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木元沙羅打來電話時,作正在分類堆在桌上的文件,把不要的丟掉,整理抽屜裏積攢的文具來打發時間。這是繼上次和沙羅見麵五天後的禮拜四。

“現在方便說話麽?”

“沒事。”作說道。“今天是難得一天空下來的日子。”

“那就好。”沙羅說道。“今天能和你見麵麽?一會兒就好。七點的時候有聚餐的安排,在那之前有點時間空出來。要是能到銀座來見我就好了。”

作看了看手表。“大概五點半是能去銀座。你能定個地方麽?”

沙羅給了他一個咖啡店的名字,在銀座四丁目的路口附近。那家咖啡店作也知道。

五點前作把工作告一段落,離開了公司,從新宿乘丸之內線到了銀座。恰好作戴的是上次沙羅送他的藍色領帶。

沙羅先到了咖啡店,喝著咖啡等著作。看到作的領帶,她菀然一笑。一笑嘴角的地方兩條迷人的皺紋變皺了起來。女服務員走到他們桌前,作也要了咖啡。咖啡店裏下了班在那裏碰頭的人們熙熙攘攘。

“叫你跑這麽遠真不好意思。”沙羅說道。

“偶爾來銀座也不錯。”作說道。“要是順帶能一起去哪裏吃飯就好了。”

沙羅撅了撅嘴,歎了口氣。“要是那樣就好了,但今天有商務飯局businessdinner。有從法國來的大客戶,一定要招待他,去吃懷石料理不可。又緊張,還沒辦法好好品嚐美味。這種事情真是難做。”

著裝上沙羅的確比平時更用心的打扮了。穿的是剪裁優質的咖啡色套裝,領口裝飾的胸針裏小顆的鑽石閃耀著炫目的光芒。裙子很短,下麵配的是和套裝同色係的筒襪,上麵有著細致的花紋。

沙羅打開放在膝頭的絳紫色漆皮手包,拿出了一個大大的白色信封。信封裏放了幾張折疊了的打印紙張。隨後發出一聲啪嗒的聲音關上了包,這聲音悅耳聽著讓人舒服,周圍的人聽了不禁要回頭尋找聲音來源。

“我已經查了那四人朋友的近況和所在地,就和之前說定的那樣。”

作吃了一驚。“但才剛過了一個禮拜不到啊。”

“本身我做事就很快的。而且隻要掌握了方法,這不是什麽費工夫的事。”

“我可就一點都做不到。”

“每個人都有他擅長的領域嘛,我的話就建不了車站啊。”

“製圖也一定不會。”

她微微笑了一下。“就算活個200年還是做不到。”

“所以你知道他們在哪裏了麽?”作問道。

“某種程度算是的”她說道。

“某種程度上知道了。”作重複地說道。這句話好像有著什麽其妙的回響。“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沙羅喝了一口咖啡,把杯子放回了杯碟上。接著像是為了停頓一會兒,她檢查著指甲手指上的指甲油。指甲的顏色和包是同樣的絳紫色(稍微淡上一點兒),塗得很完美。作心想這一定不是湊巧,為此賭上一個月的薪水都行。

“讓我按順序來說吧,不然的話沒法說明白。”沙羅說道。

作點了點頭。“那是當然的,按照你覺得清楚的方式說就行了。”

沙羅簡單的解釋了自己調查的方法,先是充分利用了網絡。Facebook,google,twitter用了一切可能的搜索方式,追蹤了他們四人的人生軌跡。這樣就大致了解到了青和紅的現狀。查找他們兩人的信息並不怎麽困難,倒不如說他們把自己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關於他們從事的工作的——主動地呈現給社會了。

“其實想想,這也挺不可思議的呢。”沙羅說道。“你不這麽覺得麽?我們基本上可以說生活在一個冷漠的時代,身邊卻充斥著那麽多無關的他人的信息。隻要你有意,輕而易舉的就能得到那些信息。但實際上,我們其實並不認識他們。”

“這番富有哲理的自省,和你今天絕佳的打扮很相配呢。”作說道。

“謝謝”沙羅笑著說道。

有關黑的信息查起來就沒那麽容易了。因為和紅、青不同,她並沒有工作上的需要,把自己的信息呈現給社會。但總算還是在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工藝係的相關網站上找到了她的足跡。

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的工藝係?她明明應該是進了名古屋的一所私立女子大學的英語係才對。但作沒有把這個疑問問出口,隻是在腦中留了一個問號。

“就算是在網站上找到了她,她的信息還是很有限。”沙羅說道。“所以試著給她父母家裏打了電話,謊稱是她高中的同學。說現在在編輯同學會會刊,能否告知她現在的住址。她母親很熱情,告訴我了很多。”

“一定是因為你問的方式高明。”作說道。

“也有可能吧。”沙羅客氣的說道。

女服務員過來想要給沙羅的咖啡續杯,她抬了抬手拒絕了。等女服務員離開之後,她開口道。

“關於白的信息搜索起來困難的同時也很容易。雖然她的個人信息完全找不到,但以前的報紙的新聞報道提供了她的必要情報。”

“報紙的新聞報道?”作說道。

沙羅咬了咬嘴唇。“這話說來就有些微妙了,所以就像剛才所說的那樣,讓我按順序來說吧。”

“不好意思了。”作抱歉道。

“我首先想知道的是,知道他們四人現在在哪裏之後,你有沒有決心和他們麵對麵。即便接下來你要知道的事情之中,有幾個你會覺得寧可不知道為好的,不怎麽動聽的消息。”

作點了點頭。“雖然想不到會是什麽消息,但我會去見他們的,決心已經有了。”

沙羅盯著作看了一會兒,然後說道。

“黑,就是黑野惠理她現在住在芬蘭,基本不怎麽回日本了。”

“芬蘭?”

“和芬蘭人的丈夫,兩個小女兒住在赫爾辛基。所以如果想要見她的話,好像必須要到那兒去。”

作在腦中想了想著歐洲大致的地圖,然後說道。“其實一想之下,到現在我都沒怎麽旅行過。帶薪假期也積攢了很多,去參觀北歐的鐵道建設也許也不錯啊。”

沙羅微微笑了。“這裏寫了她在赫爾辛基的住址和電話。為什麽她會嫁給芬蘭人,住到赫爾辛基去了呢,那方麵你就自己去查,或者直接問她本人吧。”

“謝謝你了。有了電話和地址就足夠了。”

“如果你想去芬蘭的話,我這邊能幫你安排籌備行程。”

“因為你是專業的嘛。”

“而且還頗有才能,處理事務高明巧妙。”

“這是當然。”作說道。

沙羅打開了下一張打印紙。“青,就是青海悅夫他現在在名古屋市內的雷克薩斯經銷門店擔任銷售。好像頗為有才幹,最近連續得了銷量的第一名。雖然還很年輕就已經是銷售部門的主人chief了。”

“雷克薩斯。”作自言自語地念叨著這個名字。

作想象著青身著公務西裝,在明亮的汽車展示廳裏,和藹地向顧客介紹著高級轎車真皮座椅的觸感,車麵塗漆的厚度。但那樣的青沒辦法容易浮現在作的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他穿著橄欖球運動服,滿頭大汗地直接從水壺裏大口喝麥茶,滿不在乎地掃光兩人份的食物。

“覺得意外嗎?”

“是有些不可思議哪。”作說道。“但說起來青的性格也許很適合做銷售,基本上算是性子直接,雖然沒那麽舌燦蓮花,但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去信任他。雖然沒什麽小聰明,但長遠來看倒更為有利。”

“而且聽說雷克薩斯是能讓人放心的優質轎車。”

“但如果他是那麽優秀的銷售員的話,也許一見了我就會變成讓我買雷克薩斯的結局。”

沙羅笑著說道,“也許吧。”

作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隻乘梅賽德斯奔馳的大型車,每三年就會更換同一款的新車。其實是銷售商每三年就會自動上門,把車換成最新的全套裝備。車一絲擦痕也無,一直閃耀著亮麗的光彩。父親從不自己駕駛,一直有司機跟著。車窗的玻璃被塗成深灰色,無法看到車內部。就像剛鑄造出來的銀幣一般發出耀眼的光芒,車門合上時發出如同金庫一般的牢固的聲音,車內就是徹底的密室。坐在後車座上,讓人覺得與煩擾的人世遠遠地間隔開來了一般。作從小就不喜歡乘那輛車,實在太過安靜了。他喜歡的一直沒有變,是人群熙攘混雜的車站和電車。

“青大學畢業後一直隻是在toyota豐田的銷售處工作,但還是因為銷售成績優秀,在2005年日本國內的雷克薩斯品牌建立時,被提拔去了那邊工作。再見卡羅拉,你好雷克薩斯。”沙羅說道,又輕瞥了左手的美甲manicure。“就是這樣,你要見青的話不難。隻要去雷克薩斯的汽車展示廳的話,他就在那兒。”

“原來如此。”作說道。

沙羅打開了下一頁。

“另一方麵,紅,赤鬆慶的人生可謂頗為跌宕起伏波瀾萬狀。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名古屋大學經濟係,可喜可賀地進入了大銀行,也就是所謂的megabank。但是不知為何三年後辭了工作,換了中堅層的金融公司。是名古屋資本的公司,簡而言之就是傳聞有些粗暴的白領高利貸公司。這一轉變雖然頗讓人意外,但在那家公司也隻做了兩年半就辭職,這次是從別處集資,結合了自我開發的研習會和企業培訓中心,建立了公司。他稱之為。現在是大獲成功,辦公室設在名古屋市中心的高層大樓內,職工人數很可觀。如果想要了解他具體的業務內容的話,在網上就能輕鬆搜索到。公司名字是BEYOND,有些NEWAGE吧。”

“creationbusinessseminar?”

“名字也許很新穎,但本質還是和自我開發的研習會一樣。”沙羅說道。

“就是說為了培養企業戰士而設的簡單洗腦課程。指導手冊manual代替了宗教經典,許以高薪收入代替頓悟和天堂。可謂現在這個實用主義pragmatism時代的新宗教。但並沒有什麽超越宗教的元素,一切都是具體而理論化、數值化了。十分clean明了而好理解。所以被高位所鼓舞的人並不在少數。但這些本質上等同於把方便的思維方式催眠注入他們腦中。理論也好數據也好,都是有目的性地巧妙收集起來的。但當下社會的反響絕佳,很多當地企業都和他們簽了合約。他們公司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從新人職員的軍訓式bootcamp團體培訓,到在避暑地的高級酒店以中層社員為對象進行再教育夏令營summersection,乃至給高級領導層所辦的權利午餐會powerlunch,開展的項目種類豐富,嶄新而吸引人眼球。至少包裝沒的說。特別是給年輕社員進行徹底地教育,學習符合社會常識的言行,正確的遣詞。我個人對這些是不熱心的,但對公司來說也許很需要。這麽說你大概能明白是怎樣的生意了吧。”

“大體上明白了。”作說道。“但要建立一番事業的話,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本錢吧。紅到底哪裏來的錢呢?他父親是大學老師,所以人挺固執的。就我所知,並沒有那種經濟上的寬裕,首先就根本不會主動去投資這種冒險的生意。”

“這上麵就是個迷了。”沙羅說道。”但就暫且不說本錢的事,赤鬆君高中的時候就是這類適合這種合謀壞事的人麽?“

作搖了搖頭。“並不是,要說的話是穩重而客觀的學究類型。腦筋轉得快,理解力也很強,緊要關頭口才也棒。但是平時都努力不表現出來自己的能力,也許我表達的不好,但是是屬於幕後謀士的類型。我實在沒法想象他去大聲啟發別人,鼓勵別人時候的樣子。”

“人也許會變啊。”沙羅說道。

“這是當然。”他說道。“人也許會變。就算我們再怎麽交往親密無間,互相坦誠布公,但真正重要的事也許並不怎麽知道。”

沙羅看著作一會兒。然後說道:“總之他們兩人現在都在名古屋市內工作。從出生以來,兩人都基本上都一步沒離開過那裏。學校也一直在名古屋,工作也在名古屋。有點像柯南道爾的《失落的世界》呢。喂,在名古屋生活就那麽舒服麽?”

作對這個問題無法很好地回答。隻是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事情變得不一樣了的話,他的人生也許也一步沒離開過名古屋,而且絲毫都不覺得有何問題。

沙羅在這時停下了話頭。把打印紙疊了起來放回信封,放在了桌上的一角,喝著杯子裏的水。然後用清了嗓子說道。“關於餘下的一人,白,白根柚木,很遺憾她現在沒有住所。”

“現在沒有住所”作嘟囔道。

這又是句奇怪的話。要是說不知道現在的住所的話,倒還可以理解。但是現在沒有住所這個說法,總有些不自然。作想著它的意思。難道是白下落不明了,不可能變成無家可歸的吧。

“真是對不起,但白已經不在這世上了。”沙羅說道。

“不在這世上?”

不知為何,作的腦中一瞬間浮現出白坐著宇宙穿梭機遨遊在宇宙中的樣子。

沙羅說道:“從現在算起六年前,她死去了。所以她現在沒有住所。隻有名古屋郊外的一座墓。要告訴你這個事實,我自己也很難過。”

作一時失去了語言。就像袋子上開的一個小孔,水從中流走了那樣,作身上的力量都被抽去了。周圍的吵鬧聲都遠離了他,隻有沙羅的聲音勉強傳入耳中。但那也像是在泳池的水底聽到的聲音那樣,隻有聽上去不成義的回響。他好容易用勁全力從水底抬起身來,把頭冒出了水麵。耳朵也聽得見聲音了,聲響的意思也聽得懂了。那時沙羅正對他說著話。

“……她是怎麽死的,在這裏沒有仔細說明。因為覺得你也許用自己的方式去知道為好。即便要花上很多時間。”

作自動地點了點頭。

六年前?六年前的話,白三十歲。作試著想象了30歲的白。但是做不到。他能想起來的隻有十六七歲的她的樣子。作覺得這極為悲傷。怎麽回事呢。就連和她一起增加年齡都做不到。

沙羅越過桌子把手放在作的手上。她的手小而溫暖。作為這個親密的接觸而感到開心,很感謝她,但同時又感覺這是同一時間發生在遙遠的別的地方,是完全另外的世界發生的事。

“對不起。變成了這樣。”沙羅說道。“但這個事實是必須有人在某一天要告訴你的。”

“我明白。”作說道。他當然也知道。隻是,等心裏反應過來這個事實還需要一些時間。這不是誰的錯。

“我差不多要走了。”沙羅看了看手表說道。然後把信封交給了作。“有關四位友人的資料打印在這裏了。但隻寫了最小限度的事。因為你去和他們見麵談一談才是最重要的。談了之後很多細節也會明了吧。”

“這麽多事都謝謝你了。”作說道。為了找到確切的詞,在話出口之前頓了一下,“不久就能結果告訴你了。”

“等你聯係我了。如果有什麽我能做的話,別介意就說吧。”

作再一次對她道了謝。

兩人離開了咖啡店,在大路上告別了。作站在街頭看著穿著淺咖啡色夏日套裝的沙羅揮了手,消失在了人流中。可以的話想繼續和她再一起呆一會兒的。想要更多的時間和她好好說說話。但當然沙羅也有她的生活。

而且不用說,沙羅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所度過,過得也是他所不知道的生活。

作把沙羅給的信封放到了上衣內的口袋裏。他四位友人那件事以來他們的人生,就被簡單的總結成了一張疊的整整齊齊的紙。其中的一個人已經不存在在這裏了。她變成了一小撮的白灰。她的想法,她的視角,她的知覺,她的理想和夢——這些全部都消失了,消失的毫無蹤跡。隻有關於她的記憶留了下來。黑而長的直發,置於鍵盤上的那雙形狀優美的手,光滑的想陶器那樣的,白皙而婀娜(但卻又不可思議的有著力量的)小腿肚。她所彈奏的弗朗茨?李斯特的“郷愁Lemaldupays”。她濕濕的**和變硬了的。不對,這連記憶都算不上。這是——不,還是別想這種事了吧。

作依靠著路燈想著接下下該去哪兒好。手表的指針指向了七點前一點。雖然天空還殘留著些光亮,但林立在路邊的櫥窗showwindow像是吸引著路人一般,時刻大放著燈光。時間還早,暫時也沒什麽事情要去做的。還不想回家,像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呆一會兒。想去的話哪裏都能去,基本上哪兒都可以。但是實際上去哪兒好,作想不到具體的地點

這種時候要是會喝酒就好了,他想到。要是一般的男人的話大概就會找家酒吧去買醉吧。但他的體質隻能喝少量的酒就能帶給他的既不是知覺上的鈍化,也不能舒心地忘卻煩惱,隻會是第二天早上的頭痛而已。

那麽,到底去哪兒好呢?

結果,能去的地方一個都沒有。

作沿著大路一直走到了東京車站。從八重洲的檢票處進了車站內,坐在了山手線站台的座椅上。然後他晃著神地看著綠色的火車車輛每隔一分鍾駛來湧出無數的人群,又有無數的人慌張錯亂的湧入其中,這樣度過了快一個小時。作什麽都不想,隻是不經心地用目光追隨著這景象。這景象並沒有治愈他心中的痛苦,但是它的某種反複性一直吸引著作,至少麻痹了他對時間的感知。

人們不知從何而來絡繹不絕地湧入,自動地排成整齊的隊列,井然有序地乘上車,在被運往某個地方。世界上真的存在了那麽多的人這件事,作首先就被感動了。而且這個世上還有著這麽多的綠色的鐵道車輛也同樣讓他感動。作覺得這簡直就是奇跡,那麽多的人,那麽多的車輛一點都沒什麽大不了似得,係統地systematic運送來去;那麽多的人有著各自的去處和歸屬。

高峰的人潮退去的時候,多崎作緩緩站起身來,乘上一輛駛來的列車回到了家。心裏的痛苦還在,但同時他也有了必須要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