統一察合台汗國的戰鬥。隨著孛兒隻斤·海都的失敗,察合台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而西察合台汗國逐漸穆斯林化。為了區別已經穆斯林化的西察合台汗國,就迫使蒙古王公必須擁戴一個有權威的大汗。當時在察合台蒙古係列中勢力最強、影響最大的就是朵豁剌惕部的首領朵豁·播魯隻,他的屬地正在西察合台汗國的中間,包括庫車、阿克蘇等七河流域的一部分。
元惠宗孛兒隻斤·妥歡貼睦爾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朵豁·播魯隻從伊犁河流域圖爾紮的地方,迎接察合台汗孛兒隻斤·篤哇的孫子孛兒隻斤·禿黑魯克貼木兒到阿克蘇繼汗位。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孛兒隻斤·禿黑魯克貼木兒統一了東西察合台,土爾扈特部落參加了一係列戰鬥,為維護統一做出了貢獻。
隨著大元帝國的滅亡,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新疆地區、帕米爾高原地區的農牧民起義也風起雲湧,他們推翻了察合台汗,孛兒隻斤·禿黑魯克貼木兒也率領部落逃回了東蒙古草原,但土爾扈特部落的人民沒有走,他們也一同參加了這次反抗元朝的農牧民大起義。
之後,土爾扈特部落移牧於伏爾加河中下遊無主之地一百四十年後,由於不勘忍受沙皇俄國的壓迫,於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1月16日,在首領朵豁·渥巴錫汗的統率下,毅然舉行武裝起義,帶領十六萬族人東歸祖國。在途中,他們前赴後繼,打退了沙俄軍隊無數次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饑餓、疾病和沙漠,行程萬餘裏,於同年7月20日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後,全民族僅剩六萬餘人。在中華民族曆史上,朵豁·渥巴錫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偉大的民族英雄。
土爾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們自古就生息在中國北部、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個勤勞、勇敢,有著光榮曆史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