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6章 石河鎮的出路

剛才會議召開的情況迅速在全機關傳開。要是平常的會議,就算領導專門安排,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領會精神。但今天會議的特殊,除了工作作風整頓以外,更多的是關注沈桐的任命。

散會後,沈桐依然沒有緩過神來,腦海中始終盤旋著趙毅堂剛才的講話,他竟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己何德何能,能夠讓趙書記如此倚重,難道就因為是校友?沈桐想著各種假設,但始終摸不清趙書記的意圖。

回到辦公室,袁彩雲已經搶先一步回來了。當她看到沈桐時,氣就不往一處打。憑什麽,老娘不管怎麽說,已經在鎮政府幹了十幾年了,居然連個包村幹部都不是,更不用說辦公室副主任了。盡管平時其他人都願意稱呼她為袁主任,她十分清楚,這是別人抬舉她。

這個沈桐,居然第一天上班就成了包村幹部,甚至擔任了辦公室副主任。無論怎麽說,就算倒著輪,都輪不上他。

袁彩雲翻箱倒櫃地找出了幾本會議記錄和幾把鑰匙,扔到了辦公桌上。說道:“沈主任,這幾本是黨委的會議記錄,我現在就移交給你了。另外,這幾把鑰匙是後麵文件櫃上的鑰匙,黨務資料都在裏麵,以後我也管不著了。今天的黨建資料還是一片空白,希望沈主任在百忙之中補一補。”

說完,便狠狠地推了一把椅子,摔門而去了。

沈桐被袁彩雲的舉動大為驚奇,他本來還想虛心向她請教,但眼前的一幕讓他無所適從。

這一切都被門外的周德田看在眼裏。他也意外趙毅堂的突然決定,甚至懷疑他的那位**的子弟。不管怎麽說,既然趙毅堂已經作出決定,他就必須服從。

“小沈,不要理她,過兩天就好了。”周德田推門進來,麵帶微笑地對著沈桐說。

“周主任,您好。”沈桐看見是周德田時,便畢恭畢敬地向周德田鞠了一躬。

“小沈,別這樣,以後我們就是一個戰壕裏的人了,希望盡快熟悉辦公室的工作,早點投身到工作中。”周德田說道。

“周主任,我是個新人,還需要多多栽培,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沈桐說這話時,是非常用心的,也是發自肺腑的。

周德田是曆經官場之人,當然看得出沈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猛然間。周德田似乎明白了些趙毅堂的意圖,他是在拉攏人,是在鞏固自己的黨派。但是,一個小毛孩又能起到什麽作用呢。想到這,周德田既為自己揣摩領導心思而感到欣慰,也為趙毅堂操之過急的舉動感到憂慮。

“小沈,不要說栽培,我們共同努力,我們隻有一個目標,就是為鎮黨委、鎮政府當好助手,做好參謀,管好家務。至於工作,我們要慢慢來,切不可急功近利,而忽略群體,最根本的是要搞好團結,你明白嗎?”周德田在叮囑沈桐時,也不忘敲打敲打他。

沈桐對於這些隱晦言語還有些生疏,似懂非懂的。但還是誠懇地接受了周德田的教誨。

“好了,下麵我就要給你安排一個任務,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也是趙書記特意讓我安排你的,就是起草吳書記調研時的匯報材料。你是學中文的,對於你來說應該不難。”周德田的這個臨時決定,既是想給沈桐出一個難題,又是想考驗這個新來的大學生。

沈桐有些惶恐,盡管自己是學中文的,但他的用武之地是在文學,而非官文。幸好自己還有一年報社實習的經曆,對於這塊燙手山芋,沈桐隻能無條件地服從。

周德田又說:“今天是10號,三天後給我底稿,我們要盡快拿到趙書記手裏,沒有問題吧?”

沈桐咬了咬牙,說道:“保證完成任務。”

周德田笑了笑,道:“好,我們鎮政府需要的就是你這樣的年輕人,就是你這樣的人才,好好幹。”說完,在沈桐的肩膀上重重地拍了兩下。

周德田將一份材料遞到沈桐手中,接著說道:“這是去年的工作總結,你可以參考一下,具體數字有變動,你可以找統計員黃曉媛那裏要數字,有什麽不懂盡管問我,我的宿舍就在隔壁。”

“對了,聽說馬鎮長把你安排到二排西屋了?”周德田對於這一安排也是感到意外。

“嗯。”沈桐點了點頭。

“哦。”周德田沒有再說什麽。真要轉身出門時,又返了回來,繼續道:“你來的時候沒有帶行李,是吧?”

沈桐正位這事發愁時,聽到周德田如是問,便答道。

“這麽地吧,我宿舍還有一床新鋪蓋,是去年幹部駐村是時候剩下的,一會你抱過去,將就著用吧。至於生活用品,你出去到小賣部自己買一點就行了。”

沈桐聽到周德田事無巨細地安排,內心萬分感激,便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德田宛然一笑,看來這小子以後能為我所用了。

沈桐將抱回來的鋪蓋鋪開,立馬就覺得房間裏多了些人氣。沈桐躺在床上,回想著今天猶如過山車般的經曆,時而跌宕起伏,時而百轉千回。在他內心中,也不敢確定好事來的太快是幸運還是災難。

想起周德田的安排,沈桐不敢有絲毫懈怠,立馬起身坐到辦公桌前,細細地研讀著《石河鎮1998年的工作總結暨1999年的工作計劃》。

總結中,有成績有問題;計劃中,有步驟有措施。對於從事過新聞工作的沈桐來說,這篇工作總結寫得猶如流水賬一般,沒有特色,更沒有亮點。

從總結中,沈桐對石河鎮的鎮情有了些大概了解,農業不發達,工業剛起步,三產發展空間不足,去年的財政收入才突破千萬元大關。相比北寨鄉的6000萬元來說,整整是石河鎮的6倍。

特色在哪?亮點在哪?沈桐在字裏行間尋找著。農業也發展千年,要有起色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三產就更不用說了,不到2萬人,且交通不發達的鄉鎮,發展三產可是舉步維艱。沈桐把目光放到了工業上。石河鎮的工業是自趙書記來了後才起步的,況且吳書記調研的重點就是企業,對,亮點就是工業。沈桐對自己找到思路和方向而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