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晉偶像 (2)

當然最後讓劉備決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地將此人挖出來的原動力是,他終於弄清楚諸葛亮就是水鏡先生所說的“伏龍、鳳雛”裏的前者,這樣的發現令他很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感覺。

不錯,徐庶是走了,可還有諸葛亮。他奶奶的這是仁義的勝利啊。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仁義在,就有天下人才在。劉備自信,他將憑借自己舉世聞名的“仁義”招牌將諸葛亮從隆中挖出來,以為其所用。

而要實現這個目的,隻是時間問題。

崇拜

徐庶來到了許昌。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母親自殺身亡。

事實上這不是徐庶的錯,也不是他母親的錯,而是曹操的錯。曹操用欺騙的手段見到了徐庶的人,卻僅此而已。

因為徐庶不可能為他獻計了。他的心已冷。

曹操卻不相信徐庶的心已冷。曹操以為,人世間變化最快的就是人心。冷了可以變熱,熱了可以變冷,隻要給出變化的條件就行。

曹操給了。他看上去很非誠勿擾,悲切切地親往靈堂祭奠徐母的不幸去世,握著徐庶冷冰冰的手希望後者節哀順變,同時給予徐庶優厚的撫恤和崇高的待遇。

徐庶不為所動。每天,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守孝。守孝三年對一個孝子來說那是最低要求,徐庶守得一心一意,令曹操無可奈何和焦急萬分。

世事時不我待!曹操隱約感覺自己撿了個燙手的山芋,看著香,卻不能入口,這真是一件急死人的事。

但收獲也不是沒有。曹操以為自己最大的收獲是讓徐庶成功地離開了劉備,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劉備對自己的威脅。雖然說現在還不能做到讓徐庶為己所用,但那隻是時間問題。有一句話是怎麽說的?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誰都敵不過時間。時間可以改變容顏,改變性情,也可以改變信仰。曹操願意把徐庶交給時間。他要看一看,在時間背後,徐庶會不會給他呈現新的變化。符合他要求的新變化。

水鏡先生出現在劉備麵前。水鏡先生總是這樣,在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該消失的時候消失。沒有邏輯,沒有預期,有的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

劉備不知道水鏡先生為什麽會來,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當初為什麽會在街頭邂逅徐庶一樣。一切都不在他的掌握,而在水鏡先生的掌握中。

隻是這一回,水鏡先生感覺自己也無法掌握了。因為徐庶去見曹操了。徐庶的如是選擇在水鏡先生看來隻能意味著一件事:中計了。中了曹操之計。

水鏡先生憂傷地對劉備說,徐母為人忠烈,雖然被曹操所囚,也肯定不會寫信召她的兒子去許都的,所以這封信必定有詐。徐庶如果不去,徐母還有活下去的希望;現在去了,其母必死啊!

水鏡先生的憂傷毫無疑問是令人動容的,但是劉備還不理解這其中的奧秘:為什麽徐庶去了,其母必死呢?

水鏡先生一語點破天機:“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也。”劉備腦海中電光石火,刹那間也明白了人世間的這一層內在聯係。但這樣的明白卻是於事無補的,他需要的是事前的洞見。如果他手下的謀士事前能給他這一層洞見,那麽徐庶不僅能冠冕堂皇地留下來繼續輔佐他的事業,還能救徐母一命,這是多麽好的一舉兩得之舉啊……

卻是沒有。一切都不是上佳選擇,一切都是碌碌無為。說到底,還是沒有傑出人才的緣故啊!這一回,輪到劉備憂傷了。劉備看著傑出人才水鏡先生笑吟吟地一臉深意地看著他卻不能為其所用,那一層憂傷真是難與人言。

好在還有諸葛亮,這個傳說中的臥龍。劉備向水鏡先生提及了這一名字,希望能夠得到他的進一步驗證。

水鏡先生一聲歎息。這是含義豐富的歎息,為徐庶的“多管閑事”——你徐庶走便走了,為什麽還要拉諸葛亮出來嘔心瀝血呢?

但劉備要的不是水鏡先生的歎息,而是他的推薦語。

水鏡先生給了劉備推薦語。水鏡先生說,在這個世界上是有高人的。諸葛亮和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都是高人,但高人之間也有高下之分。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在諸葛亮心目中可為刺史、郡守,諸葛亮卻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嗬嗬,其才不可限量啊……

劉備不說什麽。因為水鏡先生的推薦語和徐庶曾經給出的推薦語大同小異,他沒有聽到新鮮的說法。倒是關羽“嗬嗬”冷笑了。

關羽覺得,一個人可以在百無聊賴的情況下自我意淫解一下悶,但是他人不可信以為真。他覺得徐庶和這個神經兮兮的水鏡先生都犯了相同的錯誤——做托,不可以這樣沒有職業道德的,拜托!

水鏡先生沒有理會關羽。他的眼中沒有這個世界,更別說眼前的關羽。他眼中的世界隻有一個人。諸葛亮。

水鏡先生對諸葛亮的崇拜可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水鏡先生稱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不是侮辱了這兩個人,而是侮辱了他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可以與他比肩的人物其實是另外兩個人。

興周八百年的薑子牙,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鴉雀無聲。水鏡先生說完後,四周鴉雀無聲。都被雷到了。不僅是關羽,還有劉備。

接著,在這令人難堪的鴉雀無聲中,水鏡先生再次見首不見尾。

他要走了,不給任何理由地走了。水鏡先生輕輕地走了,正如他輕輕地來。水鏡先生輕輕地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反而留下了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這句話讓劉備站在那裏傻半天。他這是說我嗎?還是說這個時代?到最後,劉備終於確信,水鏡先生將他和這個時代都說了,隻是說得比較隱晦,很有罵人不帶髒字的意思。不過劉備並不惱羞成怒,因為他心中隱約有一些喜悅——水鏡先生預言他是諸葛亮的新主,這樣的預言對劉備來說,至關重要。

重要的是關鍵詞

隆中。永遠的隆中。水墨山水畫般的隆中。山畔數人,荷鋤耕於田間的隆中。歌聲悠揚的隆中。

歌是這樣唱的:“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

歌聲傳到劉備的耳朵裏,仿佛天籟之音。真的是天籟之音。因為它的歌詞。淡定。從容。隱隱有大氣象。

當時的劉備很有朝聖之感。他行走在隆中的大地上,很有走在這個時代心髒裏的感覺:激情,澎湃,天下為公,舍我其誰。

他要去見那個叫諸葛亮的人。或者說叫神。但是,他身後的兩個人卻沒有這樣的感覺。關羽和張飛表情淡漠,對劉備的朝聖心態頗為不解。

劉備不管不顧,繼續朝聖,特別是在得知這首從農夫嘴裏唱出來的流行歌曲其原唱是諸葛亮之後,劉備的表情簡直稱得上是莊嚴肅穆了。

應該是怎樣的才子,才能有如此的胸中錦繡?劉備渴望見到這個人。

隆中已是水墨山水,臥龍岡更是神仙府第。

流水潺潺。籬落野花。蒼猿獻果。老鶴守門。劉備被震住了。他站在諸葛亮家門外,親叩柴門,正兒八經地向出來的小童如是通報:“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特來拜見先生。”

小童傻眼了。見過囉嗦的,沒見過如此囉嗦的,這人到底是個什麽官呢?劉備看著摸不著頭腦的小童,隻得氣餒地跟他說,你隻說劉備來訪就可以了。

小童白他一眼,很有鄙視劉備智商的意思。的確,人生的很多時候,修飾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關鍵詞。再華麗的修飾語在時間的淘洗下都會隨風而去,唯一能夠陪伴終生的無非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關鍵詞——每一個人的名字。這樣的發現讓劉備很是唏噓。

更讓劉備唏噓的一條人生真理是,第一次總是不完美的。他沒有見到諸葛亮。這個遠離主流社會的人出門遠遊去了。沒有人知道他的歸期,除了他自己。這基本上可以說是前信息時代的普遍困境:知道一個人的名字是容易的,見到他卻很難。

需要緣分。有緣千裏來相見,無緣找上門去人家也不在家。

劉備隻得怏怏而返。這是一次惆悵的歸程。因為這樣的惆悵很大程度上不在於尋人不遇,而在於下一次也不可期待。沒有人可以保證下一次劉備肯定能夠見到諸葛亮,甚至下下一次也是如此。對於人生來說,最大的煩惱也正在於此:滿懷希望卻看不到希望。

卻見到了另一個人。在歸途中,劉備和崔州平遭遇了。這個諸葛亮的朋友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當時正杖藜從山間小路而來,很有仙風道骨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他的談話,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這個博陵隱者沒有走遍天下,天下卻已在他心中。當劉備告訴他自己找諸葛亮是為了求得安邦定國之策時,崔州平輕笑了。

這是高瞻遠矚的輕笑,也是俯仰天地的輕笑。崔州平告訴劉備,天下的事情,無非是“治亂”二字。治極而亂,亂極而治,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事物發展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想我大漢王朝,高祖斬蛇起義,誅了無道之秦,終於一統天下,這是由亂而入治啊;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天下太平日久,王莽蠢蠢欲動,嗬嗬,這又由治而入亂了;接下來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則再次由亂而入治;到了今天兩百年過去了,所謂民安既久,必幹戈再起,這不又由治入亂了嗎?所以天下的事情,說到底逃不脫治亂的怪圈。現在劉將軍你逆天而為,逆時而動,要請諸葛亮出來斡旋天地,補綴乾坤,結局恐怕隻有八個字:徒費心力,勞而無功。

劉備聽呆了。他突然覺得隆中這個地方,真是人才處處。一個崔州平談笑間將曆史的潛規則和盤托出,雖然聽著有些刺耳,但毫無疑問,他能自圓其說。最重要的,崔州平有自己的獨立發現,有對曆史的深沉思考。劉備以為,這樣的發現與思考是他非常需要的。所以劉備有容乃大地向崔州平發出邀請,希望此人能追隨他一起建功立業。

崔州平拒絕了。他不可能不拒絕。在說破“世事不可為”這一曆史潛規則之後,崔州平當然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和水鏡先生一樣,輕輕地走了,正如他輕輕地來。隻留下惆悵莫名的劉備在那裏一個勁地流口水。

張飛鄙視了劉備的惆悵。在張飛看來,諸葛亮找不著,卻在這裏遇此腐儒,閑談半天,整個一腦殘!他催促劉備趕快回家,別在這裏做無用功了。於是,在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隆中,三個男人各懷心思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整個基調是落寞與傷感的,與周圍的環境極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