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奇怪的論調 (1)
抹殺異己言論,殺人,燒書。這些都讓我們毫不猶豫地認為,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很壞很壞。它阻礙了科學、哲學和藝術,它阻礙了文明。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最開始的基督教不是靠政治力量,而是靠一名接一名教徒的皈依聚沙成塔的。人們冒著被懲罰的危險,自願加入基督教。這是因為基督教的教義極為美好:它講博愛,不講仇恨;它講寬恕,不講怨憤;它講施予,不講索取;它講眾生平等,教徒不分貴賤,都如兄弟姐妹一般。
那麽,一個人人都虔誠信奉基督的世界,比如中世紀的歐洲,豈不應該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世界?
當然,我們可以說中世紀的教會誤用了教義。教義叫人寬恕,他們卻燒死異端,所以中世紀不能算是完美的世界。這話有理,但要注意,基督教教義的確規定要摒棄異端言論。教會不能容忍其他信仰,更不能容忍無神論,假如任其橫行,基督教的完美世界將不複存在。再說教會也不是沒給異端留生路,隻要你改變信仰,你可以立刻享受到信仰的幸福,我們也會不計前嫌把你當成兄弟姐妹,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所以,即便我們“糾正”了那些中世紀教會可能違反教義的行為,一個按照基督教教義規劃出的完美世界,仍舊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哲學、科學和非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但是,這個世界裏的人民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幸福。
那麽,這樣的社會是應該被保護的,還是需要改變的?
如果你選擇後者,我們還要追問:為什麽容忍異端比全體人民的幸福還重要?
為什麽蘇格拉底寧願死,也不願放棄懷疑?
我先問個別的問題。
我們為什麽要了解哲學?前言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我們了解哲學是為了追問人生意義,追求個人幸福。
但問題是,我們享受科學的成就並不需要我們事先學習物理知識。科學家造好了各種高科技產品(比如手機),得出了各種實用的結論(比如“飯前要洗手”),我們隻要拿來直接用,直接遵守就是了。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笨蛋,也不妨礙他成為科技成果的受益者。
關鍵是,哲學和科學一樣,也有現成的產品呀!
那就是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生觀。當鄰居大媽默念“人的命天注定”的時候,她信奉的是宿命論和決定論;當朋友在酒桌上勸你“賺錢有什麽用,錢再多早晚也是一個死”的時候,他講的是虛無主義;當人生感悟型的散文告誡你“當下最重要,活出你自己”的時候,它其實就是薩特的代言人。
實際上,我們發現,整個哲學史上那麽多學派那麽多說法,其中凡是和普通人相關的觀點,我們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們的通俗版、諫言版、人生感悟版、心有戚戚焉版。我們不需要了解真正的哲學觀點,就已經在“享用”哲學家們的思考成果了,並沒有什麽精妙的哲理是獨獨藏在哲學著作裏、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的。你想,假如這世上存在一種讓人易於接受的、又比現今各種人生觀能帶來更多幸福的道理,人們沒有理由不把這個道理改寫得通俗易懂,然後拚命到處傳播呀。
每個人天生都知道要追求幸福。那麽假如哲學書中真有幸福之路秘而不宣的話,這不就意味著隻有我們才是全世界最精的人,找到了一條通往幸福的秘徑,而這世上所有其他不讀哲學隻顧著掙錢享樂的人都是比我們笨的傻子嗎?
這不大可能吧。
我的意思是說,就像我們享受科學成就最好的辦法是買個新手機而不是去學《電子電路》一樣,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追求人生幸福,我們沒必要親自學習哲學,隻需要從各種世俗的人生觀中選一個就好了。
假如明白了這一點,你還是不滿意各種世俗的人生觀,執意要翻開哲學書自己親自研究一番的話,那麽就隻有一個原因了。
你不信那些現成的答案。
你懷疑它們。
祝賀你,你被蘇格拉底附體了。
為什麽蘇格拉底寧願死,也不願放棄懷疑?為什麽我們放著現成的快樂不享受,非要親自學哲學?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動物。人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要思考。
而懷疑是思考的起點,也是思考成果的檢驗者。懷疑最大的作用在於能避免獨斷論,這樣才能引導我們尋找正確的答案,免得我們輕信一切未經證實的結論。
所以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麽當年的蘇格拉底那麽招人討厭,卻能被後人奉為聖賢。因為他的懷疑是理性文明的開端和標尺。所有的思想都要因他的懷疑誕生,最後還要能經得住他的懷疑才算合格。
正是照這個標準思考,西方人才有了哲學,才有了科學,才製造了飛機和電腦。
相比之下,我們的聖賢在兩千多年裏,一直沒有教我們問為什麽,隻是告訴我們該做什麽。這就好像有一個國家的孩子上學去學習怎麽用圖書館自學,怎麽表達自己的觀點,另一個國家的孩子則去學習怎麽背答案。哪一個更好一點,你知道的。
從懷疑開始
雖然宗教改革沒給哲學帶來什麽好處,但是僅憑人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懷疑這一點,哲學早晚要綻放出自己的光芒。
最初的光恰恰從最黑暗的地方亮起。
教會最可怕的武器是宗教裁判所。在各個國家中,最嚴酷、最血腥的宗教裁判所在西班牙。而西班牙的曆代君王中,最不可一世的是腓力二世。1560年又正是腓力二世最得意的時候。
此時的西班牙王國,簡直就是宗教裁判所中的戰鬥機。然而,近代哲學就是從這裏、從此時起步的。
我們來說說這個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怎麽個牛法呢?
他的老婆是著名的“血腥瑪麗”,以屠殺異教徒聞名。他打贏了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戰,阻止了奧斯曼帝國進攻歐洲的企圖。他擁有歐洲最強大的“無敵艦隊”,美洲是他的後花園。因為西班牙的影響,今天的墨西哥、巴拿馬、古巴、智利、阿根廷等美洲國家的官方語言都是西班牙語。在歐洲,西班牙王國的領地涵蓋了今天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大片領土。
腓力二世的誌向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野心在整個歐洲。他和英國打海戰,一度讓英國人舉國絕望。他和法國打宗教戰爭,鐵騎曾經踏進了巴黎。腓力二世的誌向如此之大,以至於他對廣大領地內時不時出現的一些小小叛亂並不在意。
其中就包括荷蘭的叛亂。
荷蘭的全稱叫“尼德蘭共和國”,“尼德蘭”的意思是“低地”。荷蘭的地勢很低,地勢低使得歐洲幾條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都在這裏,這意味著荷蘭河多。河太多了,缺少平地,農業就不發達。
對於土地廣闊、每年能從美洲貿易中獲取大量財富的西班牙來說,荷蘭是塊無足輕重的領土。而且荷蘭還是西班牙的飛地,中間隔著法國。所以就算荷蘭出現了造反軍,西班牙對荷蘭的鎮壓也是打得差不多了就撤,並沒把荷蘭當做主戰場。
然而就算是沒盡全力的鎮壓,荷蘭的起義者們也承受不住。起義軍的首領威廉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貴族。他本來地位高又很有錢,可以一輩子過著奢華的日子。但是他在荷蘭有巨額的投資和巨大的聲望,一方麵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一方麵是他對荷蘭有深厚的感情,再一方麵他也同情被西班牙迫害的新教徒,結果威廉毅然放棄舒適的生活,花了大筆財產組織起義軍。
但是,雖然他品格高尚,卻不善於打仗。起義軍每次和鎮壓者交戰都被打得落花流水。但腓力二世也沒占到什麽便宜。荷蘭人為了不讓西班牙人占領自己的國家,寧願主動打開水閘,放水淹沒自己的土地。鎮壓的軍隊一直沒法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腓力二世不願意小小的荷蘭牽扯他太多的精力和金錢,於是他換了一種鎮壓方式:懸賞威廉的性命。
不久以後,一位刺客開槍打中了威廉,子彈從威廉的右耳穿過了下顎。然而奇跡的是,威廉竟然保住了性命。從這以後,威廉轉移了住處,受到了更嚴密的保護,每一個接近他的陌生人都要受到仔細的盤查。
比如有一個來自法國的年輕人,他的全家由於信奉新教被殺害,他自己受到威廉的法國代表的邀請來見威廉,還帶來了威廉朋友的最新情況。但是威廉的保護者仍舊不相信這個年輕人,向他考問了新教教義和他故事裏涉及的各種細節,直到確信年輕人所說的都可靠,才允許他進入威廉的宮殿。
但是這位年輕人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舉止,除了威廉主動接見他之外,他每次在宮殿裏行走都故意避開威廉的住處。人們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問他為什麽有近路不走,年輕人指了指自己的打扮:
我這麽破舊的衣服,怎麽好意思讓殿下看到呢?
威廉聽了這事非常感動,讓人給了年輕人一大筆錢,又答應第二天給他簽發一張回國用的通行證。
第二天,年輕人按照約定找威廉來拿通行證,在宮殿門口遇見了威廉的妻子。不知道為什麽,威廉的妻子就覺得年輕人不像好人,執意不讓他見威廉。威廉安慰妻子說,那年輕人不過是一個可憐的法國難民罷了。
威廉見了這位年輕人。
年輕人掏出兩把手槍,把威廉打死了。
年輕人其實是為了賞金而來的刺客。在不久之前,他向一位天主教會的教士禱告,從而學會了“全家因為信奉新教被屠殺”那套謊言。那位教士還赦免了年輕人過去以及即將犯下的這樁罪:殺人是罪,但是殺天主教的敵人威廉不是罪,還是榮耀呢。而那兩把手槍,竟然是這位年輕人用威廉賞賜給他的錢買的。
刺客立刻被抓起來,不久被殘酷地處死。刺客的家人收到了腓力二世豐厚的賞金。
威廉被刺殺的那天,距離他登基為荷蘭國王隻差幾天時間了。腓力二世成功了,威廉沒有看到荷蘭的真正獨立。腓力二世失敗了,因為威廉開創的事業已經無人能夠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