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四季養護進行時 (4)

一定要注意冷飲衛生。夏天由於天氣炎熱,各種細菌繁殖旺盛,特別是大腸杆菌、傷寒杆菌和化膿性葡萄球菌,均能在攝氏零下170度的低溫下生存。如果它們進入人體,就會迅速繁殖並產生病毒,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在吃冷飲時要留心,既不要吃沒有品牌商標的,更不要吃過期變質的。

另外就是要選擇新鮮冷飲。一般說來,果汁類飲料必須沒有沉澱;瓶裝的飲料應該不漏氣,開瓶後應有香氣;鮮乳應為乳白色,乳汁均勻無沉澱,無凝塊,無雜質,有味;罐裝飲料的表麵不得生鏽或漏液。

另外,孩子在劇烈運動後要節製吃冷飲。孩子在活動時體溫會升高,咽部也會充血,這時如果大量進食冷飲的話,就會使胃腸等內髒器官和咽部受到刺激,進而出現腹痛、腹瀉或咽部發炎疼痛、發音嘶啞等症狀,同時還會誘發咳嗽和其他疾病。所以孩子在劇烈運動後,應該休息一會兒,然後再有節製地吃點冷飲。

事實上,多喝白開水和食用天然新鮮的水果是最好的解暑方法。另外,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自製一些防暑降溫飲料,比如三鮮飲:用鮮竹葉、鮮荷葉、鮮薄荷各30克煎煮約10分鍾取汁,再加入適量蜂蜜代茶飲,可起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

三花飲:野菊花、荷花各10克、茉莉花3克,洗淨後以沸水衝泡,加蓋稍冷後當茶飲,有清暑解熱、芳香開竅、去心胸煩熱的作用。

五豆湯:取綠豆、赤白小豆、黑豆、白扁豆各適量,生甘草10克,煮沸涼後代茶飲。中醫認為,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利水消腫的功效,能預防中暑。唯一不足之處是綠豆性太涼,體虛者不宜食用。

答疑錄

5566問:

夏季多吃冷飲好嗎?

張醫生答:

夏季冷飲吃得過多,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並刺激腸道,使蠕動亢進,縮短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特別是患有急慢性腸胃道疾病者,更應少吃或不吃。

天仙子問:

吃冷飲後拉肚子,是胃寒還是什麽?昨天夜裏兒子吃了一支小小的可愛多,很小的一支!然後過了幾十分鍾後就拉肚子了,請問他是胃寒嗎?對了,晚上的時候他還吃了一個梨。

張醫生答:

吃的都是寒涼的東西,一般人的腸胃都會受不了,而且又是在晚上空腹的時候,這樣對腸胃的刺激會更大。梨也是典型的涼性水果,拉肚子也在情理中,以後一定要注意,不要這樣糟蹋孩子的胃,一次這樣不能說明孩子胃寒,但是胃是靠養的,如果經常這樣的話,胃就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豬豬妹問:

我兒子今年10歲,經常飯後說肚子難受、惡心。我分析可能是與不良的習慣有關:在學校經常喝飲水機的冷熱水混合的水。偷偷地喝些冷飲、吃些雪糕。雖然現在我控製他少吃雪糕,可他還是說惡心,難受。請問如何治療?吃些什麽藥可以醫治呢?

張醫生答:

建議你帶他去醫院看看,很有可能是胃病。胃病與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有很大關係,在共同進餐時細菌由消化道傳染,所以現在有很多家庭有多人患病的現象產生。

風語者問:

孩子飯後可以馬上吃冷飲嗎?

張醫生答:

飯後人體血液大多集中於胃等消化器官,胃腸活動相對活躍,如果此時吃冷飲,胃壁黏膜血管相應收縮,消化腺分泌減少,胃的活動減弱,難以對食物進行消化,形成飽脹狀態,產生不適感。從生物化學角度來講,消化酶最活躍的溫度是37~38攝氏度,冷飲進入胃腸後會減弱消化液中各種消化酶對食物的消化作用,久之會引起胃炎和消化不良、營養不良。

6.天熱了,孩子手足多嗬護

大凡屬於病毒傳染疾病,應用中藥治療比較有效、安全。因為一般的抗菌素是沒法消滅病毒的。中醫辨證論治方法不是一味殺病毒,而是調整機體的陰陽失衡情況,改善機體全身功能,使病毒不能在病人體內生長。

8歲的小楠上周末從舞蹈班回來就開始低熱,媽媽以為小楠是跳舞出汗後吹空調著涼了,就給孩子吃了點退燒藥,並沒有過多注意。可是過了兩天,小楠的手心、腳心、口腔內、屁股上出現了紅色米粒大的皮疹,媽媽以為她是出水痘了,於是又著急地帶著孩子到我這兒來了。我一看,這哪裏是水痘,其實是我們家長朋友們所知之甚少的兒童手足口病。

小楠的媽媽一聽嚇了一跳,忙問:“那不就是口蹄疫?是不是很嚴重呀?”

我說,手足口病跟口蹄疫可沒關係,你莫擔心!

手足口病是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欲減退、身體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有的病人僅有皮疹或口腔潰瘍。

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複雜,流行強度大,傳播快,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的主要傳播途經是由飛沫經呼吸或是通過被汙染的玩具及不清潔的手經口進行傳播。潛伏期2~6天,無前期症狀,常為突然發病。整個病程5~7天,可自愈,存在複發的可能。一般病程短,預後較好。臨床較多並發症為心肌炎、腹瀉病、短暫性麵癱或肢癱、腦炎等。但也有因合並腦幹腦炎、暴發性心肌炎、肺水腫、肺出血而死亡的病例,因此,應引起家長們足夠的重視。

密切接觸者可服用板藍根衝劑等藥物預防感染。治療方麵,患兒可用利巴韋林、穿琥寧等藥物,根據病情肌注或靜滴,療程為3~5天。並注意對並發症的及時處理。

兒童手足口病因為與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似,不好鑒別,所以家長更應該仔細觀察。一般水痘是呈向心性分布,以頭、麵、胸、背為主,隨後向四肢蔓延;而皰疹性咽炎雖然也會發熱,咽部起皰疹,但水皰如針眼大小,以分布在咽頰、軟齶、扁桃體多見,發熱常在38攝氏度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現皰疹;單純皰疹多分布在頰黏膜、舌及牙齦,繼發感染常見於口唇、眼瞼、鼻周,為粟粒狀水皰,沒有其他部位的皮損。

而如果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一般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部位都會出現皮疹,皮疹的顏色是紅紫色,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幹部極少。

手足口病一般用內服藥物和口腔塗藥結合治療,無並發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也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家長的護理工作對孩子至關重要,家長要定時讓孩子用溫水衝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刺激的食物,要多吃易消化、清淡、質軟、溫性的飯菜,多喝溫開水,同時要保證孩子衣服的清潔。學校則應注意隔離患病的孩子、及時清理糞便、對玩具等進行消毒,同時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

本病在中藥古籍中未有專門記載,但根據本病症狀和特征,似屬於中醫“溫病”、“濕溫”、“時疫”等範疇,係實證、熱證,治療方法有疏風清熱、清心瀉火、清暑化濕、滋陰降火等。本人臨床觀察本病發現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發熱、口臭、流涎、拒食、煩躁、大便秘結或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或指紋紫滯等症狀和體征。多為外感時邪病毒、內有脾胃蘊熱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

在潰瘍麵形成保護膜的藥可有效治療症狀較輕的患者,常用的潰瘍藥有口腔潰瘍散、冰硼散、西瓜霜噴劑。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流涕、低燒等症狀時,家長可適當讓孩子口服板藍根衝劑、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種維生素。中藥具有清涼解毒作用,如: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貫眾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製,要及時到醫院加強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急性發作期:手、足、口腔黏膜滿布皰疹或潰瘍,疼痛、發熱煩躁,舌紅、苔白或黃。因外感時邪病毒,脾胃蘊熱鬱蒸所致,治宜清熱瀉脾,解毒涼血,可用自擬清熱瀉脾飲。

藥物組成: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恢複期:熱退或微熱。皰疹逐漸消退,胃納欠佳等,此乃餘邪未盡,治宜理脾助運,兼以清化。處方:穀芽、生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藤、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答疑錄

何人問:

我家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已打3天針,可昨晚量體溫36攝氏度,今早量37.2攝氏度,不知是否感冒了,如感冒能同時治療嗎?如不超過38攝氏度不吃退熱藥可以嗎?

張醫生答:

可服用清熱解毒中草藥,如板藍根、大青葉、金銀花等。若體溫不超過38攝氏度,可以不用退熱藥。

宮迷問:

我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掛了3天的水,拿點藥回來吃,不去掛要緊嗎?

張醫生答:

手足口病多見於3~6歲的孩子,由腸道病毒引起,通過飛沫呼吸道傳染,症狀發熱,口腔潰瘍,手腳出現皮疹,多於2~4天消退,最長7~10天,一般預後良好。不知孩子目前情況,若已不發熱,體溫正常,可以觀察,中藥治療,皮疹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

維生素問:

聽說有幼兒園暴發手足口疫情了,請教對此應該如何預防?萬一遇到,應該如何治療?

張醫生答:

可用此方:升麻、白芍、茯苓、半夏、陳皮各6克,澤瀉4克,生薑、葛根各8克,生甘草5克。煎服,每天1次。

7.秋風乍起,正是養心養肺時

俗話說“入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納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心肺就顯得十分必要。

秋風一刮,“秋老虎”就來了。

中醫強調,“秋冬養陰”。因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春華夏長,秋實已成,粟黃粱紅,一派豐盈。自然界萬物因成熟而陽承收斂,陰精內蓄,及至嚴冬,天寒地凍,萬物蟄伏,陽氣潛藏。人體順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就必須在秋冬之際顧護陰氣,使其收斂潛藏,以為來年生發的物質基礎。

秋天,天幹物燥。秋屬燥,燥為秋邪,肺為嬌髒,最怕燥,而燥氣又最易傷肺,所謂燥氣通於肺。秋天幹燥的氣候極易傷及孩子的肺,因此,秋天最需要潤肺。如果秋季家長沒有給孩子養好肺,則冬季感冒在所難免。

許多家長曾滿是疑惑地問:“秋天天氣那麽涼,孩子怎麽依然會上火、便秘呢?這麽涼快的天氣本來應該是有利於下火才對呀!”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們知道,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對氣候的變化比較敏感,尤其是兒童的肺部極易受外邪入侵。而秋燥最易傷孩子的肺。

中醫所說的“肺主一身之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幹”,而因兒童的肺較嬌嫩,邪氣一入侵,正邪不共存,則孩子就會出現秋燥,諸如上火、口鼻幹燥、便秘等症狀。

要想預防秋燥,首先要保持室內空氣濕潤;其次,讓孩子多吃清肺潤燥的食物,如紅梨、甘蔗等;再次,對於經常流鼻血的兒童,洗臉時可用清水濕潤孩子的鼻腔前部,或用潤膚露擦拭。

不少孩子的鼻腔黏膜對冷空氣過敏,秋季便易傷風、流涕,因此家長很有必要經常為孩子按摩鼻部。具體方法是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在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15次,每天做1~2遍,可增強孩子鼻子的耐寒能力,亦可治傷風、鼻塞不通。

養肺以滋陰潤肺為上策。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防秋燥傷人。

秋季養肺,在飲食調理上,要堅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食物,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可以防肺氣太盛。又因為金克木,肝屬木,肺氣過盛會損傷肝的功能,所以還應“增酸”,以增加肝髒的功能。因此,秋天要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比如石榴、葡萄、檸檬、柑橘、山楂、柚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