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一)
中國曆史上的開國皇帝中似乎沒有誰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淒慘的。元朝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東鄉(今安徽嘉山明祖陵縣治明光鎮北趙府村)一座破舊的二郎廟中。他的父母沒有土地,是靠租種別人田地為生的佃農。他是家裏的第六個孩子,上麵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改名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沒錢交學費,隻好退學給人家放牛。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裏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家裏隻剩下他和二哥。雖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卻實在沒有辦法過下去了,家裏一粒米都沒有,二哥隻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為年紀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因為寺中也沒有餘糧,朱元璋隻做了幾十天的和尚,便被打發出門,雲遊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覺寺。雲遊的幾年間,居無定所,風餐露宿,靠化緣度日,其實和討飯也差不多。然而經過這幾年雲遊的磨礪,朱元璋的視野大為開闊,人生閱曆大為豐富。
走向巔峰。朱元璋的悲苦經曆在當時社會中有相當的典型性,元朝殘暴的統治和地主階級的無情壓榨,使得農民的生活十分艱辛。官逼民反,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形成了曆史上著名的元末紅巾軍起義。之所以稱為紅巾軍,是因為起義者頭裹紅巾。當時紅巾軍主要有劉福通、芝麻李、徐壽輝等數支隊伍,各自為戰。
朱元璋雖然身在寺廟中,但他顯然是六根未淨,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興起的農民起義Lang潮中。至正十二年(1352)閏三月,由於皇覺寺被毀,又有友人來信相邀,朱元璋來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紅巾軍的郭子興部,成了郭子興的親兵。他膽大機敏,作戰勇敢,在紅巾軍中很快就嶄露頭角,逐漸升遷。郭子興將養女馬氏嫁給了他,使他在軍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後來,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馬,成為割據一方的梟雄,加入了群雄爭霸的戰團。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聽從謀士的意見,攻下金陵(元代稱集慶),作為穩固的根據地。他躊躇滿誌地對徐達等人說:"金陵險固,古所謂長江天塹,真形勝地也。倉廩實,人民足,吾今有之;諸公又能同心協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當天就改集慶為應天府。
當時的形勢依然嚴峻。張士誠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為中心,發展勢力。在以"布袋和尚"著稱的彭瑩玉戰死後,起義軍推舉徐壽輝為首領。徐壽輝被推舉隻是因為相貌好,並沒有才幹,不久陳友諒控製了這支隊伍。劉福通於前一年迎韓林兒在安徽亳州建立龍鳳政權,尊韓林兒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冊封,任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方國珍割據溫州、台州等處。元朝的勢力仍然強大,在起義軍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將陳友諒視為最大的威脅,因此製定了先擊陳友諒的作戰方針。陳友諒本來是個漁家子弟,身高體壯,練就一身好武藝,又略通文墨,曾在縣衙作貼書。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他投奔到了徐壽輝的天完政權下,後來取代了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大漢。陳友諒自恃兵多將廣,直撲金陵而來。大敵當前,有人建議出降,有人提議奔踞鍾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奔者可斬也",軍心始安。同時,他派胡大海騷擾陳友諒的後方,利用康茂才與陳友諒是舊識的關係詐降,誘敵深入。陳友諒果然上當,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敗而歸,朱元璋乘勢奪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雙方於鄱陽湖展開生死大戰。戰鬥十分激烈,長達36天,陳友諒中流矢而亡。朱元璋雖然損失慘重,卻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稱吳王,設百官司署,李善長、徐達為左右相國。
徐達像朱元璋消滅陳友諒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張士誠控製著南達紹興、北抵徐州、西距濠州、潁州等地,這也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隻是他庸碌無為,安逸自居,沒有更大的野心。當朱元璋與陳友諒激戰鄱陽湖,他竟然無動於衷,坐視朱元璋不斷壯大,由此又可見朱元璋當年以陳友諒為勁敵而後攻張士誠的決策是正確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朱元璋命徐達為將,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達為大將軍,統兵20萬,直搗張士誠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為策應。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張士誠束手被擒,後於金陵自縊身亡。
上權力頂峰的農民領袖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將朱亮祖攻取台州、溫州。十一月,部將湯和下慶元(今浙江寧波),方國珍逃入海中,不久為廖永忠所敗。方國珍走投無路,隻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月,湯和與廖永忠擒獲陳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楊璟等人攻取廣東、廣西。在平定東南之時,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將北征蒙古,山東、河南隨即而下,馮勝也攻克了潼關。
在轟轟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於1368年正月在金陵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這常遇春像個當初的放牛娃、小沙彌終於躍上了權力的巔峰。這裏順帶提一下,朱元璋為何選定國號為大明呢?熟讀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龍記》,在這部武俠小說中,明教與元朝勢不兩立。而且,小說中有幾位人物也與曆史人物重合,比如頗有心計的朱元璋、勇猛忠信的常遇春,還有布袋和尚彭瑩玉等人。那麽朱元璋定國號是否真的與明教有關係?
按照吳晗的觀點,"大明"的意義的確出於明教。明教,原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唐延載元年(694)傳入中國,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稱明教。明教的教義是二宗三際,即他們認為統治世界的明暗兩種力量,為明暗二宗;明暗兩種力量相互鬥爭,經過初際、中際、後際三個階南京徐達墓段,為三際。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惡和欲。在初際階段,還沒有天地,明暗相互對立;中際階段,暗占據優勢地位,這時明王出世,經過鬥爭將黑暗趕走;後際階段,明暗各歸本位。明教對於那些受到壓迫和剝削的人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因為明教主張迎接明王出世,改變現狀,相信不久以後人們會過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這一點在廣大窮困農民間進行傳教,準備武裝起義。當時明教的彭瑩玉,在淮西傳教,宣揚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準備。至元四年(1338),彭瑩玉和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縣)率眾五千餘人起事,雖遭鎮壓失敗,但此後各地起義不斷,而彭瑩玉也在堅持鬥爭。河**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領袖,廣招信徒,醞釀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發農民15萬修黃河。韓山童派人預先在河道中埋下一個一隻眼的石人,上麵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樣。石人挖出後,人心不穩。韓山童認為時機成熟,聯係劉福通等人準備起事,推舉韓山童為明王。事情泄露,韓山童被殺,其妻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脫。劉福通力戰突圍,後攻取潁州等地。各地聞風而動,接連起義,掀起了元末農民起義的。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建立龍鳳政權。朱元璋所在的郭子興部,在郭子興死後其子郭天敘受劉福通節製,所以朱元璋其實是小明王的部將。後來朱元璋勢力強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軍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時落水,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認為,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是承繼小明王而來,"國號大明,承林兒小明號也",據說這是劉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將領,不是出於淮西彭瑩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屬下,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國號為大明自然順理成章,而且這樣還意味著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會上再也不應出現其他的明王了,這也有助於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