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從辛亥革命到永豐艦赴難 (3)

這天,蔣介石作了充分的準備,同陳其美一道前往孫中山住宅。陳其美走在前麵,蔣介石緊跟其後,一同進到總理住房,孫中山隻見蔣介石著士官學校製服,意氣風發,心中已有幾分好感,然後就說到:“這就是蔣介石嗎?見到你是我的榮幸。”然後三人落座,縱論天下之事,蔣介石是早有準備,言談之間頗有見地。孫中山極為欣賞,談論良久,夜深而不忍別離。臨走之際,孫中山說蔣介石是不可多得的革命人才,這正是革命所最需要的。蔣介石將來必成革命之棟梁,革命之英雄。如此種種。蔣介石被召見後,情緒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1914年初夏,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從日本回到上海,準備再次在上海發動討袁的軍事行動。對於蔣介石而言,此次任務是向孫中山證明能力的一次絕好機會,所以他精心策劃,多方準備,希望一舉成功,贏得信任。

蔣介石一回到上海,即聯絡一些革命黨人,製訂了一個奪取上海的軍事作戰計劃,準備分三路進攻上海。他擔任第一路司令長官,在上海小沙渡設立司令部,負責潭子灣、小沙渡、梵王渡一帶的進攻任務。第二路擔任進攻上海真如一線。第三路擔任破壞鐵路、通訊設施及鉗製長江上的海軍。但是未等計劃實施,就被淞滬鎮守使鄭汝成偵悉。5月31日夜半,閘北巡警破獲小沙渡機關,搜去槍械、子彈、旗幟、文件等,多名革命黨人被捕,4人殉難。

此次軍事行動敗露後,袁世凱以大總統名義立即向各省發布通緝令,追緝肇事主謀者,蔣介石成為首當其衝的第一個通緝對象。

蔣介石見消息敗露,連忙躲到中華革命黨人張靜江的家中。不料,革命黨人中又出了叛徒。這位叛徒就是當年鑒湖女俠秋瑾的戰友、光複會的領導人之一、辛亥革命時與蔣介石一起攻打杭州城的著名革命黨人王金發。

王金發這時已經秘密投靠袁世凱,他指揮密探,夜間到張靜江家來捉蔣介石,碰巧蔣介石此時到別的朋友家去小坐,回來時發現張宅周圍戒備森嚴,隱藏著許多陌生人,將張宅圍得水泄不通。蔣介石見此情景,憑著職業的敏感立即脫身而逃,離開上海,逃回家鄉奉化。

但是,袁世凱通緝蔣介石的消息早已傳至奉化,空氣相當緊張。蔣介石過家門而不敢入,隻好跑到嵊縣外婆家葛竹村,暫避鋒芒。葛竹村四麵環山,地勢偏遠,向為官兵少到之地,正好藏身躲命,這裏還有一位深受蔣介石信賴的堂舅王賢甲。蔣介石一至葛竹村,王賢甲即將他藏在家裏,一有風吹草動,就把他帶到四明山石窗岩東躲西藏。

雖說此次革命活動失敗,但蔣介石的盡心盡職卻給大家一個良好的印象。7月初,蔣介石又受陳其美的差遣,到東北探視情況。

他和丁景梁等先後到達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深入城鎮、農村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地方的形勢更不樂觀,無論是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還是革命武裝力量都是微弱無力的,與南方諸省、市相比,前景更加堪憂。

8月2日,蔣介石寫信給孫中山,陳述歐戰形勢和走向,以及設想的討袁計劃,他認為歐戰引起了國際關係的新變化,革命黨必須注意外交問題。在國內革命問題上,蔣介石主張以江浙為根據地,蔣介石的意見得到了孫中山的重視。

1914年9月,中華革命黨發布公告,宣布重整革命陣營,尤其強調“以軍事為先決問題”。同時,製定了《革命方略》,創立“中華革命軍”,確定以江浙為發難根據地,蔣介石的思想得到體現。

8月底,蔣介石從東北回到日本。9月3日,又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開始具體落實實施革命黨之謀略。但在他到達上海兩星期後,就發生了中華革命學黨員範鴻仙在法租界被當局逮捕事件,黨在法租界的機關被查封,黨的運動計劃也被搜出,不久範被殺害,連帶被捕殺者達200多人。兩個月後,杭州的革命機關也遭破壞,蔣介石的戰略謀劃再次受阻。

經過此次挫敗,蔣介石對於江浙軍事和革命前景,有些心灰意冷,於是轉居故鄉深居簡出,整日潛心閱讀王陽明、曾國藩、胡林翼等人的作品,修身養性之餘,靜觀時局變化,以待時機。

1915年1月,日本大隈重信內閣利用袁世凱恢複帝製的企圖,向袁提出“二十一條”,引起國人的強烈不滿。2月,陳其美從東京前往上海,主持長江方麵的軍事,阻止袁世凱賣國複辟陰謀的實現,但並無大起色。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召陳其美、蔣介石、許崇智等舉行會議,商討興師討伐的計劃。蔣不得不結束了那段“清靜無為”、“悠然自樂”的日子。

10月,蔣介石到上海,參與製訂刺殺鄭汝成的計劃。11月10日,是日本大正天皇加冕之日,鄭汝成親往恭賀。在白渡橋北墩,被事先由陳其美派出的潛伏在那裏的人襲擊,當場斃命。

鄭汝成被誅,上海敵人處於群龍無首而陷入混亂,這正是起兵的絕好時機,陳其美、蔣介石等馬上策劃上海起義。他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籌備進攻計劃,製定攻擊部略,在蔣精心醞釀謀劃之下,最後出台《淞滬起義軍事計劃書》,提出首要目標是奪取肇和、應瑞、通濟軍艦,然後奪取江南製造局、警察局、電話局等,控製整個上海。

肇和等三艦停泊在黃埔江口,經過革命黨人的動員,已將肇和艦上的士兵拉攏過來,其他兩艦尚處於左右搖擺的境地。恰在此時,海軍當局可能覺察動向,為防止事端,將肇和等艦調離上海。陳其美等見事不妙,再按部行事的話,會貽誤戰機,“兵貴神速”,遂決定提前起義。

12月5日,由楊虎等乘汽艇巧取肇和艦,並向製造局等開炮。但其他兩艦被當局收買,陣前倒戈,向肇和艦發動攻擊。陸地上,幾路縱隊進展也一再受阻。蔣介石參加了攻擊警察局的行動,在聞得肇和艦的炮聲響起後,衝人警察局,受到警方密集火力的狙擊,隻能退了下來。製造局處也因各部聯絡不周,行動不齊,兵敗撤退。

當夜,陳其美和蔣介石躲在起義總部機關,正在商議應對措施,法租界當局的10餘名巡捕找到了起義總部機關,破門而入。當時,陳果夫等人在樓下,立即遭到逮捕。陳其美、蔣介石等人在樓上,尚未察覺敵情,情況十分危急。

這時,陳果夫急中生智,故意大聲抗辯:“你們為什麽亂抓人?我們犯了什麽罪?我要去告你們!”其他人心領意會,也隨之大喊大叫。吵鬧聲傳至樓上,陳其美、蔣介石立即意識到情況不妙,先後跳窗外逃,待巡捕製服陳果夫等人再上樓,已是人去樓空。陳其美、蔣介石起初想先逃入與機關總部毗鄰的陳其美住宅,又怕目標太明顯,萬一偵探跟蹤搜捕,仍將難逃魔爪。於是,他們迅即轉移至新民裏私宅躲藏,總算脫離了險境。

此次脫險,真是死裏逃生。經過這一驚心動魄的波折,蔣介石竟大病一場。消息傳至奉化,可急壞了蔣母王采玉,蔣母特地趕到上海探望,母子相見,淒欷萬狀。

肇和之役雖然失敗,但在全國反袁鬥爭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孫中山評價道:“肇和一役,事雖未集,然挽回民氣,使由靜而動,實為西南義軍之先導。”1915年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組織“護”通電反袁,宣告獨立。不久,貴州、廣西、廣東等地也先後獨立。蔣介石當然備受鼓舞,決定再接再厲,發動起義,以做響應。隨後,由日本人山田純三郎出麵,租得法租界的薩坡賽路14號寓所作為總機關部,策劃起義。

經過陳其美、蔣介石幾個月的努力,各方麵聯絡都已就緒,決定於1916年4月12日午夜發難,約定以號炮為信號,屆時陸海軍同時響應。不料12日晚上突降大雨,無法點燃號炮,延至次日淩晨3時燃放時,因事先未經聯絡說明延期,陸海軍無法響應。後13、14日晚上,又連續兩次發動,均因倉促起事,事先聯絡不密,各方麵缺乏密切配合,而使起義失敗。

由於連續三次起義未成,許多同誌都十分沮喪。這時楊虎自告奮勇要攻打江陰,說他與上海的下層社會和“附近各軍駐地,均有聯絡”,而江陰要塞距上海最近,又居長江之口,“如能奪取,則大江南北,必為震動”。經過再三討論,陳其美方才同意,並派蔣介石與楊虎一同前往。蔣介石和楊虎通過私人關係,首先聯絡了要塞的守軍軍官王連德等10餘人,動員他們反正,王連德等人均表讚同。4月16日,蔣介石和楊虎一起率領革命黨人李正秋等人奔赴江陰要塞。他們一到,王連德等即發動士兵起義,江陰要塞不戰而克,守軍旅長範根生聞風而逃,參謀長蕭先禮舉槍投誠,蔣介石和楊虎商定任命李正秋為要塞司令,江陰城宣告獨立。

江陰要塞起義的消息傳到北京,袁世凱十分震驚,即令江蘇督軍馮國璋和盤踞徐州的張勳,調集大軍鎮壓。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之下,蕭先禮開始動搖,並接受了馮軍的指令,在炮台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趁楊虎臨時離席,隻有蔣介石一人在場時,突然扣留了蔣介石。幸虧有兩個士兵為他作向導,引導他逃出了炮台,遇上楊虎,與楊虎一道“繞道山後,抵江邊搭船返滬”。江陰城區的革命軍也遭到馮國璋部重兵和海軍的夾擊,“死傷數十人而敗退”,江陰獨立僅僅5天後即告失敗。

江陰要塞起義失敗以後不久,1916年5月18日,陳其美被刺殺。上海的革命黨人失去了一位主腦人物,革命活動一時處於停頓狀態。孫中山鑒於上海的革命活動一時難以發動,同時在山東討袁的中華革命軍東北軍,“由於袁世凱之死,早已趨於解體”狀態,乃任命蔣介石為東北軍參謀處長,協助參謀長兼代理總司令許崇智整頓軍隊。

7月31日,蔣介石在許崇智的陪同下抵達東北軍總司令部的。蔣介石一到東北軍總部便發現東北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總司令部機構不健全,其次是規章製度不健全,部隊顯得十分混亂,再有部隊軍紀很差,便著手整頓。

但蔣介石的這些整頓措施,隻停留在向部隊發布一些條令的水平上,並沒有認真加以落實,實際上都成為一紙空文,而且,他對部屬的態度也很粗暴,喜歡和人爭吵,到部隊不幾天,即與好幾個同事鬧過了。中下級軍官紛紛反映,說他剛愎自用,太不和氣,作威作福,目中無人。

後來義發生擅自撤查團長王貫仁一事,更使得蔣失去人心。王貫仁為朱案青師的一名團長,行伍出身,原係舊軍,護國討袁運動興起後,加入中華革命軍東北軍。但軍閥作風未改,平素對部隊的訓練很不認真,紀律鬆弛,蔣介石對此已十分惱火。8月16日,王貫仁又用強暴手段搶了賈姓少女為妾。

事情發生後,蔣介石擅用許崇智的名義革除王貫仁職務。王貫仁事件在東北軍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引起許多舊軍人和“紅胡子”們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此後不久,蔣介石就離開了東北軍。

二、沉浮上海灘

1.娶側室姚冶誠

辛亥革命後,蔣介石在上海活動,認識了一位娘姨,並與之同居,即他的側室姚冶誠。姚家祖籍安徽,後逃難到江蘇,曆有數代,族譜稱謂是吳興郡南熏堂。姚冶誠生於1887年,其父姚阿寶隻有這麽一個獨養女兒,從小視若掌上明珠。姚冶誠小名阿巧,眉清目秀,聰明伶俐。但不幸的是,剛初諳世事,父母便雙雙故去,為叔叔姚小寶收養。

姚冶誠到及笄之年時,姚小寶膝下並無所出,遂將侄女認作女兒,並托人撮合,將在漕湖畔上方港村以種租田為業的沈家次子沈天生招人姚家,與阿巧成婚,沈天生也隨即易姓叫姚天生。姚天生與姚冶誠婚後夫婦感情尚好,雙雙去上海謀生。姚天生到上海後開始尚好,後染上惡習,家中便入不敷出,終至窮困潦倒。姚冶誠無依無靠,隻得到上海五馬路群玉坊的一家堂子做娘姨,又稱小大姐。

關於蔣介石與姚冶誠的結合,1927年10月18日天津《益世報》曾有過如下報道:

女士出身寒微,當南北和議告成時,蔣氏隨陳其美居滬,陳每過此地,蔣亦與偕往,怡琴在法租界某妓處作房侍,在筵席間見蔣氏,刻意奉迎,終至以身相托,被蔣納為妾室。

蔣介石與姚冶誠結合的第二年,便將姚氏送回奉化溪口家中,與蔣介石的發妻毛氏一同住在豐鎬房。由於毛福梅的寬容大度,加上姚氏乖巧,對婆婆王采玉十分孝順,對毛福梅也極尊重,從不“僭越”,因而一家人相處融洽。