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杯酒釋兵權:亂世終結的關鍵

五代十國的很多君主都是通過篡位的方式登上皇位,當然也害怕自己做過的壞事在自己身上重演,都想方設法的防止,但篡位之事卻愈演愈烈,國祚一個比一個短。隋文帝總結漢、晉以來大臣專權的情況,認為“三公”(即丞相、太尉、禦史大夫)權力太大,權臣一般都出自丞相或太尉(有時稱大司馬將軍),於是廢除三公九卿製,重新設計三省六部製,帶來了隋唐盛世。然而五代以來的殿前司都點檢卻和太尉大同小異,很容易掌握軍權,周世宗駕崩前就害怕殿帥張永德會對繼位的幼子不利,用親信趙匡胤取代,結果還是被趙匡胤篡位,可見這個職務本身設置得就有問題。新建立的宋王朝必須對官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才能革除隋唐以來三百餘年的積弊,走進下一個新時代。宋太祖和趙普首先改革了宰相製度,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行政長官,同中書門下參知政事副之,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和副總理。但同平章事和參知政事都分別由二至三人同時擔任,有效的分割了權力,避免了獨裁。而以往軍權掌握在太尉(大司馬將軍)一人手中,很容易形成專權。

宋朝以樞密院總攬軍權,長官是由朝廷任命的知樞密院事,並有同知樞密院事、簽署樞密院事等副官,相當於現在的軍委主席和副主席,與中書門下的宰執平級,分別稱東西兩府宰相。一般習慣上稱同平章事為宰相,參知政事和樞密院長官為執政,合稱“宰執”。皇帝本人和這七八位宰執就組成國家最高領導班子。皇帝和宰執權力都很大,但又都不能形成個人獨裁,既避免了專權,又盡量避免了決策錯誤,所以這種合理的政權組織體係設計就一直沿用下來。至於前代的太尉、中書令、尚書令、樞密使、節度使這些很經典的官名也作為虛銜和贈號保留下來。各位宰相名義上是平級,但事實上總有一人的資曆、名望要略高,這位便是首相。後來又有一些官製改革將同平章事改稱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太宰少宰,其中的左相(太宰)便明確為首相。這種名稱上的變化雖明確了宰相的順序,但始終沒有設置漢、晉獨尊的丞相,直到南宋中後期“平章軍國事”職務的出現,不過那時候宋朝也即將結束了。

而隋唐六部權力過於集中的弊端也得到改善,宋朝又設置三司、審官院、司農寺等機構分擔了六部的大部分權力。六部在宋朝權力並不大,尚書、侍郎也主要作為虛銜使用。但後來明朝又恢複了六部的大權,尤其是吏部、兵部尚書權位之高,未必不如內閣宰相。現代國家多從明製,直接以部長(尚書)為閣員,但也有少數保留宋製。不過組織結構的改變可以通過人為的設計,而要收攏開國功臣的軍權就要相對困難一些。建隆二年,宋太祖曾召趙普問對:“為何這幾十年來,帝王換了八個姓氏,戰爭不息,生靈塗炭,我想息天下之兵,讓百姓休息,你覺得如何?”趙普答道:“您能這麽想,實乃天地人神之福,但是息兵是不現實的,關鍵問題在於方鎮太強,君權太弱,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削奪他們的權力,收掉他們的精兵、管製軍隊的錢糧,天下自然就安定了。”還沒說完,太祖就打斷他說:“我知道了,你不要說了。”後來趙普多次進言要求太祖削奪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的軍權,改授閑職。太祖可能是念及故情,也可能是覺得這幾個人暫時還離不開,一直沒有答應。

但趙普一有空就把這事兒拿來說,有一天太祖實在不耐煩了道:“這幾個都是我的老兄弟,必然不會背叛我!”趙普答道:“他們幾個都不是帝王之才,我也不擔心他們反叛,我是擔心他們的部下貪圖擁立之功,將他們強行推上皇位啊!”宋太祖猛然省悟,於是召來石守信等人宴飲。酒酣耳熱之際,宋太祖忽然歎道:“我能有今天,全靠你們幾位出力,你們對我的大恩無窮無盡啊!但是天子也不好玩,不如當個節度使。”大家忙問何故,太祖又道:“這不難理解,誰不想得到我這個位置?”石守信等人連忙頓首道:“今天下已定,我們絕對沒有反叛之心!”宋太祖道:“你們雖然沒有反心,但是你們的部下若貪圖富貴,會將你們強行推上帝位的。”石守信等連忙哭請太祖指一條生路,太祖答道:“人生苦短,你們不如散去軍權,而多積錢財,讓子孫無憂,盡情享受。我與你們結為世代婚姻,互不猜忌。”眾人叩首以謝,第二天紛紛稱病請辭。不久,宋廷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老將均改授虛職,此前韓令坤、慕容延釗確實年老多病,已經辭職。

這樣,陳橋兵變中的這些老軍頭都已辭去實職,交出軍權,不再威脅皇位。這便是曆史上被稱為“杯酒釋兵權”的美談。試想如果宋太祖不是以這種溫馨的方式取掉石守信等人的兵權,而是猜忌陷害,那麽石敬瑭、郭威就是榜樣。而如果不削奪他們的兵權,那麽朱友貞、李從珂還有他自己就是榜樣。所以宋太祖以這樣的方式,巧妙地走出了這個兩難的選擇,邁出了結束五代之殤的關鍵性一步。當然,宋太祖能夠做到這一點既是由於他天性仁厚,同時又有很多背景因素。一方麵石守信這些人都是當初“義社十兄弟”成員,確實是他的好兄弟,所以才能推心置腹,不然難免還是要猜忌;另一方麵中華文明的發展階段已經逐漸走出了門閥貴族時代,封建領主製的殘餘已經很少。石守信這些人雖然兵權很大,但畢竟隻是宋廷的官員而不是封建領主,如果是類似於同時代歐洲的封建領主,軍隊、國土和人民都是私有財產,則絕對不可能交出來。現代很多人認為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建立文官掌兵製度,廢黜了漢民族的“尚武”精神,導致了後來宋明的“文弱”,甚至有人將鴉片戰爭和日本入侵都歸咎於宋太祖。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且先不說如果沒有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宋朝作為第六代對“尚武”的民族到底有什麽“好處”,就隻說說宋朝到底有沒有損壞“尚武”精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隻是削奪了幾位老將的軍權,轉交給郭進、曹彬、潘美等幾位更年輕的武將。宋太宗首創文官掌兵製,將軍官擭取私人兵權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有人說宋朝是武將篡位建立的朝代,所以皇帝始終猜忌打壓武將,造成尚武精神的流失。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由於合理的製度結構,宋朝的君臣關係最為穩固,將門世家層出不窮。還有人說宋朝文官帶兵,不懂軍事,或者說參謀本部和陣圖製度束縛了將領的手腳,使其不能自由發揮,導致經常打敗仗。這話其實很可笑,將領的手腳當然要束縛起來,曆史上因為主將亂指揮而導致打敗仗的難道還少了嗎?事實上,所有爭論的焦點集中於一個:宋朝對外作戰的表現是否優秀?好吧,之前我們已經講清楚宋朝是如何從五代這個血海深淵中浴血而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宋朝建立後和周邊的強大帝國們是如何作戰的吧!當然,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準備一些知識,了解一下宋朝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戰爭的一些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