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浴血疆場的勇士

趙匡胤在軍中結識了年齡相仿的柴榮,其幹練聰穎給柴榮留下了深刻印象,野史上稱之為“雙龍會”(指白龍子柴榮和赤龍子趙匡胤的聚會,但曆史上他們並沒有結拜,這隻是和桃園結義一樣的小說橋段)。由於在乾佑之變中,郭威的子女都被漢隱帝殺光了,所以柴榮就過繼給他的姑父郭威,更名為郭榮,立為皇太子,兩人的命運都由此發生了轉折。廣順三年,趙匡胤升為滑州副指揮使。同年,晉王郭榮(柴榮)任開封府尹,明確了皇儲地位。既然明確了儲君地位,就要拉攏人手,於是郭榮將其頗為欣賞的趙匡胤調任開封府馬直軍使,成為未來皇帝的潛邸近臣。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鎮寧節度使郭榮繼位,即為周世宗。周世宗剛繼位時情形其實和漢隱帝差不多,都是年輕人麵對一群老叔伯,但是顯然周太祖也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在駕崩前就作了解決。

首先是讓郭榮擔任開封府尹,明確為皇儲,既鍛煉能力,也培植勢力,然後廢掉王峻、王殷兩位老伯,掃清了郭榮繼位的障礙,所以後來周世宗繼位後避免了漢隱帝當時的尷尬,這都是以一個(或許還不止一個)朝代的滅亡為代價換來的寶貴經驗哪!不過周太祖可以在身前解決內憂,卻未能完全解決外患,別忘了北漢還在太原等著後周出醜呢。這下郭威死了,剩下郭榮這個毛頭小子,劉崇欣喜若狂,認為這是報仇雪恨的大好機會,立即集結兵馬,並且向遼國強烈要求派出大軍助陣,討伐後周。劉崇親率三萬大軍,以義成節度使白從暉為行軍都部署,武寧節度使張元徽為前鋒都指揮使,直指潞州(今山西長治)。遼帝國則派出援軍約七萬人,由政事令、武定節度使耶律敵祿率領。這一次劉崇其實是傾國而出,更兼有遼帝國鼎力援助,但是後周方麵剛開始並未引起重視,認為又是例行襲擾。

鎮守潞州的昭義節度使李筠派出部將穆令均僅率兩千騎迎戰,當然是羊入虎口,穆令均陣亡,全軍覆沒。李筠這才認識到這是一場大戰,連忙固守潞州,向開封報告軍情。正在為太祖治喪的後周朝廷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就如何應敵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周世宗認為應該禦駕親征,理由是漢遼聯軍勢大,非親征難以獲勝,何況漢隱帝的教訓就擺在眼前,遣將出征容易造成兵變丟了皇位。而老臣同平章事馮道則認為小皇帝應該坐鎮開封,遣將出征,理由是五代中有很多皇帝都喜歡禦駕親征(因為他們實際上都是一些武將),前腳剛出門後腳家裏麵就造反了,連被譽為五代第一神將的唐莊宗也是這樣死掉的。平心而論,五代就是這樣的亂世,隨便你怎麽選擇,隻是早死晚死的問題,周世宗的情況還更接近漢隱帝而不是唐莊宗。

兩派辯論到最激烈的時候,周世宗激動地喊道:“唐太宗就喜歡禦駕親征,每戰必勝,我也要學他!”馮道則不留情麵地反駁道:“你是你,唐太宗是唐太宗!你龍椅都沒坐熱,還是先把小命保住再來說這些大話吧!”雙方的言辭愈發激烈,就差沒在朝堂上說“在下欲與令堂攜手共赴巫山”了。這位馮道老先生號稱五代最牛公務員,在朱溫手下就開始當官,一直當到郭榮,其油滑於官場的能力史所罕見,就算後周又滅亡了估計還能在新朝廷當官,他都這麽激動的駁皇帝麵子,可見當時的情形確實非常激烈。應該說馮老油條也是一顆赤誠忠心,逆鱗直諫,理也說到了點子上,不過最終後周朝廷還是決議:禦駕親征!事實上,周世宗還有一個打算,就是要通過一場大戰,樹立起他在軍隊中的威信。馮道所說的風險他當然全部都要承擔,但是生就亂世,熱血男兒豈能不擔風險!皇帝的龍閣暖裘、嬪妃佳麗固然令人不舍。但是,這些都暫寄給孟昶、李煜這些人吧!我,郭榮!注定是要跨上戰馬,提起鐵劍,浴血在疆場之上的勇士。即使有朝一日,我遭遇了李存勖的困境,那我也寧願選擇戰死在馬背上,而不是窩囊地死在宮中!馮大人,感謝您的忠心直諫,但這一次,柴榮已決心要用雙手殺出一條血路,就請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