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福建戰役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尾聲 (1)
左宗棠於1864年11月26日離開杭州,前往福建。他在先前進入浙江的道路上慢慢南行,沿途停靠嚴州、蘭溪、金華、龍遊、衢州和其他城鎮。兩年多來,他曾沿著錢塘江兩岸從江西邊界逐步作戰前行,直至杭州。這條路從地圖上看起來並不長,但它還是略長於從華盛頓到理士滿的那條路——同樣是在那些歲月裏,它是美國人密切關注的對象。
左宗棠一路上頻頻停下,與他遇見的寥寥無幾的鄉下人交談。他看到這些人的痛苦慘狀,深為焦慮不安,他發現鄉下的情況比城鎮更糟。曾經人丁興旺的農村,現在荒無人煙。“不聞雞犬之聲”,他寫道。這在中文裏是荒蕪的同義詞。他對該省遍地盜搶的局麵非常惱火,這種情況在不小的程度上要歸咎於他手下的官員。他堅信,隻要官員善待百姓,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行政管理,就不會有盜搶和動亂。我們沒有理由說左宗棠的部隊在浙江沒有犯下暴行,但發生這種擾民行為時他很少在場。可以有把握地說,比較同時期的其他官軍而言,他的部隊對百姓的侵害是較輕的。在全部征戰的過程中,他讓士兵們免費協助百姓在城鎮中搶修建築設施,還常常幫助農夫們整修傾圮的住所和損壞的灌溉渠。他充分認識到軍人的首要功能是打仗,但他又堅持要求士兵們在征戰的間隙裏做一些必要的工作。他的部隊很少得到休息。
浙江遭受的破壞在著名德國旅行家拜倫·馮·利希霍芬的信函中有過充分的描述。他在1871年穿過該省,這是在太平軍被逐出浙江大約7年之後。他寫道:
這裏的山穀之間盡管土壤豐饒,卻是一片荒蕪。遠處一片小樹林下,一個房屋的群落若隱若現,房子都刷成了白色,顯得頗為莊嚴。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片廢墟。山穀曾經是最有說服力的財富見證者,但它們本身現在也已荒廢。不時會看到一所房屋孤零零地矗在那裏,裏麵住著一些難民,他們的貧窮與他們生活在其上的富饒土地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就是13年前發生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帶來的結果。通向縣城的道路現在成了羊腸小道,許多地方被高達15英尺的雜草完全覆蓋,或者長滿了無法鑽越的灌木。山穀裏從前人丁興旺,那麽多那麽大的村莊就是明證,而那些用磚石砌成的兩層樓房所具有的優美造型,說明這裏的居民曾經擁有的不僅僅是舒適和財富。山穀中的田野,以及山邊種稻的梯田,都覆蓋著瘋長的野草,顯然沒有其他植物能在這些貧瘠的田地上繁衍。大片的老桑樹林有一半因為缺乏護理而衰朽,說明了過去的居民所從事的一個主要產業;在其他地方,到處都是老栗樹的密林。
這些地方生靈塗炭,財產刁耗,很難想象還有比這更可怕的破壞。然而這還隻是這個國家中遭遇相同命運的廣大地區中很小的一部分……
左宗棠於1864年12月14日抵達福建北部的蒲城。太平軍占據了整個閩南,由侍王和康王指揮。侍王駐紮漳州,把部隊部署在閩南各地。康王駐紮贛閩邊界,大致控製著閩西南。太平軍總兵力約有20萬人。此外他們還招納了福建的所有匪幫。盜搶之風已在福建蔓延多年,他們的人數與太平軍相等,也是不無可能的。風傳侍王在漳州能買到一大批外國武器。他手上的外國武器已經不少,再加上新的購置,左宗棠有理由擔心這個對手會比在浙江時更為強大。
左宗棠把大營設在延平。劉典率領一支由湖南人和江西人組成的勁旅從邊界朝東南方向進入福建。那些由海路過來的部隊要去增援福州、泉州和廈門。江蘇派出8000人的海戰部隊協助沿海的作戰,因為左宗棠非常擔心太平軍入海,前往台灣,或者成為海盜。這些海軍前往廈門附近的海澄和漳浦。他從延平派出一支部隊,穿過閩中南下。
劉典揭開了這次戰役的序幕,他的部隊突入福建,逼迫康王撤向海邊,速度比左宗棠料想的要快。左宗棠擔心太平軍的二王聯手,決心在海濱建立一個基地,會使局勢惡化。所以劉典的攻勢暫時延緩下來,左宗棠集中精力控製海濱。廈門和泉州的部隊朝漳州方麵突進。漳浦已被一小股太平軍占領,從海上發起的攻擊把他們趕了出去。左軍在漳浦站住腳以後,一支部隊從此港北上漳州。
左宗棠在延平待了4個月,他留在此地如此之久,無疑是為了做好充分的準備,防止太平軍突入閩北。1865年4月11日,泉州開出的部隊擊敗了赤嶺太平軍,斬殺4000人。左宗棠增調更多的部隊前往海城和漳浦,對漳州的侍王施加更大的壓力。
5月9日,左宗棠抵達福州,但他未在省會久留,幾天後就起程趕赴前線。5月15日的攻擊奪下了漳州,據報有1萬名太平軍被殲。侍王的部隊在漳州丟失後似乎已經瓦解,殘部跑去與康王會合。侍王成了孤家寡人,幾乎是孑然一身地在閩南流浪了幾個月。
太平軍在廣東的平和與大埔集結。5月19日和21日,他們在平和吃了敗仗,餘部逃向大埔。5月23日,左宗棠的海戰部隊奪得雲霄,太平軍已完全隔絕於福建海濱。左宗棠於1865年5月30日在漳州紮下大營。
太平軍現在分布於大埔以西閩粵邊界的兩側。在整個6月份和7月份的一些日子裏,左宗棠穩固了他在沿海的陣腳,做好了下一步作戰的準備。閩南蜿蜒崎嶇的山路使部隊行軍非常困難,夏季更是難上加難。
7月份,太平軍衝出大埔,堅定地向江西挺進。劉典從汀洲南下,在武平擊敗敵軍,將他們趕出江西。7月30日,太平軍抵達廣東鎮平。廣東省政府動員了若幹部隊抵禦太平軍,但並非在左宗棠的指揮下。《年譜》中沒有談到廣東清軍的行動。左宗棠決心在鎮平包圍敵軍,將之摧毀。他在8月份趕調部隊,企圖包圍鎮平。
太平軍駐紮鎮平時,侍王終於找到了自己人。據說他與康王起了激烈的爭執,大約1天後在睡眠中被康王的某個親信刺死。[2]侍王是忠王的表弟,忠王曾經統領江蘇的太平軍,而侍王則曾是浙江太平軍的首領,也是左宗棠在浙江作戰時的主要對手。
左宗棠對鎮平的圍攻沒有成功。9月份他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勝利,但在9月27日,太平軍對他的部隊拚死猛攻,突圍而出,這導致太平軍在戰鬥中又損失1萬人。他們向南逃竄,左軍緊咬不放,追了6天。10月3日,太平軍在興寧停下,再次對左軍發起猛烈的攻擊。然而,太平軍發現,廣東人對他們根本不歡迎。百姓恨他們,寧願毀掉糧食,也不讓太平軍得到。興寧之戰後,他們轉向北進,一直走到江西邊界上的長寧。左軍在這裏將之擊敗,他們被迫南下廣東的連平。自從8月1日以來,左宗棠一直不讓太平軍進入福建,左軍事實上是在左宗棠的總督轄區之外作戰。
11月份,朝廷任命左宗棠為廣東、江西、福建3省軍隊的最高統帥。他接到新的任命時,正駐紮在閩西南的永平。太平軍顯然也感到了連平人的敵視,再次向海濱突進。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企圖衝到海邊。左宗棠趕到平和,集結部隊攔頭阻截。太平軍於1866年1月10日占領嘉應,繼續向汕頭以北的潮州推進。左宗棠派兵增援潮州,堵截敵軍。太平軍在潮州吃了敗仗,返回嘉應。他們的處境已經完全絕望。他們處於心懷敵意的居民當中,而且被無情的敵軍所追逐。
左宗棠很快就準備好了給敵軍以最後的打擊。他於1月15日遷到大埔,派劉典前往嘉應。劉典於18日擊敗敵軍,開始逼近嘉應。26日,他包圍這座城市,發起猛攻。劉典被擊退了,但康王在此戰中陣亡。左宗棠集結所有的兵力,於2月6日親自來到嘉應城下。梅江在嘉應急轉向北,州城座落在梅江北岸彎道的頂點。城市附近,河穀中山峰陡立,西邊一片峭壁,無法攀登。這個地方適合於給太平軍致命一擊,而左宗棠的兵力足以完成這個任務。
1866年2月7日,他從3麵對嘉應發起攻擊。太平軍拚死自衛,還是丟失了城牆,被逼進狹窄的平地。左宗棠早已料到這一點,下令火速縮小包圍圈,把敵軍逼到懸崖之下。太平軍企圖突圍,但左宗棠部署了縱深兵力,不論他們衝向何方,都被死死堵住。《年譜》說,1.6萬名太平軍被殺,另有6萬人放下武器投降。降軍中有734名軍官,被左軍當場處死,其餘的都被釋放。沒有一人在逃。在左宗棠親身參與的戰役中,這是一場最重大的勝利。太平軍的其他餘部退回了廣西,在那裏組織盜搶,持續了幾年,但嘉應之戰是最後的一次大戰,太平天國運動就此消亡。
對於這次大規模農民運動及其派生的影響,從中外文獻中都找不到徹底而公正的研究。可以用於這項研究的中文資料是海量的,令外國人望而卻步,不願通過費力的篩選而去進行全麵的、批判性的研究。至於中國人,他們或許遲早會從事這樣的研究,而且事實上已經朝此方向邁出了很大的步子。
曆史上的群眾運動很少像太平天國這樣牽扯到如此眾多的人口,就這場運動的各個階段進行評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但是,它和其他所有大規模的運動一樣,無法僅在唯物觀念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評述。外國人撰寫的早期評述,很自然地聚焦於外國人在鎮壓這場運動中的參與,特別是戈登將軍指揮的“常勝軍”所起的作用。於是一種印象廣為流播:太平天國運動實際上是被外國人鎮壓下去的。然而我們不能忘記,這場運動延續了大約15年之久,大家想一想,一支僅僅存在了4年的武裝,其規模從來沒有超過6000人,作戰區域從來沒有超過距離上海300裏多一點的範圍,怎麽可能成為鎮壓這場運動的決定性因素呢?
中國人在整個這場戰爭中都沒有充分利用海港作為軍事基地,這令人想到一種可能性:朝廷指望並依靠外國人保衛主要海港免遭太平軍攻擊。中國政府在這方麵似乎的確對外國勢力有所依賴,特別是在上海,而且他們沒有失望。不過,直到太平天國時期為止,中國人的這種態度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海洋是國家事務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因素。太平天國比清廷更缺乏對海洋價值的意識。中國沒有海洋精神,製海權的重要性剛剛開始在中央帝國啟蒙。在從前所有的農民運動中,農民軍一到海上就立刻完蛋。如果海濱沒有外國人,朝廷作戰的模式似乎不會有什麽本質的區別。至少直到上個世紀為止,曆史上製海權對西方的影響比對東方要強大得多。
我用很大的篇幅來講述鎮壓太平天國的作戰,並非為了說明是左宗棠贏得了這場戰爭。盡管他對帝國的事業做出了顯著貢獻,但打贏這場戰爭的並不是他。在過去70年裏,中國人判定贏得這場戰爭的是曾國藩。從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來看,我們沒有理由去挑戰這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