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第九劫雷輪回劫

本來以張良的水平,渡過平常的九劫,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張良卻什麽都不知道,將匈奴大軍上萬人籠絡在一起,無疑激起了雷劫的憤怒,

其實,第六道雷劫就是普通雷劫的極限!而這後麵的三劫,根本就是張良自己闖的禍!

第九道紫色的雷劫將張良完全籠罩,別人根本看不清裏麵發生了什麽,可是身出雷劫之中的張良,卻是清楚無比。第九道雷劫並沒有出現像前八道雷劫那樣的暴擊!

隻是籠罩著張良!

如果說張良此時已經死了,也無不可!

因為第九道劫雷是輪回!

輪回!

最後時刻,第九條行功路線,即那條紫色的細流保護著張良,張良此時全身都是紫色,不斷的死去,不斷的活過來,死去的時候,張良看見有無數的孤魂野鬼衝向自己,有漢人,有匈奴人,向自己討命,張良感覺的自己在這一刻是如此的無助;

更或者,劉邦站在自己麵前,痛斥自己,最後甚至親手殺了自己;更或者項羽,恨自己將其逼在壩下,旁邊更有虞姬在吸食自己的生命,自己能夠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力在一絲絲的消散

可是活著的時候,張良看見了自己的父母,百般疼愛自己!自己的兒時夥伴,一起嬉戲;漢朝的大將對自己的尊崇;以及自己吸收血水,在芭蕉樹上成長,自己破開金球,被瑩瑩收留

畫麵在不停的變換,死的時候,張良感覺到無盡的絕望;活的時候,張良亦能對生活有無盡的眷戀

生死交替,張良感覺到自己想像活了無盡時間,這一刻自己好孤單!

生死交替,張良閱盡世間浮華,但卻定格在一點,隻見一個女子,似是瑩瑩又非瑩瑩,一直在自己耳邊,呼喚自己!這種呼喚,才讓自己時刻明白,自己還活著!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忽然一則訊息傳進了張良的腦海,“棄世,我怎忍心;救世,非我所願!今遇有緣人,我且賜你一命!”

張良忽然精神一晃,那種生死交替的感覺頓時消失。

“剛才是誰,為什麽說與我是有緣人,不過既然救我一命,我自當感謝,”

張良心中默默說道,如若不然,自己將一直處於這種生死交替的狀態,怕是永遠也回不過來!

張良想起剛才那一刻,便心有餘悸,太可怕了,自己無法反抗!

更或者,自己生不起一絲反抗的力量!

紫色的雷電光束,漸漸消失,張良從中慢慢地走了出來,旁邊的匈奴將士看見張良出來,都是一呆!

大家都認為,張良肯定無法渡過這一劫,即使渡過這一劫,估計也得很長時間,甚至重傷幾乎致死!因為剛才第八道雷劫的時候,大家幾乎都感覺不到,張良的氣息了!

對於張良來說,剛才的時間並不短,甚至過了無數的輪回!

對,就是輪回!

這就是張良渡劫後,對剛才那一幕的感覺,自己經曆了萬世輪回!

匈奴將士見張良走出來,紛紛後退,這麽厲害的雷電都打不死,就憑自己這些人,要殺死他,幾乎不可能!

張良是直接走向指揮匈奴士兵分散開來躲避雷電的,那個穿著金色盔甲的年輕將領!

匈奴將士卻不像渡劫那會,這個時候,紛紛讓開,因為此時,他們感覺不到張良一絲的殺氣,而張良此時掛在嘴邊的笑容,甚至張良身上散發著的一種氣息,讓這些匈奴人,有種膜拜的感覺,如此更讓他們放下了心裏的那道防線。

眼前這個人,簡直就是一個戰神,抗禦雷劫的戰神!

不可戰勝!

讓人崇拜!

張良走到金甲男子麵前,“你是率領匈奴大軍,進攻我大漢的匈奴主帥?”

匈奴人,向前走了兩步,盯著張良,一口流利的漢語脫口而出,“我正是,閣下如此英勇神武,想不到大漢朝竟有如此英雄人物,我渤渤佩服!”此人正是渤渤,當下向張良收臂鞠躬!

“原來是渤渤大將軍,我說誰有這能耐,連破我數十城,我現在讓渤渤大將軍你,立即率領你所有兵馬,退回草原,不知大將軍可答應否?”張良盯著渤渤,慢慢的說道,同時,張良的身上開始散發出淡淡的殺氣!

渤渤卻是臉色未變,“不知閣下是何許人?”

“張良!”

渤渤頓時大驚,隻是眼前的張良與傳說中的五六十歲的老頭子,完全不同,“是了,是了,他肯定修煉了一門厲害的**,返老還童,要不剛才怎麽能渡過九道雷劫!”想到此處,渤渤又是向張良鞠了一躬,“想不到大人您居然是傳說中的軍神張良大人,渤渤佩服的五體投地,大漢朝有你一人在,我草原大軍,斷不會再犯!”渤渤擲地有聲的說道,笑話,且不說張良那神出鬼沒的計謀,就剛才渡劫的本領,想要找到,並殺死自己,甚至遠渡草原,殺死冒頓單於,都是易如反掌,還怎麽打?

這不是自己找死嗎,如果自己還不知進退,那麽,一旦眼前這位發起飆來,率領大軍,殺進我草原,我草原可就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了呀!

渤渤並不是現在才開始怕張良,而是當初隨頭曼單於遠征大漢的時候,就被張良狠狠的擊傷過,從此對張良深深忌憚,甚至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而張良在匈奴大軍中更得到一個軍神的稱號,這可是匈奴人對強者的敬佩!退一步來說,自己也是聽說,張良失蹤,才有信心率軍來犯,如今見到張良,早已心寒,手下將士,此時已經知道此人就是張良,再打下去,估計一點信心都沒有,基於以上綜合考慮,渤渤當機立斷,“草原軍在張良有生之年,斷不再犯!”

張良剛才被渤渤稱為軍神的時候,有點意外,如今聽勃勃說斷不再犯,心裏道,你不是不犯,而是你不敢再犯!

看來他還不知道自己與劉邦的關係,否則也不會說出如此決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