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進退之間,堅守做人的原則 (3)

第二章進退之間,堅守做人的原則(3)

直到之後的那次感冒,讓我知道了“此言非虛”。隻是一個小小的感冒,鼻子堵塞、頭腦發暈而已;但呼吸,確實在一刹那突顯了出來。不生病的時候,根本體會不到呼吸的重要,待到呼吸不暢了、呼吸困難了,才真正體悟了那句“隻在呼吸間”。

沒有這一次的呼吸,就沒有這一刻的我,這是多麽簡單明了的道理。但落不到誰頭上,誰也隻是把它當做一個“道理”,事不關己似的。事實是,我們就是——隻是——生存於當下這一刻。除了當下這一刻,我們哪裏都去不了,無論你怎麽選擇。

我們不能割裂時間的結繩而存在,昨日的我們早已化作塵世中的一縷青煙,川逝而去;明天的命運線也依舊刻在今日的掌心,隨著一次次的呼吸奔向未來。但未來又在哪裏呢?未來,並不存在;隻有當下這一刻是真實的,無論你相信與否。

真理,真是如一絲不著的處子般裸,沒有任何修飾與過渡。但人們總喜歡把她放在屋內的月光下,弄得亦真亦幻地朦朧了起來,認為唯有這樣方可欣賞、玩味。這正說明了那句話:對於鄙俗的人來說,真理,總是不可逼視的。

有人問一位智者:什麽是活在當下?

智者回答: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就是活在當下。

——誰吃飯的時候不是在“吃飯”?

——你真的是在“吃飯”嗎?

你吃飯時是不是想著今天沒完成的工作,想著明天NBA火箭隊的比賽,想著孩子的成績?你陪著客戶喝酒、吃飯,你是在“吃飯”嗎,你有心情去享受桌子上的鮑魚、龍蝦嗎?

睡覺,就是大腦裏什麽都不想,讓自己得到徹底的休息,為處理明天的事養足精神。但學生經常因夢到自己考試不及格而被嚇醒;上班族經常累了一天,就想好好休息,但腦子裏就是亂七八糟的,睡不著覺。我們在應該睡覺的時候,睡覺了嗎?更進一步說,真正的睡眠是不會做夢的,但我們誰不做夢?誰又活在了當下?

“當下”,指的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英文是Liveinthepresent,它是一種生活方式,就是要我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身心地去接納、投入和體驗這一切。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沒有過去“拖後腿”,也沒有未來拉著向前狂奔;這時,我們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刻,生命也因此而獲得一種巨大的張力。這是使生活豐富、新鮮,使生命充實的唯一方式,此外的人都是“貧窮”的。

活在當下的人,他會體驗到生命當中一刻接一刻的真實存在,對於他來說,每一刻都是新鮮的。他不會念念不忘十年前的舊仇,更不會時時惦記昨夜與妻子的爭吵。

而我們呢?每一天的清晨,我們都會在數不清的昨日的束縛中醒來,之後又忙著思量當天的生計。我們總是在猶豫矛盾當中瞻前顧後,全然忘記當下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人生就是茫然的慢慢旅程,每一天,似乎都是周而複始的輪回,沒有任何新意。尼采說“永恒輪回是最沉重的負擔”,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生命,其實脆弱、短暫得不堪一擊,我們的一生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就如同流星劃過天際。而我們,卻還用盡整個生命在昨日的山穀中掙紮,為明天的路途徘徊,其悲哀為何如?

可以說,生命的滋味,我們從未嚐過。想想我們的一生都是怎樣度過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拚了命想擠進一流大學;

然後在大學裏盼著趕快畢業,找一份掙大錢的工作;

真的工作了,又開始懷念起當學生時的單純、美好時光;

隨著激情的磨損,工作逐漸變成了糊口的差事,就想著成家後就有寄托了吧;

迫不及待地結婚、生子之後,又開始盼著孩子快點長大,好減輕負擔;

孩子長大了、工作了,也不讓人省心,又恨不得趕快退休,好好休息一下;

等到退休了,也真的快“休息”了……

勞碌了一生,我們似乎時時刻刻在為生活擔憂:我們為未來做準備,計劃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我們懷著或留戀或悔恨的心情,回憶過往的歲月;我們唯獨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才恍然大悟“時不我待”。

活著的人,有活在過去的,有活在未來的,能真正活在當下的,少!

兩個人昨天吵架了,今天,他們仍然怒氣相對——他們這時沒有活在今天,而是活在昨天。

你在上下班的時間去觀察一下坐在公交車、地鐵上的“上班族”的麵部表情,看看有幾個人是“活在當下”。許多人在走路或坐車時,皆很明顯地在想心事,表情凝重,有人甚至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擔心什麽;又有些人不一定是在想某一件事,但他們整體的精神狀態,會讓人覺得他們存在於另一個遙遠的地方,飄飄蕩蕩地;另外有些人總是要找一些事做,來分散注意力……

很少有人是活在清楚明白的當下,是在享受眼前的風光。人往往會把自己保護在有重重防衛牆的內心世界裏,而不肯出來麵對真實的世界。

另外也有人總是把自己弄得似乎“很忙”,連一刻閑暇都沒有。他或者一有空閑就打電話找人聊天,一聊就是幾小時,或者一回家就打開電視,無論看與不看。這些,都是不在當下,也是某種形式的“逃避自我”。

“做好當下事,省得空虛幻。”活在當下,意味著無憂無悔。對未來會發生什麽不去做無謂的想象與擔心,所以無憂;對過去已發生的事也不做無謂的思維與計較,所以無悔。人能無憂無悔,無論喜悅與悲傷,都不為一切由心所生的東西所束縛,就是真正的活在當下了。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種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來臨之前,它們都要準備大量草根,以度過以後難挨的日子,因此必須從早到晚忙忙碌碌。

但奇怪的是,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安全度過旱季的時候,沙鼠仍要不斷地將草根運回洞穴。似乎隻有“忙碌”它們才能安心,而實際上它們本不用如此費力。專家通過研究發現,這是由沙鼠的本能決定的。

曾有專家打算用沙鼠來代替小白鼠做醫學實驗,但是沙鼠一到籠子裏就焦慮不安,不停地到處找草根;其實那時,它們已經是“衣食無憂”了。最後,沙鼠就這樣一個個“憂鬱”地死在籠子裏了。

有人也許會說那是因為沙鼠太笨了,像撞死在樹上的豬一樣,腦子不會急轉彎。人,真的會思考,真能用理智指導自己的生活嗎?

不會思考的人,不能活在當下的人,何嚐不像那些可憐的沙鼠呢?我們守著一堆堆的“草根”,然後在疲勞奔波、瞻前顧後中大聲詢問“我的幸福在哪裏”。

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一種感覺。沒有這種能力,任何時候你都會感覺“幸福在遠方,可望不可即”。其實遠方又有什麽呢?海子說: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