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得失人生,無欲則剛(1)

沉溺欲海尋富貴,不如靜坐海邊享安寧。

人若無欲品自高

淡泊的心態也是孔子所提倡的,《論語》裏他講到“無欲則剛”,意在告訴人們: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沒有”的——因為“沒有”,所以才不會患得患失。

傳說蘇東坡謫居黃州,臨水而居,與對岸寺中老僧學佛參禪。忽一日心中似有所悟,遂提筆展紙得佛偈句:“端坐紫金蓮,佛光照大幹,心定如止水,八風吹不翻。”蘇東坡反複吟誦,越覺高興。便喚書童攜書駕船,過河送給老僧觀看。老僧接過看完也不說話,提筆在下麵批了兩字:放屁。遞給書童說道:“回吧。”

那書童將老僧的批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看後心想:“我將學佛心得告訴你,你不讚我也就罷了,怎麽竟罵人放屁!”他越想越氣,最後命書童備船,要親自過河找老僧理論。當他怒氣衝衝駕船將要到對岸時,見那老僧已帶領一班弟子在岸上迎接,老僧雙手合十麵帶微笑,朗聲問道:“蘇施主,你不是八風吹不翻嗎?怎麽我一個屁竟把你吹過河來啦?”

蘇東坡聞言細想,轉怒而愧,在船上拱手施禮,竟不下船而回。

蘇東坡的怒氣衝衝與其所作的“心定如止水”,有很大的差距。老子也隻說“清心寡欲”,可見一個人要想做到無欲是何等困難。名利心人人都有,蘇東坡也不能免俗。

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有一句話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真正做到了這點,人就可以超越凡塵,這才是對人生的真正領悟。同樣,一個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不為外物所困擾就必然會急功近利,進而為了滿足心中的貪婪而不擇手段。人如果能少一點貪欲,多一點自製與滿足,自然也就不會落入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圈套中,讓自己淪為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智慧清明起來,必須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來,才能擁有無限的可能。

清心寡欲,也是一種偉大的人格凸顯。

是一朵曼陀羅花

1988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威廉·普斯特買彩票中了1620萬美元的大獎,但不幸接踵而至。他的親兄弟居然雇了一名殺手,企圖殺死普斯特和他的妻子,原因自然是看中了他們的獎金。然後是他的妻子與他離婚,並帶走了一半獎金。得獎5年後,普斯特便宣告破產了。

曼陀羅的毒性早已在人們心中形成千奇百怪的惡毒景象。對於曼陀羅,人們是唯恐避之不及的。

西班牙的傳說中,曼陀羅花似冷漠的觀望者,常盛開於刑場附近,禱告每一個生命消逝者的靈魂。又傳說此花全株劇毒,千萬人之中隻有一個人能有機會看見花開,所以但凡遇見花開之人,他的最愛就會死於非命。

然而許多初見曼陀羅的人,都會訝異於它的美麗,它的花朵碩大而豔麗,像一支長長的喇叭,令人驚豔無比。即使人們是在深山之中見到它,它也仿若流落深山的貴婦,絲毫不改自己的高貴雍容,盡情在山路旁綻放自己的美麗,絕不學其他樸拙的野花不是攀爬山壁、遠離路人,就是謙卑地匍匐路旁,躋身在路人的腳邊。它就是要讓人們忽視不了它的美麗。

然而,曼陀羅花美麗的背後卻隱藏著可能致命的傷害和疼痛。如曼陀羅般隱藏禍心於美麗之後的,世間還有何物?答案是“人的”。

人生在世,難免生出源源不斷的來,“斷妄念如斷四十裏流”,拋下談何容易。塵世中的人們,自早上從睡夢中醒來,腦中不斷想事情,種種念頭、種種幻想、種種,公事私事,人我是非,都像電影一幕一幕地過去,沒有一分一秒停止。

其實,拋下並不要求我們去過縱欲或者禁欲的生活,而是在感官和外界接觸的當下,當貪婪、愚癡等煩惱、情緒滋生之時,能有一份清明的覺照,深入地觀照自己,進而在心靈上有所穎悟、有所超越。

如此,當你再遇到美麗的“曼陀羅”,就能不再被它的外表所誘惑,從而遠離的毒害。

人的猶如曼陀羅花,一不小心就會被其迷惑。

金錢是怎樣搞定我們的

我們總想做自己的主人,卻常常淪為金錢的奴隸。金錢是怎麽搞定我們的?它總是羞辱良臣,漠視底線,踐踏原則,暗設交易,激發貪欲,收買人心。金錢正在把很多人逼入絕境。金錢的魅力可以轉移人的眼光、靈魂,難怪有人說:“有些人是金錢的奴隸。”如果人淪為金錢的奴隸,那實在是可憐又可悲。正確對待金錢,才不會迷失在金錢的魔力中。

曾獲得2600萬美元獎金的雪莉·加葛利亞德女士,在中獎5年後曾對記者說,她所學到的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

1991年,年輕的雪莉與丈夫法蘭克花10美元買彩票中了大獎。於是夫婦倆都辭了工作,買了奔馳車、鑽石戒指並到各地旅遊。後來,雪莉在她父母住宅附近買了一幢房子,以為今後可以安定地享福了。

誰知,法蘭克因為沒有一個固定的工作變得迷惘起來。過去,他很愛惜家中的那輛摩托車,如今卻要買旅行用多功能車和豪華遊艇。於是夫妻倆在花錢方麵經常發生爭執。最後,他們終於在1994年離婚,家產和獎金各分一半。在享受過豪華的生活後,雪莉自問:“有一房子的古董和一大箱珠寶究竟有什麽意義?”她花錢很省,但在慈善捐款時則毫不吝嗇。她說:“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我寧可要美滿的婚姻而不要錢。”

金錢給雪莉帶來了物質的生活,卻也使她失去了美滿的婚姻。哲學家史威夫特曾說過:“金錢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財富卻是桎梏。”如果我們把金錢當做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身心。金錢是人們勞動創造出來的,也是為人們更好地生活服務的。如果一味追求金錢,將金錢奉若申明,那麽人生就會被物欲充斥,容不下親情、愛情與友情,這樣冷漠的人生,又有什麽意義呢?正確,對待金錢,不要讓金錢搞定我們,而是讓我們淩駕於物欲至上,才會有一個幸福溫馨的生活氛圍。

金錢的魔力,是人們的堆砌而成的。遠離金錢的魔力,遠離的陷阱,才能搞定金錢,而不是讓金錢搞定自己。

做物欲的主人,而非被它所奴役

列夫·托爾斯泰說:“財富就像糞尿一樣,堆積時會發出臭味,散布時可使土地變得肥沃。”錢鍾書先生也是一個視錢財如糞土的智者。

近代聞名遐邇、學貫中西的大師錢鍾書先生,一生沒有過過窮日子,也沒有發過什麽財。

20世紀80年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錢老講學,開價16萬美元,交通、住宿、餐飲免費提供,可偕夫人同往,錢鍾書卻拒絕了。

英國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錢老有一本寫滿了批語的英文大辭典,派人遠渡重洋,叩開錢府的大門,許以重金,請求賣給他們,錢老卻說:“不賣!”

錢老在擔任中國社科院院長期間,給他開車的司機撞傷了行人,找到錢老想借醫療費時,錢老問明情況,說:“需要多少?”司機答:“3000元。”錢老說:“這樣吧,我給你1500元,不算你借,不用還了。”

不少人對錢先生不愛錢的做法很不理解,向他請教。錢老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錢這個東西嗎?”

錢老對於物質的灑脫、風度,讓世人汗顏。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物欲麵前找到自己的位置。曾在報刊上讀過流沙講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美國著名的《財富》期刊封麵上,曾刊登過詹森·斯維斯彭的照片,一位年僅19歲的青年。他是一位網站擁有者。在投資家的資助下,他推出一個名叫“心想事成”的網站,在短短數個月內,網頁的訪問量達到了900萬人次。詹森在網站上收益了上億美元的資金,成為美國的一位網絡新貴。

陷入巨大成功中的他,認為自己有非凡的能力,也能辦到一切事情。美國一些金融機構主動向他提供貸款,給予巨大的財力支持,他的公司很快上市。財富的累積量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從原來的1億餘美元擴增到26億美元。

至此,他成了美女、媒體追逐的對象。他的生活也極盡奢華。好景不長,美國股市風雲突變,詹森公司的股票從原來的每股168美元狂跌到2美元,公司被宣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