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譯者的話

本書作者W.L.貝爾斯先生出生於1897年,那時中國的清王朝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他的這部著作於1937年出版於上海,那時他整整40歲,應該目睹了中國人如何開始全麵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他的著作在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年代出版,向世人展示一位中國傑出軍人的奮鬥經曆,著重描述了他如何領導一支鋼鐵般的軍隊從外國侵略者手中收複新疆,想必對於提高中國人的抗戰鬥誌,會有很大的鼓舞。然而戰爭年代的中國人也許沒有更多的時間關注這樣一個文化現象,而在八年抗戰和四年的解放戰爭結束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直到今天也未曾看到此書的中文譯本出版,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同樣遺憾的是,除了在本書前言中作者所做的自我介紹以外,我們在互聯網上搜索,竟然也無法得知這位美人和學者的其他生平事跡。

中國的曆史和文化,對於西方人而言總是顯得神秘而深奧。但是西方的學者一旦把探究的目光深入到這個充滿東方神秘色彩的領域,就會有一些令中國人頗為詫異的發現。他們的講述和評論,立刻就有了東西方文化比照的趣味,令我們覺得故紙堆裏吹進了一股清風。換取一個新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曆史和曆史人物,對我們的思維無疑是很好的啟迪。貝爾斯先生作為一名來自西方的中文學者,同樣給了我們如此的驚喜。他的這部著作,使我在翻譯過程中感到了新發現帶來的興奮,相信讀者會有同感。

貝爾斯先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上尉,也是在中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聲名卓著的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朋友。他的著作時刻在提醒我們:他是一位關心中國的美官。他能從左宗棠年譜記流水賬一般的記述中總結出這位清代將軍的軍事才幹和戰略戰術特點,甚至對他的每一次作戰加以精彩的評點,而且據此繪製出大致準確的作戰示意圖,這實在令人欽佩,尤其會使未曾涉足軍事領域的平民大為驚歎。他的這種評論,在有關左宗棠的所有中文研究資料中是極難見到的。

貝爾斯先生在此書中大量引用了外國人研究左宗棠、曾國藩、湘軍、太平天國、清朝末期以及中國大西北的著作,給關注這些焦點的人提供了新鮮而異樣的角度。其中有關外國人與左宗棠接觸的生動描述,不僅有助於說明這位中國巨人給外國人留下的印象,而且可讀性極強,顯得尤為珍貴。

本書中引用的左宗棠及其他有關人物的奏稿與書信,貝爾斯先生做了“比較隨意”的翻譯,顯然沒有與原文一一對應,但意思與原文非常貼近。若按照他的譯文翻譯為中文,也不失為一種可取的辦法。但我認為,既然引文本是中文,而本書的主要讀者又是中國人,如果將引文直接還原,也許更有利於閱讀和研究,因此我比照引文的段落,將奏稿與書信的對應部分直接錄入,而沒有嚴格遵守貝爾斯先生的翻譯,卻完全對得上他所引用的原著。我在翻譯中如此處理摘自奏稿與書信的引文時,左宗棠的原著一律取材於嶽麓書社1996年7月出版的《左宗棠全集》,其餘少量奏稿與書信,也分別取材於國內的各種中文出版物,正文中不再一一標明出處,而貝爾斯先生所標明的出處也未譯出。

此外還要說明的是,作者《前言》中有關將中文專有名詞(人名與地名)如何翻譯為英文的說明,由於對中文讀者已無意義,故沒有譯出;譯者對原著各章節的標題略有改動,以便讀者更容易把握各章與各節的主題。

譯者水平所限,錯訛之處在所難免,懇望讀者不吝賜教,以俾重印或再版時改正,在此先致謝忱。譯者聯係方式為:電子郵箱,jiqing@2118.cn,QQ號,7000901。

王紀卿

2011年1月

獻給我的妻子

W.L.貝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