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熱兵器時代前夕

宋代(公元960~1279年)的戰爭處於火藥時代前夕,仍以冷兵器為主。火球炮是最早的火藥武器,火箭、突火槍、震天雷、掌心雷都已成型,但威力不大,要等到明朝才能成為主力武器。概括地說,宋代戰爭的特點就是:馬鐙發明之後、火藥武器成熟以前。眾所周知,這個時代騎兵的優勢非常大,長城的作用也非常大,宋朝既缺騎兵又無長城,而對手的騎兵則非常著名。然而我認為這還是次要的,因為軍事科學發展到宋朝,創造了大量步兵戰術和陣法,基本可以在野戰中做到以步製騎,正麵作戰並不吃虧,宋朝所麵臨的真正難題還是對手的蛻變。具體而言,宋朝的步兵大陣是對付騎兵的重要戰術。宋軍重步兵正麵攻防能力其實比一般的騎兵更強,缺點在於遲緩,而騎兵一旦失去衝突的空間,提不起速,是砍不過重步兵的。

所以宋軍大陣的核心思想就是先用弩群射擊衝鋒的騎兵,再用長槍兵方陣正麵抵住對方騎兵,待對方速度減緩重步兵便從側翼甚至後方插上砍殺。當然,對方騎兵也不會傻到正麵衝向宋軍弩群,而是要想方設法避開射擊方向,從側翼包抄宋軍大陣,這便是雙方鬥智鬥勇的一個具體過程了,在後文我們便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麵。最後說說古代戰爭中的人數問題。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指出:數量是戰爭中最主要的優勢。所以軍隊的人數在評價古代戰爭中至關重要。一般的史書總是盡量誇大對方人數,隱諱本方人數,以凸顯本方的作戰效率,最常用的手法就是混淆作戰部隊和後勤部隊。史書中的斬首級數是一個比較可靠的重要數據,但首級也遠遠不等於擊斃敵軍的數量,一般來說擊斃四至五名敵軍可取首一級,而殺敵數量也遠遠不等於擊潰敵軍的數量,一場戰役的人數我們隻能通過各種史料的各種數據來綜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